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营造船业普遍面临考验的寒冬中,主业为造船的扬子江船业集团,是少有的平稳发展、远离寒冬的国内造船企业。
总部设在江苏的扬子江船业,早在2007年4月就在新加坡证交所主板上市,是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大陆造船企业,现时已成为当地重要“龙筹股”之一。
如今其总资产475亿元,是江苏造船业的龙头老大。去年交船71条,实现销售收入345亿元。它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江苏乃至全国民营造船业的神经。
早在2009年时,扬子江船业董事长任元林就预测:“造船业最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衰退还会深化。”
任元林当时认为,船厂船运公司整体上还没有出现大面积破产关闭的情况,造船业的整体产能也没有出现大幅收缩和缩减,所以这个行业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这一判断在现在看来有足够的预见性。当时任元林对行业的发展这样分析:“我当然不悲观,这轮造船业大洗牌,将有不少于40%的航运公司和船厂将在重组和兼并中消失,但最终会涌现出一些更加壮大、更有活力的船厂和航运公司来。”
扬子江船业2009年首季盈利同比大幅增长30%,达到人民币4.83亿元。同期公司共交付6艘船,营业收入增长23%。到3月底,公司账面留存的净现金额达到37亿元。
任元林说,扬子江船业在这轮危机发生之前,早就做了很多准备。比如,在订单结构方面,有2年交货期合同,也有部分是4-5年的交货期合同;在选择客户方面,公司并不追求非常高的利润,但重视客户的信誉度,包括对方有没有租船合约等;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始终坚持“20+20”的收款模式,即20%的预付款和20%的银行保证金,因而未发生任何撤单现象。
在他预测行业前景不妙这话一年以后,2010年9月8日,扬子江船业的存托凭证(TDR)在台湾证交所挂牌,成为两岸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首家赴台上市的大陆企业。上市当天,股价便一路攀升至涨停价20.1新台币。
这不仅仅是任元林对市场的准确判断,也是任元林对扬子江船业自身信心的体现。扬子江船业就将在这轮调整之后,变得更加壮大、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