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高企之下,多地工业增长所显现出的“减速”迹象,表明新一轮的“调整效应”正在显现。
5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一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工业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7和12.8个百分点;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也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5.3个百分点。
业界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特别是4月份以来,全国多个地区的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有“电荒”、油价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同时也是内需降温的表现。
多省市工业增速下滑
据官方数据,一季度,东北三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出现下滑,辽宁省、吉林省同比分别增长15.4%、16.9%,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6.7个和12.8个百分点。
在西北地区,据当地媒体报道,今年一季度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0.98亿元,同比增长7.1%,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5.3个百分点。官方称,主要原因是拉闸限电影响产量。
在探究多省市工业增速出现下滑的原因时,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4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出现27个月来首次负增长,对部分城市经济影响较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武汉市统计局获悉,4月份,受汽车行业产值下降的影响,武汉市工业增速有所放缓,增幅比上月有所回落。4月份,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2.12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比上月回落4.8个百分点。
据分析,武汉市整车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受到了日本地震的影响,再加上油价上涨和车贷等优惠政策取消,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4月份,汽车行业完成工业产值100.59亿元,同比下降9%,环比下降近两成。
内需降温?
全国的数据印证了上述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4.2%,比1~3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个百分点,比3月回落1.4%。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93%。
业内人士分析,数据显示实体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的微幅下降,通胀已经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拖累。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9亿元,同比增长17.1%,比3月份回落了0.3个百分点。而如果剔除物价上涨影响,消费下降更显著。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4月进出口数据,4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长21.8%,环比减少5.2%;进口回落反映了国内需求一季度以来的降温迹象。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依赖,短期内不会改变。只要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行,中国进口在数字上仍会表现强劲,但是中国经济内部动能将有所减弱。
招商证券一份报告亦指出,4月全社会发电量增速如期回落,一方面局部地区出现“电荒”;另一方面节能减排压力再现,致部分重工业增速下降。其次,主要工业品中,汽车产量同比下滑,粗钢增速略有下降。
上述报告认为,从总体看来,4月份工业经济需求回落趋势比较确定,在宏观调控和通胀压力下,经济增长已经出现放缓迹象。
据了解,多家海外研究机构认为,市场对我国经济偏热的判断,已转为对于需求下滑的担忧。尽管4月份出口再创新高,但未来数月下降的可能性较大,经济增长或陷入较为敏感的调整阶段。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认为,在“十二五”规划转型主线引导的“平稳增长”理念下,未来5年经济增长适当放缓是预期之内的事情。三大经济驱动力的形势印证经济的正常增长足以支持平稳正常的增长,而且可能是含金量更高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