内容简介 高炉发源于中国,大约诞生于公元前八世纪[1a,b]。欧洲出现高炉在18世纪以后[2,3]。19世纪高炉炼铁进步较快。20世纪是高炉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50年代以后,高炉技术、高炉数量和容积,均以空前的规模迅猛发展。在这50年里,高炉从追求规模、指标,逐步走向集约化,突出的有三方面,即精料、喷煤、装备: 精料:每吨铁渣量由700~1000kg/t,降到150~300kg/t。 喷煤:焦比由700~1000kg/t,降到240~300kg/t。 装备:建成5580m3巨型高炉;风温达到1250~1300℃的热风炉;连续生产超过20年的长寿高炉。 1精料 精料决定高炉生产水平是当代高炉取得高产、低耗、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鞍钢[4]、武钢[5]、首钢[6]在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成就时,均强调了精料的重大贡献。张寿荣[7]、徐矩良[8]在分析我国高炉生产时,均指出精料的重要作用。首钢在对比、分析50年来的高炉生产中得出结论,由于矿石含铁量的提高、熟料比的增加及焦炭灰分下降的作用使焦比下降683kg,占降低焦比总量的64.7%[9]。 国外主要钢铁生产国家的经验和我国是相同的,其精料成就主要如下所述。 1.1入炉矿石品位高 欧洲和日本高炉所用的烧结矿含铁大多数在58%以上,球团矿65%以..
友情提示 文章权限:高级会员 消耗金币:15 此文章需要 高级会员 及以上权限才可阅读!普通会员阅读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金币(普通会员注册即赠送20金币)。如何获取金币?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您可以 点此 注册! 如果您已注册还没有登录,您可以在下面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