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价天然橡胶,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在2010年四季度曾代表轮胎企业向国家有关部门请求“支援”,然而没有得到回复。在经历了一段煎熬之后,天胶价格继续上涨,轮胎业再次呼救。
中橡协有关人士称,轮胎全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近50%,协会正在起草有关文件,再次向国家有关部门请求支援。行业分析师则认为,即使国家按照协会的请求施以援手,只能短暂缓解轮胎业的成本压力,行业真正要做的是主动应对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等更加关键的矛盾。
胶价上涨态度坚决
2010年2月份,当天然橡胶价格步入25000元/吨以上时,很多市场人士就开始认为胶价过高,然而此后天然橡胶的价格相继突破30000元/吨、35000元/吨、37000元/吨等心理关口。
天胶期货行情显示,2011年1月14日,天胶主力合约1105早盘开盘于38000元/吨,并一度下挫至37545元/吨,但日胶强劲以及国外现货的强劲使得大量买盘重新入场,1105强势反弹,在收盘前更拔高至38570元/吨,全天走势收红0.97%。日胶仍表现强劲,基准合约上涨至450日元/公斤上方,收盘至454.4日元/公斤,全天涨幅为1.34%。
银河期货研究员原静表示,与日胶相比,沪胶走势偏弱,投资者可以买入沪胶卖出日胶进行套利。国内橡胶受到下游萎靡以及期货盘面的技术压力,目前走势受到压制,与日本橡胶的价差已经达到空前的13000元/吨,落后日胶太多,在日胶的提振下,后期资金或将继续涌入,沪胶向上突破的可能性加大。
对于胶价的上涨,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锋认为,作为市场经济,任何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都应属于正常,但是天然胶价格的波动却极不正常,是受到国内外一些利益集团的炒作,致使其涨幅疯狂,最高时逼近5500美元/吨,现在现货也接近5300美元/吨,而且初步判断受益方不在中国境内,天然胶市场已被一种非市场的利益所驱动。不过原静表示,大资金确实已经开始介入,但现货价格也在疯狂上涨,天胶强劲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成本难以传递
天胶价格上涨带动合成橡胶价格上涨,轮胎企业成本压力急剧增大、利润明显下滑。
杭州中策公司董事长沈金荣表示,目前天然胶占原材料成本已经超过了50%,而且合成胶价格也大幅上涨,这两项加起来已占到原料成本的70%以上。
中橡协表示,天然胶价格高企已抬高了轮胎企业近50%的生产成本,企业虽已多次上调轮胎价格,但仍无法抵消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剧增。协会统计的轮胎企业1-11月利润同比下降22%,亏损面达26%,而轮胎全行业亏损面已近50%。目前是轮胎行业自特保案以来形势最严峻的时刻。
跟2009年的“好日子”相比,轮胎业目前的经营效益可谓天壤之别。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和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2009年轮胎业迅速摆脱2008年四季度的低谷并迎来利润的高峰,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由过去的1%-3%提高到5%。然而好景不长,天然橡胶价格逐渐上涨,中橡协会长范仁德在2010年上半年就判断,2010年轮胎业日子不好过,想不到一语成谶。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预示着新能源领域将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主力军,更是引发了社会与资本各方关注,被喻为新能源产业龙头。
电池产业前景之阔无可厚非,但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电池产业如不能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几座大山,重蹈中国家电业“追随日韩、受制于人”的覆辙,便也不难理解。
迎来产业机遇
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里,将中国汽车工业战略转型方向定位为纯电动汽车。专家预测,国内新能源汽车到2015年的年销量可能达到百万辆。
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受力面最小、落脚点最鲜明的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某种意义上肩负了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使命。这绝非危言耸听。
近年来,虽然中国的车企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加大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但其创新的热点多集中于整车开发和传统零部件生产。而我国的车企在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合作中,大多以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车型为主,但这种发展模式过分依靠国外,导致绝大多数国产轿车的核心部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主动权被牢牢掌握在别人手中。
而与之相比,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掌握上,虽然与外企存在差距,但与之相比明显要短的多。新能源汽车不但是中国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在全球资源紧缺以及环保压力之下,各国均将其作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在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核心技术差距相对较小等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车被赋予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翻身的使命便显得理所当然。
而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的机遇就是电池产业的机遇。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建之一就是电池,这给电池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使命,而压在了中国电池企业身上的,则是沉甸甸的重担。
莫入概念炒作
对于电池产业迎来的这一机遇,引发的电池业间对铅酸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争论,争论双方各有观点。
锂离子电池支持者认为,锂离子电池性能优越,用途广泛,与铅酸蓄电池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在日韩等国,已经对锂离子电池作重点开发。
而铅酸蓄电池的支持者则认为,虽然铅酸蓄电池跟锂离子电池相比,在性价比、绿色环保等到方面存有不足,但从技术层面讲,这些不足完全可以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我国有着对铅酸蓄电池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在技术、应用等环节都有相对较成熟的经验,连此行业世界领先的日本企业也在坦言,铅酸蓄电池在未来二三十内不可能被完全淘汰。
对于两者间的争论,笔者倾向于铅酸蓄电池。在笔者看来,我国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关键材料如隔膜和电解液都依赖进口,加上知识产权缺失等,使得锂离子电池在生产上很容易受制于人,而技术上的差距,更使得我国在锂离子电池生产应用上,不会在短时期达到动力电池的完美境地,自然也不会在短期内完全替代铅酸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