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冶金之家网站拥有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集齐了业内关于炼铁、炼钢、轧钢、烧结、球团等业内的专家、学者、教授及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厂长和工程师。如果生产中遇到什么技术问题可以随时在网上提问,专家团会及时为您解答技术难题。
另承揽各类技术工程:开炉、开机、达产、技术服务、现场指导,专家团为您实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
发布时间 |
 |
2011/9/30 17:03:27 |
 |
小刘 |
 |
我厂使用高炉热风炉废气做中速磨机的煤粉输送载体,另配有烟气炉做调温。我们制粉时经常出现磨机入口温度急速暴涨现象(最高可达750度),烦请车专家解答。 |
 |
专家答疑 |
你好,小刘。
很抱歉,我不是喷煤技师,对中速磨、烟气升温炉故障或是异常现象并不精通,这个问题很专业,我无法给你满意的答复;建议你们请中速磨机、烟气升温炉制作厂家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喷煤技师共同到现场会诊。
车奎生
2011年10月8日 |
|
发布时间 |
 |
2011/9/22 17:51:39 |
 |
余居洋 |
 |
如何减少甚至杜绝烧结丢终点?肯请车奎生老师帮助解答为谢! |
 |
专家答疑 |
你好,朋友。我不是烧结专家,这个问题你还是请河北钢铁集团的张工来回答吧,很抱歉。
车奎生
2011年9月23日 |
 |
专家答疑 |
这位朋友你好:合理控制烧结终点是烧结看火工的基本工,一、合理使用有效风能。二、布好料并能将了铺平是必须做到的。三、掌握好水碳的配比,四、根据原料条件合理控制烧结机的机速。以上几点合理利用合理控制,终点一定能控制好的。
河北钢铁
张工
2011-9-23 |
|
发布时间 |
 |
2011/9/20 20:14:03 |
 |
小米 |
 |
车老师:计划长期休风,请问净焦、负荷、矿批、碱度怎样选择?考虑加锰矿和萤石,用量怎样确定? |
 |
专家答疑 |
你好,小米朋友。问题回答如下:
休风时间 负荷减轻程度 矿批缩小幅度 布料矩阵调整
4小时以下 不动 不动 不动
4~8小时 3~5% 10% 焦矿所有布料档位角度同缩1~2°
8~12小时 5~10% 15% 焦矿所有布料档位角度同缩2~3°
12~24小时 10~15% 15~20% 焦矿所有布料档位角度同缩2~3°
24~48小时 15~18% 15~20% 焦矿所有布料档位角度同缩3~4°
如考虑带锰矿萤石,锰矿按照铁水含锰量[Mn]0.60~0.80%计算出锰矿使用量,萤石使用量按照锰矿使用量的60%即可,锰矿萤石负荷可按照2.0单独补焦炭。
关于锰矿萤石使用量计算的问题,我在以前答疑中回答了很多遍了,可参阅。
车奎生
2011.9.21 |
|
发布时间 |
 |
2011/9/18 21:30:11 |
 |
探索者 |
 |
车老师:正常炉况和特殊炉况时怎样合理控制压差?请赐教! |
 |
专家答疑 |
你好,问题回答如下:
一、压差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原燃料条件:
同样冶炼强度下,原燃料条件好的压差偏低,原燃料条件差的压差偏高;因此原燃料条件好的允许进一步强化、提高压差。
2、高炉强化程度:
同样原燃料条件下,冶炼强度越高,压差越高,反之亦然。
3、炉况的顺行程度:
炉况顺行状态好、两道煤气流分布合理,允许适当高一些的冶炼强度和压差;反之亦然。
4、高炉操作水平高低:
操作水平高,管理水平高,设备状况好,允许适当高一些的冶炼强度和压差,反之亦然。
5、炉型是否规整合理:
炉型规整合理、炉墙光滑,有利于边缘煤气流合理分布,煤气流通过的阻力小,允许适当高一些的冶炼强度和压差,反之亦然。
二、压差高低的一般控制范围:
炉容 顶压 压差
200以下 20~40 100~120
220~350 30~80 120~135
450~850 125~160 135~150
1080~1800 180~220 150~170
2200以上 200~250 160~180
慢风恢复炉况、炉况不顺或者堵风口作业,压差可按照高于顶压10~20Kpa控制。
车奎生
2011.9.21 |
|
发布时间 |
 |
2011/9/13 8:34:55 |
 |
月亮 |
 |
前问中,斜桥会影响高炉中心线么(炉体框架结构)?可不可以用风口参数来使斜桥方向和斜桥背面的煤气流合理分布呢? |
 |
专家答疑 |
月亮朋友,你这个问题我前面一并回答了,请参阅。
你提问的这个问题(斜桥会影响高炉中心线么(炉体框架结构)?可不可以用风口参数来使斜桥方向和斜桥背面的煤气流合理分布呢?),我感觉到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回答你,我相信很多炼铁专家都会感到莫名奇妙,如坠云里雾里。
高炉炼铁一百多年的历史,很多问题早已成文定论并达成共识,我觉得搞高炉炼铁技术研究或研讨,应该顺应高炉炼铁发展方向,另辟蹊径不等于钻牛角尖。
车奎生
2011年9月14日 |
|
发布时间 |
 |
2011/9/11 18:25:45 |
 |
月亮 |
 |
车老师,现有450高炉,左右探尺不同步,右尺下料快(热风主管和热风围管连接处上方即东),左尺下料慢(铁口上方即西),请问偏料和东西两面的风口直径和长度有关么?再问斜桥会影响高炉中心么,应如何调整呢? |
 |
专家答疑 |
月亮朋友,你的第二个问题“再问斜桥会影响高炉中心么,应如何调整呢?”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你说清楚了,我再回答吧。
车奎生
2011.9.13 |
 |
专家答疑 |
你好,月亮朋友。问题简要回答如下:
一、关于探尺偏料:
1、两探尺下料速度不均匀偏料现象在中小高炉比例要多一些,大高炉也有一定比例,操作上很多高炉操作者面对这种情况,基本上都会采取调整两个探尺周围风口直径和长度的手段来进行调整,但是通过大量实践观察,这样做绝大多数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2、另外偏料与热风围管三岔口进风量各风口是否分配不均匀以及铁口周围风口相对活跃等两个因素没有必然的联系。
3、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偏料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我个人认为,偏料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①焦炭质量差、烧结矿粒度组成不合理小粒度和粉末入炉比例高,导致料柱透气性差和炉料偏析,炉料分布的不合理导致气流的分布不合理,如果操作上严格控制压差和冶炼强度在合适范围之内,偏料现象不会太严重。
②原燃料条件不好,操作上又过分追求高产低耗,冶炼强度过高再加上边缘压得太死,局部边缘经常出现管道和塌料现象,形成固定管道通路,气流分布不合理加剧了炉料分布的不合理,两者互相影响,导致炉料布料平台不合理料面不平整,产生偏料。
③炉型不规整,局部炉墙结厚,导致煤气流上升的阻力、炉料和炉墙之间的磨檫力、炉料下降的有效重量等差异很大,造成偏料和局部崩塌料管道的产生。
④风口面积选择不当风速动能不合理、炉缸工作不活跃不均匀、上下部调剂搭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炉缸初始煤气流分布不合理引起上部煤气流分布不均匀造成偏料。
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下列措施,可处理和解决偏料问题:
1、调整好下部进风面积,所有风口同样的直径、长度和斜度,促使炉缸初始煤气流分布均匀合理并且鼓风动能、理论燃烧温度均在合理范围之内。
2、如果原燃料条件条件,必须在操作上严格控制压差和冶炼强度在合适范围之内,先保证顺行不塌料、压量关系稳定、探尺下料均匀顺畅,促使煤气流分布合理,慢慢走出合理的操作炉行。
3、如果炉墙和炉缸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就应该先治病处理好,如何处理,我在前面的答疑中说的很详细,可参阅。
二、关于上料斜桥是否会影响高炉操作和煤气流分布问题:
不管是大框架结构和炉缸支柱结构(已淘汰),采用料车斜桥上料的高炉远多于皮带上料,而且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没有看到有对高炉操作和炉料煤气流分布产生影响的相关报道。
车奎生
2011年9月14日 |
|
发布时间 |
 |
2011/9/10 19:35:36 |
 |
路漫 |
 |
车专家您好!上部悬料和下部悬料应怎样区分,以及分别怎么样调剂了?谢谢! |
 |
专家答疑 |
你好,炉漫朋友。问题简要回答如下:
一、上部悬料:
(一)产生原因:
①上部煤气流分布不合理②炉料入炉粉末多粒度组成不合理导致软熔带以上块状带透气性变差③上部装料制度或者布料矩阵严重不合理,边缘矿石过多,边缘煤气流受到异常抑制导致边缘煤气流明显不足、中心煤气流过剩。④炉型不规整、炉墙局部或者整体结厚,当冶炼强度高的时候,局部产生边缘管道造成崩塌料,崩料后管道气流堵住,压力压差急剧升高,透气性变差导致悬料。⑤从风口观察,一般上部悬料时风口焦炭比较活跃。
(二)处理方法:
根据上部悬料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常规措施如下:
1、提前预防,当压量关系以及透气性指数异常时,及时减风控制压力压差在正常范围之内,控制冶炼强度不超出炉况接受范围。
2、悬料之前采取减风降压、疏松边缘的装料制度、小矿批、轻负荷等措施尽可能防止悬料。
3、悬料之后,首先停煤、停氧同时尽快组织出铁,紧接着大幅度减风降压力争使炉料自动崩下,(一般,一步风压减到正常风压的60~70%上部悬料会自动崩下。);如果无效,铁后拉风坐料。
4、炉料坐下后,①首先集中边缘加焦,起到疏松边缘、消除管道、补充热量的作用,一般可集中大角度(单环30~32度)加焦炭3~5批。②采取小角度负角差,抑制中心煤气流、发展边缘煤气流(一般可采取焦炭23~25度,矿石20~23度的起始角度。);待边缘煤气流整体发展起来后,逐步扩大焦矿角度,到26~28度同角并且料线赶到2.0米左右时,可逐步恢复正常多环布料矩阵。(一般可首先采用正常矩阵基础上,矿石矩阵同缩2~4度,焦炭矩阵同缩1~2度;然后逐步向正常过渡。③恢复时采取快速加风原则,引煤气后初始风量尽可能达到正常风量的70%,压量关系稳定10分钟左右后继续加风,只要接受就加风,一直加到全风压的85%左右为止,然后集中赶料线。④加风过程中,尽快赶料线,矿批采用正常矿批的801%左右;由于采取了中心加矿负角差外赶煤气流的措施,无需担心赶料线过快压死边缘煤气流影响顺行的问题。
二、下部悬料:
(一)产生原因:采取
1、渣铁连续除不净、铁前严重受憋,减风控压差、减停煤、减停氧、疏松边缘料制等相应措施不及时导致悬料。
2、由于操作失误或者上料原因导致高炉返热、炉温急剧升高,风口前煤气体积急剧膨胀,煤气流对料柱的上浮力急剧升高,减风控压差、减停煤、减停氧、疏松边缘料制等相应措施不及时导致悬料。
3、上下部调剂不合理,下部进风面积、动能风速不合理,导致炉缸初始边缘或者中心煤气流分布不合理,当冶炼强度过高或者炉温返热、铁前受憋时极易产生下部边缘或者中心管道,下部塌料后堵住管道通路,造成下部悬料。
4、炉缸中心堆积导致炉缸空间缩小,风口前吹风阻力增加,抗干扰能力变差,如果再赶上高炉温、高碱度,渣铁不能及时排放干净,极易造成下部悬料。
(二)处理方法:
1、调整好下部进风面积,保证风速动能和理论燃烧温度均在合理范围之内。
2、采用集中中心加焦带锰矿萤石,处理炉缸中心堆积。
3、下部悬料一般都需要出净渣铁后拉风坐料,甚至于倒流休风作料,一定要确保坐料彻底(冷风压力回零,料线崩到无影。),防止恢复时反复。
4、下部悬料坐下后,依然可采取小矿批、轻负荷、疏松边缘、低碱度的料制,但加净焦的数量和角度要根据炉温高低以及中心堆积还是边缘堆积、堆积的程度来决定。
5、料坐下后,恢复时初始风量小一些,按照50%左右即可,加风速度也要慢一些,一般间隔15~20分钟加一次风,每次加风幅度以10kpa左右为宜,压力压差控制比正常范围低一些,透气性指数高一些。
6、如果是炉温高造成的悬料,切忌不要加净焦也不要减轻负荷,可采取集中上10~20批左右的重负荷、低碱度料,快速把炉温和碱度降下来。
车奎生
2011年9月11日 |
|
发布时间 |
 |
2011/9/10 18:44:06 |
 |
般若 |
 |
专家你好,边缘重和中心重的表征分别是什么啊,怎样能准确判别呢? |
 |
专家答疑 |
般若朋友,你好。
你提问的问题属于高炉炼铁入门问题,一两句话也很难说清楚,建议你查看一下《高炉炼铁》等相关书籍,那里面关于炉况顺行的标志、边缘煤气流过分发展的征兆、中心煤气流过分发展的征兆,合理煤气流分布的征兆、上下部调剂的原则叙述的都很清楚。
另外关于两道煤气炉的合理分布问题:
1、中小高炉的调剂原则是“适当抑制边缘煤气流,中心煤气流稍弱一些,不需要人为的中心加焦去打通中心”也就是所谓的中小高炉中心可以重一些,边缘不能太重、不能压得过死,否则会导致中心气流过盛、边缘气流不足,局部产生边缘管道导致崩料。
2、大高炉的调剂原则是“坚决打通中心,适当抑制边缘煤气流,中心煤气流稍盛一些,需要人为的中心加焦去打通中心”也就是所谓的大高炉中心煤气炉必须旺盛一些、不能太重;而边缘煤气流要弱一些,也就是你说的边上可以压得重一些,采用“大矿角、大矿石平均角度、大矿焦角差、宽布料平台、大矿批”是改善煤气利用率的发展方向。
车奎生 顺祝冶金之家新老朋友以及全国炼铁同仁中秋快乐、合家安康、工作顺利。
2011年9月11日 |
|
发布时间 |
 |
2011/9/3 21:35:20 |
 |
易林 |
 |
车专家:
你好!上次提问你回答炉底控制温度为800度,好像那是高铝砖炉底的要求,现在陶瓷杯不应该这么高,我记得好像在300度左右,具体记不清啦,专家是否能帮我提供此方面知识。 |
 |
专家答疑 |
你好,易林朋友。
上次你提问的问题不是我回答的,我回答问题的语气和程序,应该有一定的特点;另外结尾落款时我一定会注明本人姓名和日期。
你的问题简要回答如下:
炉底大碳砖以上炉缸部位采用抗渣铁侵蚀性能好、抗热震性能号、低导热性陶瓷杯结构后,炉底温度会大幅度下降,炉底和炉缸寿命也会大幅度提高,炉底温度正常范围如下:
炉底温度 2年以内 3~5年 6~8年 10~15年
大高炉 200~350 300~500 400~550 -
中小高炉 150~250 250~350 350~450 400~600
炉底温度的高低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陶瓷杯材质和砌筑质量
2、死铁层厚度
3、开炉是否顺利以及开炉后半个月之内是否稳定连续生产。
4、高炉使用原料是否含有Pb、Zn等有害重金属,K、Na碱金属以及氟化物等,如果有,炉底寿命肯定会受影响、炉底温度也会比正常高。
5、上下部调剂是否合理,特别是炉缸工作是否均匀活跃、造渣制度和热制度是否合理稳定等对炉底温度影响也很大。
车奎生
2011年9月11日
|
|
发布时间 |
 |
2011/8/30 14:29:44 |
 |
王长安 |
 |
|
共计:138 条 第一页 [1] ... [5] [6] [7] [8] [9] [10] [11]... [1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跳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