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冶金之家网站拥有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集齐了业内关于炼铁、炼钢、轧钢、烧结、球团等业内的专家、学者、教授及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厂长和工程师。如果生产中遇到什么技术问题可以随时在网上提问,专家团会及时为您解答技术难题。
另承揽各类技术工程:开炉、开机、达产、技术服务、现场指导,专家团为您实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
发布时间 |
|
2012/5/5 14:52:26 |
|
王长生 |
|
请教各位专家:最近学习高炉烘炉方面的知识,想请教炉缸用半石墨碳砖、微孔碳砖、炉缸用刚玉莫来石砖、塑性相刚玉砖。烘炉恒温在那几个温度?资料发现有的厂家在150℃、450℃恒温,有的在200℃、600℃恒温。 |
|
发布时间 |
|
2012/4/30 18:23:28 |
|
小覃 |
|
当赤铁矿还原成磁铁矿时,发生晶格变化,体积约增加20%。另外,浮士体变为金属铁时出现晶须长大,膨胀率达100%以上以后,球团矿对高炉有什么影响?膨胀对炉内透气率有什么影响?膨胀率100%对高球团比冶炼也有什么影响关系? |
|
发布时间 |
|
2012/4/30 18:12:26 |
|
小覃 |
|
如果大型高炉也可以实现全球团冶炼,除了要球团矿的热性能较差表现在热膨胀粉化,软化收缩需要注意以外,炉子炉腹角度是否也要专门设计给全球团冶炼? |
|
专家答疑 |
我认为,全球团高炉炼铁主要取决于球团矿的碱度,碱度在1.3,无论高炉大小,都可以实现全球团炼铁,首钢在02年时用2600立的高炉添加过部分碱性球团,取得较好的效果,当时,唐山地方一个小高炉用100%的1.3碱度的球团生产,使得焦比降低10%,产量提高10%。 |
|
专家答疑 |
小 覃:你好!现在我们来探讨高炉全球团矿冶炼的问题。首先研究一下你的假设,“ 如果大型高炉也可以实现全球团矿冶炼”,那么“球团矿的热性能、炉子炉腹角度”等等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答案很简单,既然全球团矿冶炼都实现了,那就没有必要专门设计给全球团矿冶炼的炉腹角度了。问题是大家都对大型高炉全球团矿冶炼存有疑虑,所以你的假设很难通过。第二,政策上指的大型高炉,是指炉容大于1000立方米的高炉,我们现在的全球团矿冶炼实验还只做到300立方米,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全球团矿冶炼推到大于1000立方米的高炉上去,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第三,300立方米高炉是在政策淘汰范围之内,继续实验意义不大。因此,我在答 郭文良(2012.1.4 ) 提问时,建议他们在450立方米高炉上进行全部球团矿冶炼的实验。第四,归根结底,全部球团矿冶炼问题是政策问题,在当前政策歧视小高炉的情况下,要推进全部球团矿冶炼是不可能的。因此,高炉全部球团矿冶炼不是技术问题。 李安宁 2012.6.18 |
|
你好车老师!我想问一下高炉适宜布料平台宽度及计算方法?期待您的答复! |
|
专家答疑 |
这位朋友您好,针对您提出的问题,我有一些初浅的认识,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高炉因炉容大小的不同,在执行多环布料时布料平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专家的布料理论和在实际生产中遇到问题的总结,下面内容可供您参考;大高炉焦炭的布料平台为10--12度,矿石的布料平台应略小于焦炭布料平台,布料角度控制在8--10度范围。中小高炉焦炭平台为7--9度,矿石平台控制在6--8度比较适宜。在具体炉内平台尺寸上大高炉因其炉喉直径较大,平台宽度要控制在1m以上,中小高炉要相应小一点,如450高炉矿石布料宽度0.4--0.5m较为理想。多环布料除了要合理控制布料平台外,还要控制好矿焦的平均角差和第二环的角度,平均角差决定您布料的主导气流的方向,是以中心气流为主导气流还是边缘气流。第二个角位决定您布料平台。在实际生产中在选择布料平台时,还要根据原燃料条件,冶炼强度以及炉况基础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原燃料品位低,渣量大时要选择较窄的布料平台。这些都要根据在不同的实际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没有最好的装料制度,只有最适宜的装料制度。
西钢:刘超睿 |
|
专家答疑 |
晓:你好!你提的问题,我认为是对无钟炉顶布料技术认识的深入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首钢用上了自己设计制造的无钟炉顶,90年代,鞍钢引进了卢森堡无钟炉顶,到现在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无钟炉顶已应用在全国的大小高炉上。但是,时至今日,全国还没有一本统一的无钟炉顶布料技术操作规程。所以出现了“我想问一下高炉适宜布料平台宽度及计算方法?”这个问题在许多单位自己的操作规程中是有答案的。下面我把我收集到的资料提供你参考。
无钟高炉装料程序是分装(k↓j↓;j↓k↓)和双装(kk↓jj↓;jj↓kk↓)。
无钟高炉装料是通过溜槽旋转,并调整溜槽角度,按预定分布,实现装料布料。
无钟设备正常运行状态自动控制时,溜槽角度(α)可从13°变化到53°。
无钟装料必须按下列规则才能达到预期料面状态。
——环形布料(单环、多环、螺旋)时,矿角αk应大于焦角αj,二者保持2°~5°的差值。增大αk加重边缘,增大αj发展边缘,同时增大αk和αj会使边缘和中心同时加重,反之边缘和中心同时发展。保持αj不变,减小αk,发展中心作用大于αk和αj同时都减小。
——扇形布料要先给出0°、60°、120°、180°、240°、300°六个水平旋转角(β角),可任选其一为中心线,由手动操作随意改变溜槽夹角(α角),形成扇形布料,以便处理煤气流失常。
——定点布料要同时固定α角和β角,使炉料落在炉喉断面需要的位置,这是一种调剂特殊炉况,堵塞管道的手段。
无钟高炉布料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无钟高炉布料方式
档位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控制
角度α 50.5° 48.5°46.5°44.5° 42° 39°35.5° 32° 28° 23° 16°
方 单环 自动
多环 自动
螺旋 自动
式 扇形 手动
定点 手动
符号表示 焦炭J,C(coke);矿石K,O(ore)。档位、圈数↓ 角度、圈数↓
正常炉况溜槽倾角选用表1角度为宜,对应档位为11档,矿石11~4档,焦炭8~1档,自动操作。特殊炉况短时选用扇形和定点布料,相应减轻负荷10~15%。
对450m3高炉比较实用的布料原则是:焦炭10~12圈,4~5个档位,焦炭布料平台宽度6~8度。矿石10圈,3~4档位,矿石布料平台宽4~9度。矿焦平均角差2~5度;最大矿石、焦炭布料档位对应角度为35~38度。堆尖(平台上缘)离炉墙距离(0.5 ~0.8m)。
大高炉焦炭布料平台为10~12度(不包括中心加焦),中小高炉焦炭布料平台为7~9度。
大高炉矿石布料平台为8~10度,中小高炉矿石布料平台为6~8度, 矿石布料平台宽度一般略小于焦炭布料平台宽度。
矿焦平均角差,大高炉一般3.5~6.5度(包括中心加焦),中小高炉一般1~3.5度。
在这里提醒你一下,高炉适宜布料平台宽度是从实验、测量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因此,我建议你在操作规程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
李安宁 2012.4.17
|
|
专家答疑 |
平台宽度一般以炉喉半径的三分之一为基准,视高炉实际情况微调,原燃料条件好的,可稍宽点,否则,原料质量差,高炉顺行不好的,可适当缩小平台宽度,此外,平台宽度也还要和送风制度相适应,不可孤立的去追求平台宽度,当然,稍宽的平台宽度,煤气利用会稍好一些,能提高煤气的利用率,但也要根据高炉实际情况而定. |
|
专家答疑 |
你好,因为高炉炉况的分析是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分析的,而你叙述的情况也不是太完全,在此仅根据你所述的问题作简单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首先要说的是,高炉结瘤和你所用的风口大小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你高炉结瘤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休风后处理不当导致炉况反复,而富锰渣的高炉,在这种情况下是最易结瘤的,这是由于其所用原燃料富含铅锌等和本身的冶炼特性大负荷,大渣量,低炉温所决定的.所以休风后一旦处理不当,炉况不能顺利恢复过来的话,就极容易形成炉瘤.看到你一直纠结于炉瘤与风口大小之间,波不以为然.
二:你高炉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炉缸堆积了,而且是愈来愈严重,所以才导致你炉况一直不是太好,炉况波动导致后来多次结瘤.而这种严重堆积的炉况也只有换小一点的风口才能保持基本的顺行.
三:处理意见及方法:处理的中心思想就是处理炉缸堆积,首先做一下渣分析,富锰渣虽然采用自然碱度,但最好不要大于0.4,否则的话可适当配加硅石,再就是检查一下渣中三氧化二铝,如果超过二十的话,也要适当调整,把三氧化二铝降下来.其次是暂时不要冶炼超过58号的锰渣,因为这种渣太粘,不利于炉缸的恢复.这些都做好了,可以适当配加萤石洗一下,同时适当提高炉温,保持渣中锰到八至十二之间,相信很快会处理过来的,另外,适当降低渣铁比也是一种很好的处理炉缸的方式,可根据你手头的矿种适当调配一下就可以了.
四几点建议:1处理炉缸过程中切忌炉况反复和休风,所以应加强操作和设备维护.
2 炉缸处理过来后,根据富锰渣高炉的冶炼特点,力求达到更好的冶炼指标,建议你利用适当的休风机会更换大一点的风口,当然千万不要再换到一百的风口了,从八十换到一百,有点步子太大了吧,本人认为,八十五的风口应该是比较合适的,最大不要超过九十.同时,上部也应该相应的采用倒装比例高的装料制度,这样冶炼指标会慢慢好起来的.
3富锰渣高炉,如不得不休风,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休风前尽可能降低料线,以便于炉况恢复,同时,复风时要适当维持较高炉温冶炼一段时间,以清洗掉休风时粘结到炉墙上的东西.
4因水平有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能对你恢复炉况有所帮助. |
|
发布时间 |
|
2012/3/26 9:22:42 |
|
刘文娟 |
|
各位专家;
我现在碰到一个难题;有一座60立米炼富锰渣的高炉;从去年11月23日开炉到现在已炸瘤五次;结瘤位置在炉腰处;
并且是环形瘤;第一次开新炉情况较好;后来高炉停电一次后炉况恶化;后停下来炸瘤;炸瘤后炉况一直没有好转消耗高;开炉时用的是8个80毫米的风口;长度300毫米长;炉缸直径2.6米;炉腰是3.4米;炉喉是2.2米;高径比是2.91;风口角度11度;风机8000水柱;风量370立方米每分钟;后来有人建议用100毫米的风口;并采用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没有10天高炉又结瘤了;焦碳负荷2.45左右;3月12日炸瘤后用72亳米的风口;350毫米长;想办法把矿石布到边缘;炉况比前面好;但比开新炉时差一些;现在炉腹和炉缸都无内衬了;炉腰到了3.6米了;现在负荷有3了;最主要的问题是前面几次渣还原差渣中含铁百分之五;生铁含锰百分之五;含硅最高百分之七;3月13日后渣中铁低下来了;百分之二左右;铁中锰百分之四;生铁含硅还有百分之三至四;请问专家这是怎么回事;谢谢
|
|
专家答疑 |
你好,提问题的朋友。
这是一个小高炉冶炼富锰渣,生产高锰铁水的问题,由于锰的还原消耗大量的炉缸热量,因此对生铁含硅、铁水物理热要求很高,不仅造成高炉焦比高、产量低,而且对炉渣碱度和炉渣成分的要求均提出了独特的要求,也就是说对热制度、造渣制度和送风制度的合理有机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部调剂必须合理才能保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否则极易导致炉缸石墨碳和高碱性堆积,炉墙结硫首先是因为炉缸工作不均匀不活跃、炉缸堆积下部初始煤气流分布不合理逐步加重后造成的。
你们后来采取适当缩小进风面积、适当增加风口长度和适当抑制边缘煤气流的措施,应该是合理的,关键是要找我好这些参数的量和度,但你们风口斜度11度,我觉得太过分了,不利于炉缸初始煤气流的合理分布和稳定,建议你们把风口斜度缩小到7度以内。
适当控制充足的生铁含硅、含锰量,控制稍低的炉渣碱度和稍高的炉渣氧化镁含量是必须的,至于生铁含硅、炉渣碱度、炉渣氧化镁含量多少适宜,这需要你们在日常冶炼中逐步摸索。
完全照搬普通矿冶炼规律,肯定是行不通的,建议你们按照合理的【Si】+【Mn】范围,作为化学热的控制标志。
由于你们高炉的原燃料条件和正常炉况下铁水和炉渣成分、高炉其他操作参数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没有介绍,我只能大体给你回答这么多了。
车奎生
2012.3.28 |
|
专家答疑 |
刘文娟:你好!你说你现在碰到一个难题,根据你的介绍,我认为你碰到的难题是生产落后。一座60立米炼锰渣的高炉,不到4个月就炸瘤5次,可见不是一般的难题。要解决生产落后的问题,事先要有一个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要谈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产落后原因的分析,其中包括结瘤原因分析。但是你们没有分析结瘤的原因,便盲目的炸瘤,结果是炸了又结,结了又炸。一共搞了5次。然后“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简单的回答是:落后。一般规程上说,高炉结瘤原因如下:
1,原燃料因素:
矿石软化温度低,难还原,融化区间宽。
还原出来金属铁,熔化后混入粉料、石灰石,特别是初渣碱度升高后会变粘稠,靠近炉墙可能会凝固。高炉用料不能吃仓底(粉末多)、落地烧结矿、粉末多的炉料。
炉料的透气性与炉料的热稳定性、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率,焦炭的反应性有关。要努力提高原燃料质量和料柱透气性。
2,高炉操作因素:
高炉使用含铁高的炉料,在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下,边缘气流过份发展、炉料易熔化,在炉温剧烈波动,频繁发生崩料、悬料、难行、管道行程的情况下,在炉内周边温度不断变化条件下,又频繁休风、坐料、崩料,慢风条件下,易产生炉瘤。
特别是炉温波动大的高炉,软熔带波动,当温度降低时,使熔渣、熔铁被凝固沾在炉墙上。
3,碱金属循环富集因素:
碱金属熔化温度低(KF为850℃,K2CO3为901℃,KCN为662℃,Na2CO3为850℃,Na2SiO3为1089℃等)造成炉料过早熔化。在炉温波动时易粘炉墙。
碱金属在挥发后上升被粘土质耐火材料吸收,或因炉墙凉而再凝固。所以要求炉料含K2O+Na2O<3.0%。
按常理你们应该对照规程分析一下结瘤的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的措施。这样就不会反复,走这么多弯路。顺便提醒你一下,上述是高炉炼铁结瘤的原因,你们的高炉是炼锰渣的高炉,结瘤的原因还要具体分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你自己就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安宁 2012.3.29 |
|
发布时间 |
|
2012/2/22 18:43:23 |
|
白暮晨 |
|
请问喷煤量总是把握不好,我按热滞后和冶炼周期的进度计算的,可是炉温时高时低,总是不能够提前预测,控制喷煤量应该有哪些要点怎样进行提前调整。 |
|
专家答疑 |
白暮晨:你好!喷煤量总是把握不好,不能着急,这里有一个探索和积累的过程。俗话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你现在能把问题提出来,说明你在学习,也就是一个聪明的人。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也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到你把喷煤量把握好时,你就成了这方面的天才。换句话说,你成了这方面的天才,喷煤量的变化也就把握好了。你说你是“按热滞后和冶炼周期的进度计算的,”具体计算方法你没说,这就不好分析炉温时高时低与“预测”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用喷煤量调节热制度时,存在一个热滞后问题,热滞后时间,一说3h左右,另一说为2~4h。当增加喷煤量时,煤粉分解吸热及与载体升温,以及炉缸煤气中的氢气浓度提高参加还原,都需要热补偿。这就造成了热滞后。由于高炉是一个庞大的贮热设备,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不太灵敏。为了调节热制度,所采取的一些措施,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其效果,不能“立竿见影”。这就是高炉的惯性或惰性。喷煤量作为一种炉况调节手段,也不能例外。因此热滞后连接着热惯性,而这种热惯性是各种因素综合效应的结果。一般来说,炉容大小、冶强高低、料速快慢、软熔带位置高低,喷煤种类等因素,对热滞后时间均有影响。炉容大、冶强低、料速慢、喷煤含氢多、软熔带位置高,则热滞后时间长;反之,热滞后时间短。掌握了热滞后的规律,才能准确地、生动地控制好炉温,更好地发挥喷煤的作用,保证热制度稳定。这些就是控制煤粉的要点。
因为有滞后时间,所以须尽早调节喷煤量,也就是进行提前调整。这就要对炉温发展趋势尽早做出准确判断,这才能做到及时、提前调节、调整。
调节喷煤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气流分布和炉缸工作状态过剧,带来新的波动。炉温向热料慢时,首先减煤1~2t/h,降低每批料的喷煤量,使之低于正常炉温时每批料的平均喷煤量。炉温向凉料快时,首先加煤1~3t/h,每批料的喷煤量高于正常15~20%。
李安宁 3012年2月23日
|
|
专家答疑 |
你好,我不知道你们高炉是多大的炉子。一般喷吹煤粉的热滞后时间是高炉冶炼周期的三分之二时间。在实际生产中除了用时间单位小时来衡量冶炼周期外,操作者还可以用炉内料批数来衡量喷吹煤粉的热滞后时间,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很有效,通过此方法可以很容易判断调剂的煤粉量是否在炉内已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在打高炉生产中这种方法很实用,在中小高炉中调剂喷煤量在炉内发挥作用一般是在调剂时间起隔一次铁,操作者要准确判断热滞后时间,避免反复调剂。
西钢:刘超睿
2012.2.24 |
|
发布时间 |
|
2012/2/21 12:26:19 |
|
小米 |
|
各位专家:450高炉炉缸堆积,采用萤石20kg/t洗炉一周,停止洗炉5天后炉缸侧壁温度2天内整体上升30`50℃,炉底温度上升30℃,同时伴随炉温大幅波动,渣温不足,铁水冒白烟,请问是何原因?目前炉缸侧壁温度300`550℃,炉底温度400℃,下一步如何操作、处理? |
|
专家答疑 |
小米:你好!从2011年10月24日起到现在你对450m3的高炉共提问4次。我想这4次提问都是指的同一座高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先按你提供的资料,将该炉的情况梳理一下。该炉于2006年投产,因炉墙侵蚀严重,气流难以控制,2010年10月停炉更换第9和11层冷却壁,我想还应该进行了喷涂造衬。也就是说进行了一次快速中修。中修后一年来出现大量的冷却壁漏水现象,经过确定基本上都是八层冷却壁破损。因此炉况不稳。表现在风量明显比以前小了50~70m3/min,而且经常出现风压上顶,接近风机喘振线,被逼调风的现象,操作上一般用减少用氧或风温等措施来应对。这样2011年下半年炉况基本稳定。主要冶炼参数为:风口面积0.1365,产量1750~1850t,焦比330~340kg,煤比150~160kg,料批17t左右,料序p34(5)32(5)k34(4)32(5),计算标准风速为180左右,鼓风动能在8000左右,只是炉墙温度波动较大。到了2011年12月,因设备问题休慢风较多,风量减小30~50m3/min,尤其是进入2012年1月,焦炭变化,风量进一步萎缩50~70m3/min,料速减慢,铁后憋风现象严重,炉墙温度很少波动,炉腰在50~80℃,炉缸侧壁温度较正常下降20~40℃,炉喉成像看不见中心气流,[Si]高,铁物理热不足,你们判断是炉缸堆积。采取缩矿批,缩角度,加萤石洗炉等措施,风量回升80m3/min左右,但渣铁物理热不足,中心气流仍然不见,停加洗炉料一天后炉况反复;又采用萤石20kg/t洗炉一周,停止洗炉5天后炉缸侧壁温度2天内整体上升30~50℃,同时伴随炉温大幅波动,渣温不足,铁水冒白烟,请问是何原因?原因是你们的高炉是属于正常炉况洗炉,你们高炉的冶炼强度和压量关系基本正常、炉型规整,只是炉缸工作不活跃不均匀,在这种情况下的洗炉其实主要是洗炉缸,你们采用萤石洗炉一周后,炉缸侧壁温度整体上升30~50℃,把原来炉缸侧壁温度较正常下降20~40℃补回来了,说明达到了洗炉的效果,高炉应转入炉况正常调剂操作。
另外,炉缸侧壁温度300~500℃,炉底温度400℃,下一步如何操作、处理?首先要弄清楚炉缸侧壁温度的位置,如果是在死铁层下缘上下,炉缸侧壁温度300~500℃,表示电偶测点前的残衬厚度为100~200mm,可以安全生产。但是考虑到该炉已生产6年多,加之炉缸圆周工作不均匀,只靠电偶测温,以点带面是不够的。还应注意炉缸炉底冷却壁水温差的测量和变化。炉底温度400℃,如果该炉是底冷碳砖刚玉杯结构的高炉,说明该炉炉底刚玉砖工作层已全部侵蚀,只剩炉底3层碳砖,目前生产也是安全的。但是该炉强化程度较高,利用系数在3.9~4.1t/d.m3,炉身冷却设备破损,炉龄在6年以上,因此,护炉保产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李安宁 2012年2月22日
|
|
发布时间 |
|
2012/2/8 12:53:49 |
|
小米 |
|
车老师:450高炉,风口面积0.1365,2011年下半年炉况稳定,产量1750~1850t,焦比330`340kg,煤比150~160kg,料批17t左右,料序p34(5)32(4)k34(4)32(5),计算标准风速为180左右,鼓风动能在8000左右,炉墙温度波动较大;2011年12月因设备问题休慢风较多,风量减小30~50m3/min,尤其是进入2012年1月,焦炭变化,风量进一步萎缩50`70m3/min,料速减慢,铁后憋风现象严重,炉墙温度很少波动,炉腰在50`80℃,炉缸侧壁温度较正常下降20~40℃,炉喉成像看不见中心气流,【si】高,渣铁物理热不足。我们判断是炉缸堆积,采取缩矿批,缩角度,加萤石洗炉等措施,风量回升80m3/min左右,但渣铁物理热还不足,中心气流仍然不见,停加洗炉料一天后炉况反复,请问专家,1、我们的判断是否准确?2、下一步我们该如何操作?3加洗炉料洗炉应该在什么时候停止? |
|
专家答疑 |
你好,我不是专家,针对你的问题我们这里也同样类似发生过。首先你们炉子布料矩阵有问题。针对450高炉走负角差是正确的,但是最好走焦3矿2 ,有利于冶炼强度的提高,450高炉焦炭平台保持在0.4--0.5 m为宜,你们由于设备原因长期慢风操作,加之焦炭质量恶化,炉芯焦透气性,透液性严重变差,导致炉况失常,建议洗炉时,采用专家的快速洗炉法,萤石锰矿同时进行,锰矿配入量按铁水中含锰量0.8%计算,萤石配入量按锰矿0.6计算。 |
|
专家答疑 |
小 米:你好!首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判断炉缸堆积是否正确?主要从炉缸堆积的原因和炉缸堆积的象征去考虑。根据你提供的资料有3条原因。
1)原燃料质量差,恶化,强度低,粉末过多,特别是焦炭的质量降低影响最大。
2)长期减风、低压作业,风速不足。
3)炭块—陶瓷砌体复合结构的炉缸,长期高温(Si≥0.7)操作。
考虑到你去年提问,两次提到450m3的高炉,其中一次谈到八层冷却壁破损,如果本次提问是同一座高炉,第四条原因就是冷却强度过大,冷却设备漏水。造成边缘局部堆积。除了提到的这4条之外,还有:
1)造渣制度不合理,Al2O3和MgO过高,粘度过大,长时间高炉温、高碱度操作;加剧了石墨炭沉积而导致堆积。
2)长期采用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长期边缘过分发展,鼓风动能过小,或长期减风,易形成中心堆积。
3)长期边缘过重或鼓风动能过大,中心煤气流过度发展,易形成边缘堆积。
4)长期冶炼铸造铁。
5)长期过量喷吹。这些都是造成炉缸堆积的原因。
从炉缸堆积的象征来看,你只提了一条,就是不接受风量。一般操作规程规定炉缸堆积的象征有:
1)不接受风量,风压偏高,只能维持较低水平操作,稍高即悬料。
2)不接受压差,稍高即出现管道行程。
3)风口工作不均匀,休风时容易灌渣。
4)放渣出铁前风压升高、风量减少,料速减慢,出铁过程料速加快。
5)风、渣口破损增加,边缘结厚先坏风口、后坏渣口;中心堆积上渣好于下渣,一般是先坏渣口、后坏风口。
6)中心堆积时上渣量增加,严重时铁后打开渣口即可放渣。
7)铁口通道稳定,偶尔打泥量减少时,铁口深度也不会下降。
8)结厚部位水温差下降。
你可以对照上述条条核查。这是一般的规定。细分起来还有边缘堆积和中心堆积。
边缘堆积征兆:
1)风压:水平高,波动大,出铁前升高,出铁后降低。
2)风量:加风易崩料,减风则转顺;波动大,出铁前减少,出铁后增加。
3)压差:透气性指数小,压差大,波动大,出铁前后变化显著。
4)炉顶温度:曲线偏低,温度带窄,波动大。
5)炉喉、炉身温度:径向温度分布较正常时边缘低,中心高,温差大。
6)煤气CO2:较正常时边缘高,中心低。
7)料尺记录:下料不均匀,出铁前料慢,出铁后快;常有小崩料及料尺停滞,但不易悬料。
8)风口情况:工作不均匀,暗,炉温凉热反应迟钝;严重时风口涌渣、灌渣乃至大量烧坏风、渣口,多先风口坏后渣口坏。
9)出渣情况:渣温低,上渣比下渣凉,上渣带铁多,难放出,易坏渣口。
10)出铁情况:易产生低硅、低硫铁,严重时转为高硅、高硫铁;见渣后铁量较少,铁口深度易增长。
中心堆积征兆:
1)风压:水平较低,指针呆滞,曲线有尖峰,易悬料,低压或休风后恢复困难。
2)风量:加风易崩料,减风则转顺;波动大,出铁前减少,出铁后增加。
3)压差:透气性指数小,压差大,波动大,出铁前后变化显著。
4)炉顶温度:曲线偏高,温度带宽,波动大。
5)炉喉、炉身温度:水平较高,周向温差较大;径向温度分布边缘高,中心低。
6)煤气CO2:较正常时边缘低,中心高。
7)料尺记录:下料不均匀,出现“陷落”或突然“料满”现象,易悬料且不易恢复。
8)风口情况:炉温充沛时明亮,但呆滞。炉温不足时见生降;严重时风口涌渣、灌渣乃至大量烧坏风、渣口;多先渣口坏后风口坏。
9)出渣情况:渣温低,下渣比上渣凉,渣温变化大;上渣多,带铁多,易坏渣口。
10)出铁情况:易产生高硅高硫铁,铁温低,同次铁前热后凉相差大,下渣出现早但量较少。
第二个问题,下一步如何操作?首先要确认判断炉缸堆积是否正确?也就是用上述规定对照核查。如果确认是炉缸堆积。规程上规定炉缸堆积处理的办法是:
1)改善原燃料质量,选用质量效好的原燃料,提高强度,筛除粉末。
2)改变冶炼铁种,冶炼铸造铁时改为炼钢铁;冶炼普通生铁时短期改为中Mn制钢生铁。
3)改善炉渣的流动性,降低炉渣的碱度,改变原料配比,调整炉渣成分。用均热炉渣或锰矿(小高炉可用萤石)等洗炉。
4)顺行不好时,缩小矿石批重;吹不进风时,缩小风口直径;喷煤量多时,降低喷煤量,用焦炭补足。
5)适当减小冷却强度;加强检修冷却器件,风、渣口等冷却设备漏水,加强检查,发现后要及时处理,杜绝漏水。
6)边缘过轻则适当调整装料制度;若需长期减风操作,可缩小风口面积、改用长风口或临时选择堵几个风口。
7)边缘过重,除适当调整布料外,可根据炉温减轻负荷,扩大风口。
8)减少喷吹量,提高焦比,既避免热补偿不足,又改善透气性。
9)保持炉缸热量充沛,风、渣口烧坏较多时,可增加出铁次数,临时堵塞烧坏次数较多风口。
根据具体情况,当冶炼强度和风量大幅度下降、压量关系不正常、炉型不规整炉墙结厚、炉缸严重堆积时,也可采取具体如下办法:
1、根据炉况失常的程度决定中心加焦的数量,5-15(CC+2-5吨锰矿+1-3吨萤石)。洗炉剂的配加方式以循环中心加焦带锰矿萤石效果较好(每5-10批负荷料加一批中心加焦带锰矿萤石,循环进行)。
2、全焦冶炼并采用最强烈发展边缘的倒同装CO,布料角度28-32度,矿石批重和焦炭负荷为分装的70-80%。
第三个问题,加洗炉料洗炉什么时候停止?
洗炉达到的目标:
1)风量大于正常全风量10-15%,并且压量关系稳定。
2)炉身温度和水温差普遍达到正常值。
3)渣铁量尤其是渣量明显大于理论量并且物理热、流动性良好。
4)探尺下料正常、风口工作正常。
达到上述目标就意味着洗炉达到目的,可以逐步向正常的装料制度过度了。
不过从你介绍的情况来看,你们的高炉好像是正常炉况洗炉,所谓正常炉况洗炉,是指冶炼强度和压量关系基本正常、炉型规整,只是炉缸工作不活跃不均匀的高炉,这种情况下的洗炉其实主要是洗炉缸,一些碱金属含量比较高的高炉也叫定期排碱,具体操作如下:
1、装料制度、矿石批重不变。
2、焦炭负荷略为减低,目的是为了适当提高炉温,一般[Si]0.50-0.70%。
3、适当降低炉渣碱度,R2 1.00左右。
4、比较严重的炉缸堆积可以适当配加锰矿萤石等洗炉剂,一般达到生铁[Mn]0.80%左右,萤石的配加量达到锰矿的60%即可;洗炉剂的配加方式以循环中心加焦带锰矿萤石效果较好(每5-10批负荷料加一批中心加焦带锰矿萤石,循环进行)。李安宁2012.2.10
|
|
专家答疑 |
你好小米朋友:
这段时间比较忙,未能及时回答你的问题,很抱歉。
李安宁专家的答疑比较系统也全面,很多观点和我的相同,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主要谈三点意见供你参考:
一、根据你们的炉况征兆,不仅是炉缸存在堆积,炉墙肯定也存在结厚现象。
1、在正常分装多环布料的基础上,增加边缘大角度焦炭的布料圈数和数量,缩小矿石角度和布料平台的宽度,或者采取分装单环布料焦角大于矿角的措施,再结合“小矿批、轻负荷、低碱度、高炉温”的手段;采取上述措施,对于轻微失常炉况,处理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对于炉缸堆积、炉墙结厚同时存在的严重失常炉况,效果一般,炉况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治,只能短时间维持,而且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会越来越差,炉况失常的程度也会越来越严重。
2、负荷料中加部分锰矿萤石等洗炉剂,结合高炉温低碱度的常规手段清洗炉缸和炉墙;效果也非常不理想,炉缸堆积和炉墙结厚的不到根治。
二、只有采取本人独创的“集中中心加焦带锰矿、萤石处理炉缸中心堆积,倒同装大风量强烈发展边缘煤气流冲刷炉墙结厚兼顾处理炉缸边缘堆积”的标本兼治的炉况失常快速恢复综合技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将炉况恢复正常并且不再反复。
细节决定成败,表面上洗炉人人都会,其实细节掌握不好,一样达不到好的效果。
三、即使你们炉况没有太大问题,只是存在压高量低的难于强化的现象,采取你们的布料矩阵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O34(5)32(4),C34(4)32(5),这种料制即使炉况没有问题,也不会取得好的冶炼效果,因为它根本不是正常的多环布料矩阵的模式。
450 m3高炉布料矩阵:
几种典型的布料矩阵代表模式:
1、正角差(焦炭4个档位,矿石3个档位)焦矿共用3个大角度档位,焦炭多1个小角度档位:
α 37 34 31 28
C 2 3 3 2 △αOC=1.5°
O 3 4 3 焦炭平台宽度9°,矿石平台宽度6°。
α 36 34 32 30
C 2 3 3 2 △αOC=1.0°
O 3 4 3 焦炭平台宽度6°,矿石平台宽度4°。
2、正角差(焦矿均为4个档位)矿石超越1个大角度档位,焦炭多1个小角度档位,其它档位角度互为镶嵌:
α 36 34 32 30
O 2 3 3 2
α 35 33 31 29
C 2 3 3 2 △αOC=1°焦炭平台宽度6°,矿石平台宽度6°。
α 37 34 31 28
O 2 3 3 2
α 35 32 29 26
C 2 3 3 2 △αOC=2°焦炭平台宽度9°,矿石平台宽度9°。
3、正角差(焦炭4个档位,矿石3个档位)焦矿共用2个档位,矿石超越1个大角度档位,焦炭多2个小角度档位:
α 37 34 31 28 25
C 2 3 3 2 △αOC=4.5°
O 3 4 3 焦炭平台宽度9°,矿石平台宽度6°。
α 35 33 31 29 27
C 2 3 3 2 △αOC=3°
O 3 4 3 焦炭平台宽度6°,矿石平台宽度4°。
4、正角差(焦矿均为4个档位)焦矿共用中间2个档位,矿石超越2个大角度档位,焦炭多2个小角度档位:
α 38 35 32 29 26 23
C 3 3 2 2 △αOC=6°
O 3 3 2 2 焦炭平台宽度9°,矿石平台宽度9°。
α 37 35 33 31 29 27
C 3 3 2 2 △αOC=4°
O 3 3 2 2 焦炭平台宽度6°,矿石平台宽度6°。
5、负角差(焦矿均为4个档位)焦炭超越1个大角度档位,矿石多1个小角度档位,其它档位角度互为镶嵌:
α 36 34 32 30
C 2 3 3 2
α 35 33 31 29
O 2 3 3 2 △αOC=-1°焦炭平台宽度6°,矿石平台宽度6°。
α 37 34 31 28
C 2 3 3 2
α 36 33 30 27
O 2 3 3 2 △αOC=-1°焦炭平台宽度6°,矿石平台宽度6°。
6、负角差(焦矿均为4个档位)焦炭超越2个大角度档位,矿石多2个小角度档位,共用两个档位角度:
α 34 32 30 28 26 24
C 2 2 3 3 △αOC=-3.2°
O 3 3 2 2 焦炭平台宽度6°,矿石平台宽度6°。
α 35 32 29 26 23 20
C 2 2 3 3 △αOC=-4.8°
O 3 3 2 2 焦炭平台宽度6°,矿石平台宽度6°。
上述矩阵类型1、2、5属于正常450m3高炉布料矩阵。
矩阵类型3、属于原燃料条件好、炉型规整、炉况顺行时的布料矩阵。
矩阵类型4、属于极端压边,只适合于原燃料条件好、顺行状况好的特殊炉型。
矩阵类型6、在处理炉型走偏、边缘煤气流整体不足和局部边缘气流过分发展,强化冶炼或者抑制边缘煤气流时,极易导致边缘局部管道气流产生崩塌料时使用,效果较好。
车奎生
2012.2.23
|
|
专家答疑 |
|
发布时间 |
|
2012/1/26 20:42:19 |
|
徐明伟 |
|
|
专家答疑 |
你好,徐明伟朋友!问题简要回答如下,仅供参考:
1、高炉中心加焦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项操作技术,至今已经将近30年了,经过实践检验和探索,属于一项很成功也很成熟的技术;如果使用得当,绝对不会造成炉凉事故;如果经常由于中心加焦导致炉凉事故,只能说明你们高炉上部调剂存在问题,煤气流分布不合理,或者中心加焦技术掌握不透彻。
2、中小高炉由于炉喉直径和炉缸直径相对较小,再加上冶炼强度相对较高,一般不需要中心加焦也能保证正常的中心煤气通路;大高炉由于炉喉直径和炉缸直径相对较大,特别是高煤比、高冶强、低焦比冶炼情况下,由于料柱骨架减少导致块状带和软熔带透气性降低、同时由于未燃煤粉(焦粉)增加、炉缸中心渣焦死料堆增加形成中心死料柱,因此大多需要采取中心加焦强行打通中心煤气通路。
3、并非所有的大高炉都需要中心加焦,过分的中心加焦会导致中心煤气流过分发展,一方面造成边缘煤气流不足压力压差升高,严重的会造成中心管道气流或者局部边缘管道气流,导致崩塌料;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心煤气流不做功,白白浪费掉了,导致煤气热能利用率降低,焦比升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容易导致炉凉。
4、关于中心加焦角度和数量:
一般,大高炉中心加焦角度为12~20度,超过20度就不属于中心加焦了,只能属于小角度焦炭。
中心加焦数量一般占总焦批量的8~12%,尽管从布料圈数上来看一般为2圈左右,占全部布料圈数的2/12,但由于最后中心加焦小角度剩余两圈料流很小,只相当于正常平均料流速度的1/2左右。
从炉顶远红外成像观察,布料之前中心煤气流狭小而稳定并且有一定压力,布料以后中心煤气流弱小隐约可见,说明中心加焦数量和角度较合适。
中小高炉中心煤气流应该适当弱一些,大高炉中心煤气流应该适当旺一些。
十字钢梁测温,中心温度350~550,边缘100~150度,四点温度稳定并差值较小,说明中心和边缘两道煤气流控制较为合理。
5、一些特殊情况,不需要中心加焦,反而需要中心加矿:
5.1.烧结矿、焦炭强度高,平均粒度大,并且球团矿配比很小的高炉,中心煤气流非常容易过分发展,需要采取中心加矿,适当的抑制中心煤气流,防止中心煤气流过分发展。
5.2.炉墙不均匀结厚、不均匀侵蚀导致炉型不规整,布料失去正常规律,边缘煤气流分布不合理,极易导致中心煤气流过分发展,边缘煤气流不足,造成中心管道气流或者局部边缘管道气流,导致崩塌料;这时候为了保证顺行和稳定边缘煤气流,必须采取中心加矿技术。
车奎生
2012.1.30 |
|
专家答疑 |
|
发布时间 |
|
2012/1/15 12:12:26 |
|
刘工 |
|
球团厂回转窑结圈一般要处理多长时间,常规处理流程是冷窑,人进去打圈,开窑升温,有没有比较高效、安全、省力的处理方式。 |
|
专家答疑 |
球团厂回转窑结圈,没有高晓的方法,但是可防止回转窑结圈,1、提高铁精粉的细度。2、提高生球的强度减少粉末入窑。
河北钢铁
张工 |
|
共计:139 条 第一页 [1] ... [2] [3] [4] [5] [6] [7] [8]... [1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跳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