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专家分类
  文章推荐
  冶金之家网站拥有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集齐了业内关于炼铁、炼钢、轧钢、烧结、球团等业内的专家、学者、教授及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厂长和工程师。如果生产中遇到什么技术问题可以随时在网上提问,专家团会及时为您解答技术难题。
  另承揽各类技术工程:开炉、开机、达产、技术服务、现场指导,专家团为您实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焖炉
发布时间 2012/11/23 16:58:41 小刘
1、一般焖炉多长时间后高炉内部焦炭燃烧损耗可忽略不计? 2、正常炉况焖炉料应该怎么下?
专家答疑
小刘 :你好!   你提了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难点在于我不清楚你提问的意思。因为炯炉是长期休风在7天以上,含7天。既然是长期休风,就不存在高炉内部焦炭燃烧,也就不存在“损耗可忽略不计”的问题。我收集了一些有关“焖炉”的资料,与你交流一下,看看能否解答你的问题。“焖炉”也叫“封炉”。封炉即时间特别长的长期休风。在休风期间,为防止空气进入炉内,炉体采取严格的密封,习惯上称为“封炉”。休风时间可以长到炉内渣、铁可能冷凝,炉容1000m3以上高炉休风超过10天,都应按封炉处理,以利恢复生产。   封炉措施包括:休风前将日后复风所需焦炭装入炉内,休风后将炉体密封,防止空气或水漏人炉内。封炉时间越长,要求封炉措施越严格,复风恢复过程也越困难。这是因为:   1,熔化炉缸的渣、铁需要消耗更多燃料;   2,炉内的炉料随封炉时间长短和炉体密封严密与否而不同程度地变质(包括烧尽、粉化、压缩、凝结);   封炉焦比与停产时间有关。10~20天,封炉焦比为1.2~1.4t/t;20~60天为1.4~2.0;60~150天为2.0~2.7;150~180天为2.7~3.0.。   复风采用纯氧底吹,8小时高炉可以转入正常生产。      李安宁 2012.11.25
球团矿对冶炼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12/11/19 23:04:28 小米
老师请问:球团矿的质量和配用比例对冶炼有何影响?
专家答疑
小米 :你好!   你问“球团矿的质量和配用比例对冶炼有何影响?”我想用一个实例对你说明。随着某高炉炼铁产能的提高和炉料结构的变化,含铁炉料中的球团矿比例从20%提高到38%以上。由于提高了球团配比,对冶炼产生了许多影响,如配用高碱度的烧结矿、适当缩小矿批、提高料速、降低炉渣碱度、提高生铁含硅量等。在球团矿配比达到38%以上的情况下,高炉炉况保持了稳定、顺行,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1,配用高碱度的烧结矿。当烧结机的产能有限,不能满足高炉生产的需要时,需要提高球团矿配用比例,这时需要在实验室和高炉实验的基础上,烧结厂在现有的条件下将烧结矿的二元碱度从1.79提高到2.26。其原因主要是:   1)为配合大比例酸性球团矿的使用,提高烧结矿碱度以减少高炉碱性生熔剂的消耗;   2)高碱度烧结矿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抗粉化能力,粒度组成更均匀,冶金性能好;   3)酸性球团矿的软熔温度低,在还原过程中,容易体积膨胀、粉化,恶化料柱透气性,而高碱度烧结矿荷重软化温度和熔滴温度较高,可以弥补料柱透气性的不足。   2,装料制度的选择。由于球团矿本身具有软化温度低、软熔区间大、料柱透气性差等特点,在配比增大的情况下,煤气流的合理分布会被打乱,这样就导致了高炉炉况不顺的情况。采用在矿石中混加小块焦的办法,以应对球团矿配比较多时堆角较小的问题。   配比增加以后,煤气流分布变化较大。高炉选择了继续采取正同装加倒同装,抑制边缘的装料制度,适当缩小矿批,提高料速,改善煤气利用。视情况逐步扩大矿批或调整装料制度。防止边缘气流过分发展,加剧对炉墙的冲刷。   3,送风制度的选择。在高炉透气性改善的基础上,采用大风量、高风温操作,同时增加喷煤量,这些措施都为提高鼓风动能、活跃炉缸、增加煤气流在中心的初始分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还要与高炉冷却、炉衬侵蚀情况结合考虑,通过对送风制度的调整,高炉炉缸工作状态改善,炉况顺行程度可得到保证。在不影响高炉顺行的前提下,逐步摸索适合高炉的送风制度,采用长斜风口,进一步削弱边缘气流对炉墙的冲刷,加大护炉力度。   4,造渣制度和热制度的选择   高炉球团矿配比提高以后炉渣流动性变差,采取适当降低炉渣碱度和提高生铁硅质量分数的方法,保证渣铁物理热充沛,高炉总体顺行状况良好,铁水Si质量分数因造渣制度的调整有所偏高,实践证明高炉在球团配比提高后总体的顺行状况较好。   稳定热制度和造渣制度,通过加强日常操作管理,在保证渣铁热量的前提下,低硅冶炼,把ω(Si)降低到0.6%左右,炉渣二元碱度控制在1.1左右,ω(MgO)控制在6%左右。负荷调节和碱度调节做到早动、少动,尽量避免大的调整,要保证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的稳定,减少软熔带位置和性能的变化,以达到长期稳定顺行的目的。 球团矿配比提高的生产效果是:高炉利用系数从3.39提高到3.61,高炉稳定顺行,其它技术经济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李安宁 2012.11.22
炉墙温度监控
发布时间 2012/11/13 20:22:20 小米
专家老师:450m3高炉,炉腰和炉身下层的温度应该在什么范围?L4x对维护合理的操作炉型有什么意义,日常操作中如何控制?
专家答疑
小米 :你好! 450 m3高炉,炉腰和炉身下层的温度应该在什么范围?大约在100~200℃之间。L4x对维护合理的操作炉型有什么意义,有一点点意义。因为L4x太低,可能是炉墙结厚,或是炉瘤。L4x太高可能是边缘发展。这些都是定性的说法,对操作意义不大。因为它只是一种现象,不是操作参数,因此,不存在日常操作中如何控制的问题。我认为对你比较有意义的是;你自己找出你们高炉炉腰和炉身下层的温度应该在什么范围。办法是统计法。就是将你们高炉生产正常,炉子顺行时的炉腰和炉身下层的温度记录下来,取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再计算一个平均值。这就是你们高炉炉腰和炉身下层温度应该的范围。有了这个范围,你就可在日常操作中对照检查,作为综合判断炉况之用。特别要注意的是,炉腰和炉身下层的温度各个高炉都可能有些不同,这是因为电偶放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记住,具体的问题用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下面举一个例子,能否悟出一点道理。 2010-3-26有人提问。这几天,除了看不见中心煤气流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炉腰温度变低,上一个礼拜还是120-200℃间,个别方向还有大幅度上升。但是本周炉腰温度开始下降,现在炉腰8个方向的温度都降到80℃左右,包括炉身一层(炉身共化为四层),也普遍降低很多,料速比上个礼拜全天要快8批左右,产量都在1830吨左右。行程上看没有什么变化,铁水温度前面稍低,后面较高,炉喉煤气火仍然看见边缘,不见中心。冷却系统没有什么变化,热电偶也没有问题。我想问的是:炉墙会结厚吗?下一步该怎样调剂?问题回答如下: 你说的你们450高炉冶炼进程非常理想,只要高炉能保持稳定顺行和高产高冶强,炉墙就不会结厚,你说的炉身下部和炉腰温度普遍下降,主要是由于边缘气流稳定和适当的抑制促使该部位形成了稳定均匀的渣皮,这不是什么坏现象,只要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就可以;不同的高炉由于耐材质量、砌筑质量、电偶插入深度、冷却强度、炉型、冶炼强度边缘煤气流的流量和温度不同,其对应的炉身炉腰炉腹温度差别很大,没有可比性;毕竟高炉冶炼追求的是,在炉况稳定顺行和合适冶炼强度的前提下,去取得高产和低燃料比的冶炼效果。 李安宁 2012.11.17
含硼钢中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发布时间 2012/11/9 13:00:53 刚子
你好专家,我们的宽厚板连铸机在生产含硼的钢中时候出现角部裂纹是什么原因
专家答疑
小钢同志: 含硼钢角部裂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1.钢中含氮量高,在晶界上生产 氮化硼(BN),降低晶界流动性,引起晶粒断裂,造成裂纹。 2.内弧角裂发生在二冷矫直段第三脆性温度区间)裂纹敏感区)。 对策:1.严格控制钢中[N]的含量。 (1) 转炉吹炼后期,底吹强搅。 (2) 尽可能缩短出钢时间。 (3) 钢包底吹氩时严格控制氩气流量(0.3-0.4m3/t),避免钢液裸露造成钢水增氮。 (4) LF炉精炼时埋弧要好。 (5) 必要时加钛,固化钢中的氮,减少氮化硼的生产。 (6) 钙处理之后再加硼。 (7) 控制钢中[P]、[S]含量。[P]≤0.025%、[S] ≤0.015%。 (8) 使用长水口保护浇注,钢包下水口与长水口之间要加耐火纤维密封垫。 (9) 结晶器保护渣粘度和碱度要合适。 2.调整冷却水。 (1)结晶器宽、窄面冷却水流量降低~10%。 (2)二冷和足辊宽、窄面冷却水比水量降低~10%。 (3)0号段、扇形段(1-3)宽、窄面冷却水比水量降低~10%。 (4)其余扇形段宽、窄面冷却水比水量不变。 (5)用堵水嘴的方法减少边部冷却水,以求缓冷。 (6)保持喷嘴通畅。 3.调整工艺。 (1)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增加10mm。 (2)结晶器到锥度由1%减少为0.9%。 (3)结晶器小振幅(3.5)、高振频。 (4)减少液面波动,恒定拉速。 4.保证设备精度。 (1)温度结晶器锥度。 (2)1-6号扇形段辊缝差≤0.3mm。 (3)扇形段对弧偏差1.0±0.3mm。 各厂工艺和操作情况不同,针对集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上介绍供参考。有问题可来电话。 马春生 2012.11.12
如何提高炉顶温度
发布时间 2012/10/24 8:32:05 王玉琳
450的高炉 多环布料 发现总是炉顶温度提不上来 正常情况下炉顶温度在80-100度之间 请教老师如何 通过改料制的方式提高炉顶温度
专家答疑
王玉琳:你好!   你们450的高炉,发现总是炉顶温度上不来,正常情况下炉顶温度在80~100℃之间。你想通过改料制方式提高炉顶温度?我认为需要分析一下炉顶温度上不来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一般来说,炉顶温度低表示煤气的热能利用较好。但是使用布袋除尘器的高炉,要求炉顶煤气温度为120~150℃之间。可是你们的高炉,正常情况下炉顶温度在80~100℃之间。这样的温度容易使煤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粘在布袋上,将布袋堵死,影响除尘。因此,你希望提高炉顶煤气温度。如果通过改料制方式提高炉顶温度?我认为会引起焦比升高。例如:料线越深,炉顶温度越高,因为料线越深,煤气流阻力越小;这样虽然炉顶温度上去了,但有热能利用不好之嫌。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不是单一的改料制方式,而是上下部调节一起动,可能效果较好。例如,采取强化的办法,鼓风动能越高,中心气流旺盛,炉顶温度相对要高;风量越大,气流越通畅,炉顶温度相对高一点。当然,还有炉顶荒煤气加热的办法。总之,要放开思想,不能钻牛角尖,办法还是有的。   李安宁 2012年10月28日
炉喉混合煤气分析数据
发布时间 2012/10/5 23:28:51 小米
老师:近日,炉喉混合煤气中CO的数值明显升高1~2%,但CO2的数值没有变化,其它操作参数没有大的变化,如何分析?根据炉喉混合煤气中各成分的数据值及变化趋势怎如何判断其反映的炉况问题?
专家答疑
小米:你好。首先炉喉混合煤气分析的数据要保证准确,可以联系厂家校正;其次,CO数值升高,说明煤气利用下降,可能是边轻,与倒风机有关系。耿磊
高压差操作
发布时间 2012/10/5 23:16:20 小米
老师:①、450高炉,最近因风机故障,改用备用风机,风压由265减小到245,风量减小100m3/min,请问操作如何调整? ②、强化冶炼要求提高顶压,但又提倡高压差,两者在风机能力一定时如何平衡和调整?
专家答疑
小米 :你好! 450高炉,最近因风机故障,改用备用风机,风压由265减小到245,风量减小100m3/min,最直接的影响是风速下降,鼓风动能减少,氧化带、回旋区缩小,中心吹不透。操作如何调整,上部减少批重,疏松料柱;调整矿、焦角度,寻找新的边缘和中心气流。下部缩小风口面积,增风速,保炉温。目的是在低冶炼强度下,保稳定,保顺行。联系到你的另一个问题,近日,炉喉混合煤气中CO的数值明显升高1~2%。说明你们高炉在改用备用风机后,煤气的化学能利用不好。化学能利用不好的原因,可能是你们高炉边缘气流相对比较发展。 强化冶炼要求提高顶压,主要的是为了提高高炉的装备水平。在高压冶炼时,由于料柱结构的关系压差较高,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高炉工作者只是承认了这个事实,并没有提创高压差。高压差只是一种现象,不是调节参数。因此,在风机能力一定时,高炉顶压、压差也基本上搞定了。平衡和调整顶压与压差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李安宁 2012年10月10日
专家答疑
你好!根据您提出的俩个问题综合分析,首先是高炉风机故障,改用备用风机,入炉风量减少,高炉实际风速降低,炉内边缘气流相对发展,中心气流相对减弱,炉内煤气利用变差,炉喉混合煤气中的co的含量升高,高炉本身是一个边缘反应器,燃烧反应在边缘发生,下部风量减少100m³/min,就450m³高炉来说,炉内中心和边缘俩道气流变化是较大的。 操作如何调整,下部缩小风口直径,提高风速,发展中心气流。上部可采用适当疏导中心气流,抑制边缘气流的装料制度。如增加边缘布矿圈数,增大布矿角度等,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个问题,强化冶炼要求提高顶压,是指在操作上要尽量提高顶压,降低煤气流速,保证煤气与炉料充分接触,有利于间接还原,降低燃料比及保证炉炉况顺行。高压差是煤气与炉料充分接触的体现。炉料与煤气充分接触,仪表反应压差升高,直接还原降低,间接还原升高,燃料比降低。而不是用人为操作的方法来降低顶压提高压差。俩者在风机能力一定时,一般顶压按风压的50%--55%控制就可以了。西钢:刘超睿
高炉无计划休风如何恢复炉况
发布时间 2012/9/22 14:08:34 袁明福
专家好,高炉无计划休风如何更好更快的恢复炉况?
专家答疑
袁明福:你好! 高炉无计划休风如何更好更快的恢复炉况?据我所知,高炉无计划休风通常是在事故状态下的休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分析事故原因。进而对事故进行处理。在确认事故处理好之后,才能更好更快的恢复炉况。例如,热风围管爆炸。由于事故的不同,更好更快的恢复炉况的办法也是不同的。但是从技术上来说,无计划休风相当于高炉坐料,原则上只有两条。一条是让炉缸热量充沛;另一条是让料柱疏松。在炼铁技术发展的今天,采用炉底纯氧底吹,只需要5小时就可使炉缸热量充沛;至于料柱疏松则需要一个冶炼周期的时间。 李安宁 2012年9月23日
专家答疑
可参考以下论文 : 龙钢新1#高炉无计划休风的操作经验 冯晓军 摘要 龙钢新1#高炉开炉至今由于风机故障共停风 14 次,每次休风时间均大于8h通过对历次休风进行总结,在操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高炉增产节能和炉况的稳定顺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无计划休风 恢复 经验 一、 引言 龙钢新1#高炉于2009年1月13日投产,高炉设计采用了串罐式无钟炉、皮带上料、卡鲁金热风炉、软水密闭循环和嘉恒法渣处理等先进工艺,高炉设计20个风口,高径比2.7,是典型的矮胖多风口炉型。由于风机故障,加之拨风系统投运较晚,开炉至今共 14 次停风。 无计划休风是导致高炉燃料比升高,影响高炉生产的重要因素。通过不断地总结,现已掌握了1000级高炉无计划休风的快速恢复方法。这对高炉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系数和冶炼强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休风期间的操作 1. 休风后对没有灌渣、不更换的风口,在确认不漏水后要尽快用有水泥堵上。对于需要更换的风口尽量缩短更换时间,作业完成后及时用有水泥堵上。 2.休风后停空冷器,休风2h时软水进水流量调至2/3,休风12h时调至1/2。 3.休风4h 停高压泵,调常压水水压<0.4MPa,关闭供水阀1/2。 4.休风后停气密箱氮气,调小气密箱冷却水,杜绝气密箱的冷却水漏入炉子内,加大恢复难度。 5.尽最大努力多出渣铁,减少炉内残余渣铁量。 三、复风操作 1.净焦加入量 复风后加的焦炭量与无计划休风时间和休风前炉缸温度密切相关,主要考虑补偿休风期间损失的热量和复风后一段时间里不能喷煤且要适当提高炉温所应补充的焦炭两个方面。 如果加焦量太少,炉况恢复的进程就会减慢,不能快速加风和捅风口。如果加焦过多就会出现高炉温甚至难行,增加炉况恢复和炉前工作的难度。实践表明休风时铁水温度>1470℃每休风一小时加净焦2t, 铁水温度在1450℃-1470℃每休风一小时加净焦2.5t,送风后炉温合适,炉况好恢复。 如果送风后亏料线,每亏料线一米加焦3t,每持续一小时再加焦3t。这部分净焦可与复风后加的净焦间隔5-10批负荷料。 2. 堵风口原则 a. 堵风口数目可按照复风风量占全风量的比例和休风时炉温高低决定。休风时间小于12h堵5个风口,休风时间大于12小时堵7个风口。 b.休风时因漏水而更换的风口,需要清理干净残铁,套内侧塞好泥后堵上。 c.所堵风口尽可能均匀对称分布,捅风口时操作方便。 d.铁口两侧的风口不堵。 3. 矿批的选择 复风初期,料柱透气性较差,高炉不易接受风量,缩小矿批能引导边沿、中心两道气流,有利于炉况的恢复,一般复风后矿批18t(为正常矿批的70%),随着风量的增加在上负荷时加大矿批,矿批是风量(m3/min)的1.0%-1.2%。 4.负荷和矩阵的选择 送风初期按正常全焦冶炼时的负荷2.7,料线赶至1.5m时按喷吹正常煤量的50%上负荷,上20批料后,按喷吹正常煤量的80%上负荷,再上15批料后恢复至正常负荷。 选择合适的装料制度是无计划休风恢复的关键环节,送风后矿石主要布在中间环带,以保证边缘和中心两股气流畅通。送风后料柱透气性差,如果崩料后料线开始动了,下料逐渐转顺,说明布料矩阵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炉况恢复过程中,根据煤气流分布状况,及时调整布料矩阵,逐步加重边缘,使中心气流发挥主导主用。 赶料线时,根据料线深度调整布料矩阵,每亏料线1m矿、焦角往内收1°,最大可收3°。赶料线过程中,每赶1m矿、焦角往外推1°,赶至2.2m时往外推0.5°,到料线正常、风口全开、风加全20批料后恢复正常料制。 5.碱度的调整 复风后上完净焦,加10批料比正常料理论碱度低0.15,防止净焦下到炉缸后出现高硅高碱,透气性恶化,产生悬料。随后的炉料比正常料理论碱度低0.05-0.1,到上喷吹正常煤量的80%负荷时,恢复正常生产的碱度。 6.风温的恢复 无计划休风的关键是保证炉况顺行和炉缸热量充足,而风温是高炉重要的热源,对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和初始煤气的体积起决定性作用。 送风初期风温950℃-1000℃,有利于小风量下的加风,之后视炉温和运行情况在风量的稳定期逐步加风温, 以便于能及时的恢复喷煤和补充炉缸热量,为炉况的快速恢复创造条件。 7.加风进程 复风后要选择合适的送风参数,风压不能过低,风量不宜过小,确保熔化的渣铁不在风口前积聚。复风后送风至80kpa,稳定后引煤气。然后逐步(30min)加风到180-200kpa(所开风口数目*平均热风压力的70%)料动后赶料线,料线到2.5m时加风至220-250kpa (所开风口数目*平均热风压力的95%-100%)。风压220-250kpa运行至赶上料线后20批料,之后视捅风口情况按风速190m/s控制加风,每捅一个风口就增加正常时每个风口平均的风量。 加风应先慢后快,循序渐进。选择合适的时机,分阶段,依据炉况的接受能力进行,不能盲目操作。 8.顶压的恢复 引煤气后,随着风量的增加提按比例控制炉顶压力,遵循先加风,风量增大后就提顶压的原则,确保压差不高于130kpa。顶压50kpa时调压阀组改自动控制,高炉顺行、风量达到正常风量的70%—80%顶压90kpa时投TRT。压差接近规定压差0.8-0.9倍时,逐渐恢复顶压到规定值180kpa。 9.捅风口原则 赶上料线后再上20批料后,炉况运行平稳、透气性正常、炉温充沛、渣铁流动性好,探尺工作正常、顶温受控就开始捅风口,每炉铁捅1-2个,先捅铁口附近的风口,后捅休风时因漏水更换的风口,无特殊情况尽量使剩余的风口均匀分布。 10.煤、氧的恢复 在风量为正常风量的80%,按喷吹正常煤量的50%、80%所上负荷的运行2h后开始喷煤和调整喷煤量,所喷的煤量按置换比0.8,综合负荷比正常生产时低5%计算。喷煤后30min开始富氧到4000m3/h,之后每炉铁加氧500m3/h,直到正常值。 11.加焦丁的时间 焦丁和烧结矿混装入炉有利于改善料柱的透气性,有利于保护大块焦的强度。在赶上料线20批料后,每批料用100kg焦丁替代100kg焦炭,之后每半个冶炼周期用50kg焦丁替代50kg焦炭,一直到焦丁比25kg/tFe为止。 12.出铁时间的选择 复风后炉前工作对整个炉况的恢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复风后的第一炉渣铁比正常生产时的出渣铁要困难一些,休风时间越长,越困难。如果开铁口过早,炉缸渣铁没有充分加热,渣铁量小并且流动性差,淤积在渣铁沟,将增加炉前的工作量。如果开铁口过晚,料柱透气性差,高炉受憋,将影响加风进程,不利于炉况的恢复,同时也可能造成许多不确定的生产事故。当理论出铁量是正常铁量的1/3时开始组织炉前开铁口。之后视炉内情况决定出铁时间,以炉内不憋压为原则,如有可能就按正常生产时的出铁时间,以利于生产组织,防止出铁时间错乱,铁水罐不能按时到位,影响恢复。 13.第一次出铁的铁口和每个铁口出铁次数的选择 第一次出铁的铁口应选择在炉缸相对活跃,炉前工作量小,平时活好干的铁口侧出铁。如果渣铁流动性好,为防止撇渣器结死,在这个铁口连续出两次,如果流动性稍差,为了防止两边渣铁沟和撇渣器都结死,在这侧连续出3次,然后用另一铁口出铁。这样有利于风量的恢复和炉缸的活跃 14.生产组织原则 高炉上所有的工种应无条件的服从高炉操作者的指挥,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格尽职守。各工序之间加强信息沟通,确保风、水、电、汽正常供应,防止复风后二次休风,加大炉况恢复难度。机械、电器、自动化维修人员应做好现场跟踪服务工作,出现故障及时处理。生产调度组织生产时,应优先考虑恢复的高炉,为高炉快速恢复创造良好的外围条件。 四、结语 龙钢新1#炉通过对历次无计划休风的研究,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恢复经验,避免了炉况的波动,加快了炉况的恢复,降低了生产成本,对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龙钢 冯晓军
炉料对煤气流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12/9/3 22:49:44 小米
老师:生产中出现边缘气流或中心气流有时较强,有时较弱,有时能看见,有时看不见的现象,在其它条件不变化的情况下,请问原燃料的物化指标或配料比例的变化对煤气流有何影响?如何应对?
专家答疑
小米 :你好!   精料是高炉生产的基础。原燃料的物化指标或配料比例的变化肯定对煤气流有影响。定性的说,指标变坏,就有坏影响;指标变好,就有好影响。例如,焦炭质量变坏,炉况就肯定不顺。有资料表明,1,粒度组成的影响。当炉喉煤气流速相等时,所用烧结矿小于5mm粒级每增加1%,煤气阻损增大7%。燃料消耗增加4.9kg/t生铁。2,低温还原粉化性的影响。低温还原粉化性变差,使透气性恶化,炉身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热损失增加,导致减产。全部含铁原料的低温还原粉化率(RDI总)每增加5%,生铁减产1.5%。3, 1000℃还原性的影响。烧结矿经过60min还原后的还原性指数(RDI60)在55~70%之间,RDI60每提高5%,炉喉煤气利用率ηCO改善0.66%。4,荷重软化性能的影响。随着炉料软化开始温度(SST总)提高,高炉透气性改善,生产率也提高。这些都说明,原燃料的物化指标或配料比例的变化对煤气流有何影响。但是边缘气流或中心气流主要由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决定的。因此,当原燃料的物化指标变坏时,如何应对?原则上是稳定入炉原燃料,调整高炉冶炼制度,疏松料柱的透气性。   李安宁 2012.9.4
球团质量
发布时间 2012/8/3 21:40:04 聂小龙
王师傅你好,我是一名研究生,我现在做包钢原料条件下球团矿最佳配比的研究,但我造出来的球焙烧完抗压强度很小,但经过我改变了干燥制度后发现现在的球团矿抗压都很高,一般都在将近4000N/个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00,这样的球团矿正常吗?如果不正常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希望王师傅不吝赐教,谢谢了。
专家答疑
在实验室做球团焙烧实验,和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大区别,只要是合理的温度控制球团抗压强度确实很高,这很正常,球团焙烧首先经过正常的干燥,然后再逐步提高温度达到焙烧温度要求1250度以上,如果不进行正常的干燥,直接向上升温,会造成球团产生裂纹,或者球团表面形成硬壳,而影响了球团强度的提高。 而在工业生产中球团量大,且粒度大小不是很均匀,所以整体球团抗压很难达到4000牛顿以上,但分析单个球团也有很多抗压强度在4000牛顿以上的。

共计:139 条    第一页  [1] [2] [3] [4] [5]... [1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跳转: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