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首钢总公司决战决胜四季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要求,技术研究院党委凝聚全院科技工作者智慧,紧密结合四季度科技工作实际,着眼于谋划长远全局利益,按照“技术降本,结构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组织各研究所和专业职能部门,结合“一业多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各方面工作重点,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产品结构调整。不管市场需求量怎样变化,都要坚持低成本生产高端产品的路线不动摇;紧密跟踪市场,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有效巩固和扩展销售渠道,确定目标市场,倒排时间节点,推进产品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结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不断提升首钢高端及领先产品比例和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为落脚点,不断提高高端、领先产品的比例,确保高端、领先产品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结合明年工作特点,推动品种开发和保障能力两条途径的建设,突破板形及表面质量控制等一批关系板带品质提升的工艺技术,实现产品开发与工艺开发并举,打造“以合同兑现水平”为标志的产线保障能力,完善以技术服务为主导的客户服务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机制和导向高度一致的考核机制。
以产线为主体,依靠工艺技术降本增效。在铁前技术方面,重点通过低成本原燃料使用技术和高炉高效稳定运行技术研究,提高低品质资源使用范围和高炉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铁前生产成本;在炼钢技术方面,重点通过SGRP炼钢工艺技术开发、板坯倒角结晶器优化及推广、京唐中包结构仿真与优化和含镍生铁镍合金化应用技术研究,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工序成本;在轧钢技术方面,重点抓好残余应力控制技术、薄板全流程板形控制技术、超快冷+ACC工艺、薄板全流程表面质量控制技术和镀锌工艺技术研究,支撑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用户技术服务能力。在汽车板冲压成形技术方面,要实现DP780高强钢在目标客户的冲压成形材料切换、实现C70、C50新车型的先期介入选材,完成100个高强钢零件性能数据库的建立;在汽车板涂装及后处理技术方面,加快GI板等一批高牌号的材料认证进度,制定满足高档车要求的外板技术条件;在焊接技术方面,解决超厚水电钢、抗酸管线钢、车轮钢等高端产品的用户焊接技术问题以及开发热连轧支撑辊等冶金备件修复技术等;强化产、销、研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提升用户服务技术含量,培养一支适应首钢产品推进的客户技术服务队伍。
完善技术研发体系支撑首钢未来发展。科技项目安排要以效益为中心,以首钢“十二五技术创新规划”为依据,结合先进企业对标找差设置项目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目标。强调项目立项要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分析梳理,节约资源,有针对性地设置项目和研究内容,优先安排效益好的产品开发项目,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工序降成本的工艺项目,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技术成熟、实施周期短、见效快的产线填平补齐“短平快”项目;对“四地”钢铁业实行“一级研发、多地分布,任务导向,柔性流动”,以任务为导向,合理配置各工作站的研发力量,同时抽出部分研发力量专注于长远、细致基础研究;对外埠钢铁业实行“两级研发、资源共享,项目纽带”,研发资源共享包括信息资源、检测设备资源、学术交流、技术成果等;每年确定若干品种及工艺研究项目,按照技术合同方式,组织技术攻关和支持,使技术成果快速转移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