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中冶南方EPC总承包的酒钢碳钢薄板厂工艺流程优化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B线改造顺利完成,实现热负荷试车,标志着全球首条热轧带钢联合轧制线(HSCRP,Hot Strip Combined Rolling Production)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该产线是将CSP薄板坯连铸连轧与常规热连轧技术深度融合的联合轧制产线,属于酒钢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改造项目,承载着企业从“规模导向”转向“品质提升”的攻坚使命。
中冶南方倾情参与了该项目酝酿、建设的全过程,作为项目总承包方,与酒钢共研技术、共担风险,共同探索钢铁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2024年4月,中冶南方与酒钢开启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战略性改造的恢宏大幕。这一合作根基可追溯至2019年,彼时中冶南方高端咨询团队为酒钢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立足其高质量发展需求,重点规划了提升高端板卷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方案。
历经四年持续追踪,2023年,基于高层互访调研成果,结合酒钢调整热轧产品结构的期望,中冶南方与酒钢联合确定采用全球首创的热轧带钢联合轧制线技术路线。五年谋一策,铸就全球首创工艺,实现了从战略咨询到工程落地的闭环服务。
面对这一全新的技术挑战,中冶南方技术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计算和方案论证,各专业合力细化、优化,组织多次研讨论证,期间相继出炉9版技术方案,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双线停机100天+单线停机6个月”的高难度保产施工方案,最终将纸上初绘的工艺构想转化为可落地的技术方案。
技术引领,自主开发、全球首创
该项目技术难度高、工程关联性强,中冶南方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有装备设施,采用自主开发、全球首创的热轧带钢联合轧制技术,在实现高品质钢全覆盖的同时兼顾产品短周期低成本的优势,为现有其他同类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通过中冶南方的自主研发,项目实现多项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改造,保障了项目在绿色环保、高效运行与经济性方面的综合效益。
在工艺布置方面,优化粗轧段设备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确保粗轧减薄能力及薄板坯保温能力;在生产组织方面,充分考虑联合轧制流程及轧制节奏,搭载2套独立控制模型,确保轧制稳定可靠、生产高效,同时确保工程建设和维持生产。
自主研发的高压水除鳞箱可满足不锈钢除鳞要求,新型加密层流冷却装置可提高板带冷却效率及质量,强力卷取机可适应超厚、超强钢的卷取。
自主研发的单元式液压振动、动态辊缝智能扇形段等核心技术装备,依托成熟的连铸过程控制数字孪生平台,搭配结晶器数智系统、智能精准动态配水等系列数智模型,实现连铸生产全过程智能控制,全面保障连铸高效稳定生产,护航铸坯质量。
隧道炉配合轧线设计横移式炉段,实现薄板坯与常规板坯交替供坯,尾部采用横移出钢,横移过程中燃烧系统可持续工作;加热炉采用分段、分区控制,配置数学模型、炉压自动控制等智能化技术,保障产品质量并降低燃料消耗;配置低NOx烧嘴、脱硫脱硝系统,降低全炉污染物排放。
百日攻坚,理性承诺、说到做到
项目建设与现场生产交织,挑战前所未有。2025年4月以来,项目正式进入攻坚阶段。面对酒钢集团“大干100天、确保B线顺利投产”的目标要求,身为总承包方的中冶南方积极响应号召、全力统筹推进,带领各参建单位投身到这场攻坚战中,为项目早日建成保驾护航。
一方面,以三维设计为依托,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建设根基,并安排专人负责重点设备的监制工作,保障设备制造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总承包管理优势,强化统筹调度,针对潜在问题提前策划,精心组织现场作业,为项目按期完工创造有利条件。
继此前仅用83天完成六号连铸机及其公辅设施改造并顺利出坯的行业创举后,中冶南方在酒钢业主的大力支持与各方团队的通力合作下,现已高质量完成B线100天投产的关键节点!
蓝图落地,全球首创工艺正在从规划图成实景图。这条承载着“新智慧”的产线,将持续释放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后续,中冶南方项目团队将以此次热试为契机,加速项目全线建设,为酒钢集团的提质升级、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