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专家分类
  文章推荐
  冶金之家网站拥有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集齐了业内关于炼铁、炼钢、轧钢、烧结、球团等业内的专家、学者、教授及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厂长和工程师。如果生产中遇到什么技术问题可以随时在网上提问,专家团会及时为您解答技术难题。
  另承揽各类技术工程:开炉、开机、达产、技术服务、现场指导,专家团为您实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判断气流分布
发布时间 2011/11/17 19:28:26 小米
车老师:实际冶炼生产中我们常用混合煤气的CO2含量和炉喉成像来判断边缘气流与中心气流的强弱分布,这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请问冶炼生产中通过那些手段来判断边缘气流与中心气流的强弱分布比较全面、准确?
专家答疑
你好,问题回答如下: 通过炉喉煤气曲线和炉顶远红外成像来判断炉喉两道煤气流分布情况,是高炉操作者最直观也是最常用的手段。 高炉实际生产中,还要结合量压关系是否正常稳定、压差与透气性指数范围是否适宜稳定、炉顶压力是否稳定、炉顶温度(高低和顶温带宽)、探尺走势(快慢、是否均匀、是否偏料)、料速与风量是否相匹配、风口工作情况是否均匀活跃有无生降、涌渣和渣皮脱落迹象以及出铁过程炉渣和铁水温度的变化等综合判断才能确定边缘煤、中心气流的分布是否均匀合理。 高炉炼铁是一个“系统性强、连续性要求高、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程度高(外观现象判断高炉内部复杂变化)、影响因素多、冶炼周期长、不可预见因素多、经验等模糊性程度高、特殊性冶炼规律多”的生产工艺流程,很多问题是难以说清楚的,这也是高炉炼铁的技术含量和魅力所在,能说得非常清楚的,就不存在技术含量了。 车奎生 2011.11.21
干熄焦
发布时间 2011/11/16 18:01:01 小曾
您好: 我想咨询个问题:若焦炭存放在焦仓中,现 想让焦炭是从焦仓中流出,落到仓下面的转运皮带机上,我想问一下焦炭的流速大约是多少?可以确定吗?焦炭的堆积密度是500kg/m3
专家答疑
你好,小曾。 由于焦炭从焦仓中落到运焦皮带的落下速度不是一个固定值,而且焦炭的堆密度也不是一个固定值;你说的焦炭的流速与焦仓振动筛称量闸门的开启度以及焦仓振动筛称量闸门与下面运焦皮带的高度差等均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你想知道准确的答案,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测定一下,而且测定的次数必须很多,才有代表性。 车奎生 2011.11.21
混合机粘料
发布时间 2011/11/11 22:09:53 王东
张工您好:我厂现有混料机是直径3米长12米俩台,因混料机内粘料严重,平均粘料厚度500毫米对混料造球影响严重。现请教张工这种现象是由什么造成的。
专家答疑
王东你好:你提出的问题我只能根据经验推测,1、粘料严重的原因可能是混合机内衬不合理,因为我不知道你使用的是那种内衬,2、你用的原料是那种粘性大的有没有。3、目前生产的是多高的碱度,如果碱度高也有可能粘料严重。4、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用的原料,和你目前生产的碱度多高我帮你分析一下。 河北钢铁 张工 2011-11-14
HRB500E的冶炼
发布时间 2011/11/7 10:34:58 武会卿
开发HRB500E出现了,强屈比不达1.25,请问炼钢化学成分控制范围,轧钢工艺应注意什么? 谢谢!
专家答疑
HRB500E 主要用于抗震钢筋,锰含量比HRB335略高,通过提高钒含量来综合提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调整强屈比主要通过轧钢工序来实现,冷却强度过强不利于提高强屈比。
专家答疑

您好,问题回答如下:C:0.20-0.24,Si:0.4-0.7,Mn:1.2-1.5,P、S最大0.040,v:0.05-0.07,Ceq:0.42-0.55。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轧制温度不要过高。

炉渣成分?
发布时间 2011/11/6 11:38:50 余居洋
我们厂的炉渣成分中,硅、钙、镁、铝总和经常在94%左右,低的时候只有91%左右,与检测人员进行沟通,达到96%以上,过几天又下来了,请问正常情况下:炉渣成分中,硅、钙、镁、铝总和应该在什么水平?烧结矿成分中,铁、硅、钙、镁、铝总和应该在什么水平?恳请车奎生老师解答为谢!
专家答疑
你好,余居洋朋友。 目前钢铁市场不好,高炉炼铁降低成本、稳定炉况已成当务之急和首选,因此很多钢铁公司炼铁厂都在烧结原料中配加低品位、低价铁粉,如低价高镍铬菲律宾矿粉、高钒钛矿粉、高三氧化二铝矿粉等,使炉渣和铁水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高炉的冶炼难度也在大幅度提高。 因此你提问的问题只能按照普通矿冶炼来回答。 1、正常情况下,普通矿冶炼炉渣成分:(炉渣碱度1.15左右) CaO 35~38%,SiO2 30~33%,Al2O3 13~16%,MgO8.50~10.50%,FeO0.50~0.80%五大成分之和应该在96%左右,还有一小部分MnO2、TiO2、Cr2O5、V2O5,炉渣中还包含一部分焦粉和未燃煤粉(特别是焦炭热强度指标差和喷煤比高的情况下),所以你们的炉渣成分硅、钙、镁、铝总和经常在94%左右并且有一定波动是很正常的。 2、普通矿冶炼烧结矿成分:(烧结矿碱度1.80~2.00) TFe54~57%,(FeO7~11%)CaO8.50~11.50%,SiO2 4.50~6.50%,MgO2.50~3.50%,Al2O3 1.50~2.50%,五大成分之和应该在75%左右。 车奎生 2011年11月8日
风量加不上
发布时间 2011/11/4 20:26:56 小米
车老师:近期风量明显比以前小了50~70m3/min,而且经常出现风压上顶,接近风机喘振线,被迫调风的现象,操作上一般用减小用氧或风温等措施应对,请问您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450高炉,风口面积0.1385,焦比350kg,煤比155kg,焦丁25kg,风温1210℃,用氧3000m3/h,)
专家答疑
你好,小米。问题回答如下: 1、高炉风量萎缩压力升高的原因分析: ⑴原燃料质量变差,特别是焦炭冷强度和烧结矿转鼓指数降低、粒度组成变差、入炉粉末升高,导致块状带透气性变差,软熔带区间变宽、最高压差区间延伸,从而造成高炉压力压差升高、风量萎缩。 ⑵炉缸工作变差,不均匀不活跃,炉缸中心存在堆积现象导致炉缸实际工作空间变小,炉缸热储备不足、脱硫效果变差;由于渣铁液面一直高于正常再加上炉缸中心堆积住不长逐步长大,从而使风口前吹风阻力自动升高,也就是风压和压差升高、风量萎缩。 ⑶高炉日常操作长期追求“三高一低 ” 即高冶强、高煤比、高富氧、低焦比冶炼效果,必然采取“过分抑制边缘、高压差、低炉温”等操作手段,是造成炉缸工作和料柱透气性变差、煤气流分布不合理、炉况顺行变差的重要原因;从你介绍你们高炉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主要操作参数:焦比350kg,煤比155kg,焦丁25kg,风温1210℃,富氧3000m3/h 等来看等来看等等等来看等参数来看,你们高炉应该属于这种情况,对于原料条件不理想和上下部调剂不得当、操作参数制定不合理的高炉,155kg/t已经属于高煤比了,其它地方更高煤比的高炉炉况不出问题,不能反证你们高炉煤比不高。 ⑷长期低焦比冶炼,在焦比的临界值附近操作,操作难度增大、炉况稳定性变差。 根据本人多年的统计与观察,焦比与渣铁比成一一对应关系:焦比(入炉焦比+焦丁比×0.80)≤渣铁比;渣铁比越低其对应的焦比越低,允许的喷煤比越高;焦比的最低值不能长期低于渣铁比,这是高炉操作的临界值,否则会导致风压和压差升高、风量萎缩、炉况顺行变差。 你们高炉焦比370(350+25×0.80=370)kg/t,估计已经接近渣铁比了,在焦比的临界值附近操作,操作难度增大、炉况稳定性变差。 ⑸进风面积偏小,在高煤比、高富氧、高风温的前提下,实际风速和鼓风动能偏大,导致炉缸初始边缘煤气流不足,从而导致风口前吹风阻力升高。 450m3高炉风口面积正常范围0.138~0.145m2,煤比高、富氧率高、风温高、原料条件好、鼓风机能力大的高炉取上限,煤比低、富氧率低、风温低、鼓风机能力小、原料条件一般的高炉取下限。 450m3高炉标准风速合理范围175~195m/s,实际风速合理范围255~275m/s,鼓风动能合理范围8000~10000kgm/s,鼓风动能严禁长期低于下限或者高于上限10%,否则炉况就会出现问题。 2、处理办法: ⑴改善原燃料条件,加强槽下过筛工作。 ⑵适当扩大进风面积,建议你们将风口面积扩大到0.142m2。 ⑶适当提高炉温降低炉渣碱度并结合带锰矿萤石清洗炉缸(具体细节前面答疑中已有论述)。 ⑷如果综合入炉品位低、渣量高,就应该适当降低喷煤比。 3000m3/h的富氧量在炉况恢复正常后可继续保持,喷煤比降低以后煤粉的燃烧率和置换比提高,既可以保证燃料比不升高,又可以减少未燃煤粉对炉况的不利影响。 降低炼铁成本并非只有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一种办法,有时候适当降低喷煤比也能降低燃料比。 ⑸适当提高顶压,严格控制压差。 虽然提高顶压,严格控制压差会导致风量和产量略有降低,但是焦比会显著降低,炉况顺行和稳定性也会有明显改善。 ⑹装料制度或者是多环布料矩阵适当调整,保证炉料和上部煤气流合理分布。 ①要根据原燃料条件和本高炉的炉型以及特殊规律进行摸索和调整,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追求表面上的大矿角、大角差、宽平台。 ②对于炉型不规整能够的高炉来说:采用小矿角、大焦角、负角差宽平台多环布料的模式是稳定炉况证全风操作、规整炉型的最有效手段;而且并不见得比大矿角正角差煤气热能利用差。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炉况(炉型)特殊对待。 ④没有最好的装料制度,只有最适合的装料制度。 3、多环布料对煤气热能利用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如下: (在炉况顺行、煤气流分布合理的前提下) ⑴矿石布料平台的宽度(最大矿角与最小矿角之差),矿石布料平台越宽煤气利用越好。 ⑵平均矿角,越大煤气利用越好。 ⑶外环最大矿石布料角度的大小,越大煤气利用越好。 ⑷矿焦平均角差的大小,布料角度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且炉型规整的前提下,正角差越大煤气利用越好。 车奎生 20年11月8日
提高煤比?
发布时间 2011/10/28 11:36:25 余居洋
如果不富氧,风温1210℃,煤比上限能达到多少?怎么确定?如果富氧率2.5%,风温1210℃,煤比由165kg/t.Fe提高至185kg/t.Fe,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恳请车奎生老师解答为谢!
专家答疑
你好,小余朋友。问题回答如下: 高炉喷煤比的高低不仅仅是只受到风温和富氧高低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一、影响喷煤比高低的因素: 喷煤比要达到200kg/t以上并且炉况稳定顺行、燃料比降低或者不升高: 1、焦炭质量特别是热强度指标必须保证: 对于大高炉M40≥84%,M10≤8%,反应性≤25%,反应后强度≥66%;对于中小高炉来说可以略微焦炭降低指标要求,具体要求,本人论文和专著中有具体论述。 2、入炉品位高,渣量低。 渣量要求≤300kg/t,综合入炉品位升高1%,焦比降1.5%,产量增2.5%,吨铁渣量减少30公斤,允许多喷煤粉15~20公斤。 3、风温≥1200° 4、富氧率≥3.50% 5、高炉整体操作管理水平高。 二、中等原燃料条件和中等操作管理水平(全国约占80%)下,喷煤比与风温和富氧率之间的关系: 1、风温1100~1150不富氧,煤比可达到120~135kg/t,风温1150~1210不富氧,煤比可达到135~145kg/t. 2、风温1100~1150,富氧率每升高1%,约可提高煤比20kg/t,但是富氧率2.5%以下,喷煤比最高不要超过150kg/t;风温1100~1150,富氧率每升高1%,约可提高煤比25kg/t,但是富氧率2.5%以下,喷煤比最高不要超过165kg/t;否则燃料比或者综合焦比会升高,炉况顺行也会受到影响。 3、风温水平在1050℃~1150℃水平,喷煤比不超过130kg/t。 风温水平在950℃~1050℃水平,喷煤比不超过100kg/t。 风温水平在900℃水平,喷煤比不超过80kg/t。 风温水平低于900℃,原则上不喷煤,即使勉强喷吹,其喷煤比和燃烧率置换比也都会很低,而且必须保持很高的生铁含硅,否则极易导致炉凉。 三、风温1210℃,煤比由165kg/t提高至185kg/t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由于不太清楚你们的原燃料条件,问题不好肯定地回答,只能大致回答如下: 1、为了保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和燃料比不升高,建议你们煤比不要轻易由165kg/t提高至185kg/t。 2、如果非要提高煤比到185kg/t,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2.1.富氧率提高到3%(FO2=(小时富氧量÷60)×0.785×100%/实际风量,估计你们富氧率计算偏高,实际上达不到2.5%) 2.2.综合入炉品位提高1~1.5%。 车奎生 2011.10.29
高炉炉底中心温度持续升高
发布时间 2011/10/27 17:59:05 文木
车教授你好: 我们厂420m3高炉,短短几天,炉底中心温度由420度升高到450度,采取加钒钛矿措施,效果不明显。现在加大了加入钒钛矿的量。请问老师还有其他措施,能减低炉底温度吗?
专家答疑
文木朋友,你好。首先更正一下,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炼铁高工,教授可不敢当。问题回答如下: 一、首先要认真分析一下,导致炉底中心温度在短短几天之内从420度升高到450度,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具体方案。(另外要排除炉底中心温度检测热电偶会不会出现问题) 二、要结合你们高炉使用寿命、连续生产时间和冶炼强度高低,以及炉底冷却方式是风冷还是综合水冷,来确定目前的炉底中心温度是否正常。 1、一般来讲,420m3的小高炉,其炉底碳砖质量和炉缸陶瓷杯质量都很差,而且日常生产中大多都是高压差、高冶强、高富氧、高煤比操作;原燃料条件大都很不理想、很不稳定,导致热制度和造渣制度在非正常范围异常波动;这种情况长期以往,对炉缸砖衬、陶瓷杯和炉底大碳砖侵蚀都很严重。 2、如果你们高炉已经生产了3~5年,而且又不打算继续生产若干年(政策也不允许了),目前炉底中心温度450度只要能够稳定住,也不是什么值得恐慌的事情,据我所知,很多生产年限比较长的380~630m3的无钟中小高炉炉底中心温度450度左右,有的甚至于达到550度,照样还在高冶强正常生产,只不过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炉措施来保证安全生产。 3、综合水冷炉底中小高炉炉底中心温度适用范围: 高炉生产年限 炉底中心温度正常范围 警戒范围 最高警戒线 事故警戒线 1~2年 300度以下 400 450 500 3~5年 400度以下 450 500 550 5~8年 450度以下 500 550 580 三、炉底中心温度异常升高的护炉措施: 1、加钒钛矿(或者钛球、钛渣),使铁水含【Ti】达到0.15%~0.25%维持一周左右,炉底中心温度降低50度以下,达到正常范围。 2、适当提高炉缸温度(提高生铁【Si】、铁水物理热、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促使TiN、TiC、FexC等高熔点化合物在短时间内沉积到炉底死铁层、增加死铁层的厚度保护炉底大碳砖,一般生铁【Si】要达到0.60~0.80%,铁水物理热达到1480~1520、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达到2200~2300度。 3、适当提高炉渣碱度,在短时间之内加快炉缸碱性堆积的速度,一般炉渣二元碱度达到1.2~1.25倍。 4、适当降低冶炼强度、严格控制压差低于正常压差10~15kpa,保证炉况顺行和炉缸初始边缘煤气流的稳定。 5、加大综合水冷炉底的进水量和冷却强度。 6、采用直径、长度统一的小风口(进风面积取下限,保证低冶强冶炼下的风速和动能。),并且全部采用直风口,减少炉缸中积存渣铁在斜风口作用下对炉底中心的环流冲击。 车奎生 2011年10月29日
专家答疑
文木:你好! 你们厂420m3高炉,短短几天,炉底中心温度由420度升高到450度,采取加钒钛矿措施,效果不明显。为什么?首先要认识到炉底中心温度由420度升高到450度,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特点是残存的炉底中心砖衬第一层漂浮,所以在短短几天内,炉底中心温度上升了30度。因此,炉底中心温度升高说明的是炉底中心砖衬侵蚀。侵蚀了多少,与450度相对应的应该是一层砖。就这点来说,你们的炉底是安全的,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但是你们认为不安全,采取了钒钛矿护炉措施,效果不明显。为什么?因为钒钛矿护炉主要是护炉底圆周,通过冷却壁的冷却形成保护性渣皮。你们的问题是炉底中心温度升高,想用钒钛矿护降低炉底中心温度是不可能的。有其他措施,能减低炉底温度吗?有。第一个措施是提高炉底冷却强度;第二个措施是降低冶炼强度,但不经济。第三,把减低炉底温度的注意力转到炉缸、炉底的维护上去。主要的是加强检点,防止煤气泄漏。 如果是标题中所说的:“高炉炉底中心温度持续升高”。你必须把炉缸炉底结构和高炉投产时间等相关材料告诉我,我才能告诉你怎么办。
专家答疑
文木:你好! 你们厂420m3高炉,短短几天,炉底中心温度由420度升高到450度,采取加钒钛矿措施,效果不明显。为什么?首先要认识到炉底中心温度由420度升高到450度,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特点是残存的炉底中心砖衬第一层漂浮,所以在短短几天内,炉底中心温度上升了30度。因此,炉底中心温度升高说明的是炉底中心砖衬侵蚀。侵蚀了多少,与450度相对应的应该是一层砖。就这点来说,你们的炉底是安全的,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但是你们认为不安全,采取了钒钛矿护炉措施,效果不明显。为什么?因为钒钛矿护炉主要是护炉底圆周,通过冷却壁的冷却形成保护性渣皮。你们的问题是炉底中心温度升高,想用钒钛矿护降低炉底中心温度是不可能的。有其他措施,能减低炉底温度吗?有。第一个措施是提高炉底冷却强度;第二个措施是降低冶炼强度,但不经济。第三,把减低炉底温度的注意力转到炉缸、炉底的维护上去。主要的是加强检点,防止煤气泄漏。 如果是标题中所说的:“高炉炉底中心温度持续升高”。你必须把炉缸炉底结构和高炉投产时间等相关材料告诉我,我才能告诉你怎么办。 李安宁 2011-10-29
冷却壁破损和渣皮稳定性
发布时间 2011/10/24 19:06:28 小米
车老师:谢谢你对前面问题的解答!有两个问题请教,一、450高炉06年投产,因炉墙侵蚀严重,气流难以控制,10年10月停炉更换第9和11层冷却壁,一年来出现大量的冷却壁漏水现象,经过确定基本都是第八层冷却壁破损,为什么?二、炉腰和炉身一层炉墙温度连续大幅度波动,究其原因是什么?在操作上如何处理?谢谢!
专家答疑
你好,小米朋友。问题回答如下: 一、450高炉根据其冷却方式、耐材质量、炉型设计以及正常生产中冷却强度和冶炼强度的选择与搭配,决定了其寿命一般为6~8年(中间不经过中修,不更换炉壳冷却壁和砖衬;可以定期进行喷涂造衬规整炉型。),达不到6年的,其原燃料条件和高炉日常操作调剂,特别是煤气流分布和操作炉型肯定存在很多问题;连续生产超过8年的450高炉,属于非常优秀的。 二、炉开炉投产4年就停炉更换第9和11层冷却壁,说明你们上下部调剂肯定不合理、煤气流分布不合理、装料制度与下部调剂搭配不得当,下部进风面积、风速与鼓风动能,风量、富氧喷煤、顶压与压差搭配肯定不合理。 三、估计你们高炉原燃料条件不理想又不稳定,操作指导思想上又长期追求高产量、高煤比、低焦比,具体操作上必然追求大进风面积、大风量、高富氧、高煤比、高顶压、高压差和强制性抑制边缘煤气流,再加上热制度和造渣制度选择不合理波动大,最终导致炉型不规整、煤气炉分布失常;炉身下部、炉腰、炉腹部位炉衬侵蚀严重,并且炉衬不均匀侵蚀,局部炉墙结厚。 你们高炉投产一年来,出现大量的冷却壁漏水现象,经过确定基本都是第八层冷却壁破损,就是上述原因。 五、采用本人独创的“倒同装热气流冲刷炉墙结厚,中心加焦带锰矿萤石消除炉缸中心堆积,达到规整炉型、活跃炉缸”是目前国内外最安全、快速经济的处理办法;炉型和炉缸处理好以后,再改变以往不良操作思路和习惯,就可以解决你们炉况的问题。 车奎生 2011年10月26日
专家答疑

小米: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一、10年10月停炉更换第9和11层冷却壁,一年来出现大量的冷却壁漏水现象,经过确定基本都是第八层冷却壁破损,为什么?首先应把情况搞清楚。450高炉06年投产,10年10月停炉更换第9和11层冷却壁,就是说第八层冷却壁已经工作了5年,按我国冷却壁的材质来说,第八层冷却壁破损是正常损坏。二、炉腰和炉身一层炉墙温度连续大幅度波动,究其原因是什么?在操作上如何处理?首先要将炉身一层炉墙温度与冷却壁的对应位置搞清楚。如果炉身一层炉墙温度对应的是第八层冷却壁,可以确定冷却壁漏水是炉身一层炉墙温度连续大幅度波动的原因,如果确定冷却壁漏水是原因之一,操作上处理的办法是:第一,要消除漏水对炉况的影响,用功能的观点进行控水。第二,要搞好高炉长寿与生产操作的关系,长寿对操作的要求是高炉圆周工作均匀。第三,要将功能检修纳入生产目标管理。

李安宁  2011.10.28

关于长期休风
发布时间 2011/10/2 21:42:12 小米
车老师:你好!长期休风恢复时操作上应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炉温、碱度、焦炭负荷、综合负荷、矿批、布料、洗炉料、开风口怎样控制推进?开风口的时机怎样把握?谢谢!
专家答疑
你好,小米朋友。你提问的问题,我在论文《堵风口情况下的高炉操作》有很详细的论述,请参阅,因为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车奎生 2011年10月8日
专家答疑
你好,小米朋友。你还可以参考我这篇论文。 高炉休风后的快速恢复 车奎生 摘要:本文根据高炉休风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有计划安排等各种休风,对于复风后的快速恢复进一步进行了细化和规范总结,期望能对广大高炉操作者在高炉快速复风和高炉炉况快速恢复上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炉休风、复风、快速恢复、平均风压。 1、前言:高炉休风后的快速恢复,属于高炉操作核心技术,它对于高炉增产节焦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高炉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在1997年第二期《炼铁》技术讲座栏目曾发表冷文“正常炉况短期休风快速复风法”,得到了全国炼铁同行一直的认可,本文在原先的基础上,根据高炉休风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有计划安排等各种休风,对于复风后的快速恢复进一步进行了细化和规范总结,期望能对广大高炉操作者在高炉快速复风和高炉炉况快速恢复上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正常炉况短时间休风炉况快速恢复(休风4小时以内): 2.1. 送风后全风口作业,无须堵风口。 2.2. 矿批和焦炭负荷不变。 2.3. 送风后一步将热风压力加到60~80kpa并抓紧引煤气。 2.4. 引煤气后一次将热风压力加到全风压力的80%,炉顶压力按照热风压力的55%控制。 2.5.稳定约15分钟后,加风到全风压力的90%,炉顶压力按照热风压力的55%控制。 2.6. 料动后,开始上料并开始喷煤,喷吹量按照正常喷吹量的70%控制。 2.7维持90%的平均热风压力料线,料线赶到2.5米左右,将热风压力加到全风压的95%,炉顶压力按照热风压力的55%控制,喷煤量逐步恢复到正常喷煤量的90%,富氧按照正常富氧率的60%控制。 2.8. 料线赶到正常,将热风压力加到平均热风压力,喷煤量和富氧量逐步恢复到正常。 2、 正常炉况较长时间无计划休风炉况快速恢复(休风4~12小时): 3.1.集中堵30%的风口,单铁口高炉集中堵无铁口方向,双铁口对称集中堵无铁口方向。 3.2. 送风后集中加净焦3~5批。 3.3. 矿批按照正常矿批70%、装料制度适当疏松边缘、焦炭负荷按照正常负荷70%控制。 3.4. 送风后一步将风加到60~80kpa并抓紧引煤气。 3.5. 引煤气后一次将热风压力加到平均风压的70%,炉顶压力按照热风压力的55%控制。 3.6. 稳定约15分钟后,加风到平均热风压力的80%。 3.7. 料动后开始上料并开始喷煤,按照高于正常燃料比5~10kg/t所需要的喷吹量进行控制。 3.8. 维持80%的平均热风压力赶料线,料线赶到2.5米左右,将热风压力加到平均热风压力的95%,按照高于正常燃料比10kg/t所需要的喷吹量进行控制,富氧按照正常富氧量的50%控制。 3.9. 料线赶到正常,将热风压力加到平均热风压力,喷煤量和富氧量逐步恢复到平均喷煤量和富氧量。 3.10. 维持95%的平均热风压力并赶上正常料线稳定约2小时后,对称捅开1/3风口并一步加风到平均热风压力,按照高于正常燃料比5~10kg/t所需要的喷吹量进行控制,富氧量按照正常富氧率的70%进行控制。 3.11. 按照每出一次铁后对称捅开剩余1/3风口的速度捅风口,并时刻按照保持送风风口的平均热风压力的加风速度进行加风,每次加风后均保持高于正常燃料比5~10kg/t所需要的喷吹量。 3.12. 捅开所有的风口后,热风压力、炉顶压力恢复正常,然后恢复正常的矿批、负荷、富氧量和喷煤量。 3.13.12要求送风后4~12小时恢复全风量和正常的矿批、负荷、富氧量和喷煤量。 3、 高炉正常炉况长时间计划休风炉况快速恢复(休风12~36小时): 4.1. 集中堵40%风口,单铁口高炉集中堵无铁口方向,双铁口对称集中堵无铁口 方向。 4.2. 送风后中加净焦5~10批。 4.3. 矿批按照正常矿批60%,装料制度适当疏松边缘,焦炭负荷按照正常负荷60%控制。 4.4. 送风后一步将风加到80kpa,紧接着引煤气。 4.5. 送风后一步将热风压力加到平均风压的60%,炉顶压力按照热风压力的55%控制。 4.6. 稳定约15分钟后,加风到平均热风压力的70%,料动后开始上料。 4.7. 加风至平均热风压力的80%开始喷煤,按照高于正常燃料比10~15kg/t所需要的喷吹量进行控制。 4.8. 维持80%的平均热风压力赶料线,料线赶到2.5米左右,将热风压力加到平均热风压力的95%,按照高于正常燃料比10~15kg/t所需要的喷吹量进行控制,富氧按照正常富氧量的50%控制。 4.9. 料线赶到正常后热风压力加到平均热风压力,喷煤量和富氧量逐步恢复到平均喷煤量和富氧量。 4.10. 达到平均热风压力并赶上正常料线稳定约2小时后,对称捅开1/3风口并一步加风到平均热风压力,按照高于正常燃料比10~15kg/t所需要的喷吹量进行控制,富氧量按照正常富氧率的70%进行控制。 4.11. 按照每出一次铁后对称捅开剩余1/3风口的速度捅风口,并时刻按照保持送风风口的平均热风压力的加风速度进行加风,每次加风后均保持高于正常燃料比10~15kg/t所需要的喷吹量。捅开所有的 4.12. 捅开所有的风口后,热风压力、炉顶压力恢复正常,稳定约一个小时后,一步恢复到正常的矿批、负荷。4.13. 要求送风后12~36小时恢复全风量和正常的矿批、负荷、富氧和喷吹量。 5、高炉正常炉况长时间无计划休风炉况快速恢复(休风12~36小时): 5.1. 集中堵30%风口,单铁口高炉集中堵无铁口方向,双铁口对称集中堵无铁口 方向。 5.2. 送风后集中加净焦10~15批。 5.3. 矿批按照正常矿批60%、装料制度适当疏松边缘,改全焦冶炼,焦炭负荷3.0左右。 5.4. 送风后一步将风加到80kpa,紧接着引煤气。 5.5. 送风后一步将热风压力加到平均风压的60%,炉顶压力按照热风压力的55%控制。 5.6. 稳定约15分钟后,加风到平均热风压力的70%,料动后开始上料。 5.7. 维持70%的平均热风压力赶料线,料线赶到2.5米左右,将热风压力加到平均热风压力的90%。 5.8. 料线赶到正常,将热风压力加到平均热风压力。 5.9. 达到平均热风压力并赶上正常料线稳定约2小时后,对称捅开1/3风口并一步加风到平均热风压力。 5.10. 按照每出一次铁后对称捅开剩余1/3风口的速度捅风口,并时刻按照保持送风风口的平均热风压力的加风速度进行加风。 5.11. 捅开所有的风口后,热风压力、炉顶压力和料线均恢复正常,然后稳定约一个小时一步恢复正常的矿批、负荷和装料制度。 5.12. 变正常负荷料后约2~2.5小时开始喷煤,喷煤半个小时后开始富氧,开始喷煤和富氧半个小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的喷煤量和富氧量。 5.13. 要求送风24~48小时恢复全风量和正常的矿批、负荷、富氧和喷吹量。 6、结语: 高炉休风后的复风恢复,是高炉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也最能体现高炉工长的操作水平,复风恢复的快慢与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而且对高炉炉况的连续稳定顺行影响巨大,值得是广大高炉操作者长期研究与探讨。 车奎生 2011年10月19日

共计:138 条    第一页 [1] ... [4] [5] [6] [7] [8] [9] [10]... [1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跳转: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