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炉大颗粒夹杂(Ds类)生成的原因及改进措施Ds是指13μm以上的点状夹杂。微观发现其基本组成是Al2O3、CaO、MgO,有时外面包裹少量的硫化钙、硫化锰。电炉炼钢会出现Ds类大颗粒夹杂。采用超频(10MHz)超声波可以对其定位,采用金相检验可以确定夹杂物的类型与级别,采用光谱分析可以确定其成分为:Al、O、Si、Ca等,与大包钢渣成分接近。其成因为:1.补加碳化稻壳等因素,造成中包渣层过厚,中包钢水液面控制过低,使钢水卷渣,并且有下渣现象。2.由于液体的旋涡现象,包底不平,在大包还剩少量钢水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旋涡下渣进入中包,从而产生Ds夹杂。3.浇注过程中,换浸入式水口时,将中包抬起,浸入式水口浸入钢水深度不足及液面波动过大,造成结晶器保护渣卷入钢水中。4.水口密封不良,钢水吸气、氧严重,耐材侵蚀严重,软吹时间不足,也会提高夹杂物出现的几率。为此相应的措施为:1.合理配置精炼渣系,提高渣指数,提高吸附各类夹杂的能力,减少钢水中脱氧产物的夹杂。2.减少大包下渣并增加挡渣墙及中包排渣工艺,减少浇铸卷渣,加强中包排渣进度,提高中包液面高度,防止旋涡卷渣。3.加强生产过程稳定、减少高温钢,保证软吹时间,保证液面自动控制。提高软吹质量,以..
友情提示 文章权限:高级会员 消耗金币:5 此文章需要 高级会员 及以上权限才可阅读!普通会员阅读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金币(普通会员注册即赠送20金币)。如何获取金币?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您可以 点此 注册! 如果您已注册还没有登录,您可以在下面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