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钢集团战略产品之一——电工钢的主体承载平台,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钢智新”)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数智化转型为路径,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5年以来,首钢智新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双双攀升,电工钢产销量刷新历史纪录,高端产品研发、市场服务能力及绿色低碳实践均实现新突破,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首钢样本”。
从现场到市场、从产品到服务、从公司到班组,“一引领两融合·做表率当先锋”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在首钢智新“产销研用”各个领域持续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维度上不断具象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方向。首钢顺应数字化转型大势,全面布局数字化转型蓝图,全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锻造“数智”长板,助力产品和服务能力提升。
走进首钢智新一作业区轧后库,里边是一番“安静漆黑”的景象,无需照明、无人干预,仓库顶部的无人天车自动侦测定位、精准取放钢卷,成为名副其实的“黑灯工厂”。
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完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新模式。首钢智新以“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为着力点,借助数字化应用技术,从生产智能化、质量标准化、服务全面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开启了电工钢产销数智化管理创新的征程。AI识别实名制轧钢模型的开发,为轧钢生产管理带来了全新模式。
“以前要靠经验操作,现在每个动作都被系统‘打分’,比如昨天小张对带钢边部缺陷的精准识别和把控,月牙切除较上一个班次少切了23对,系统立即给他的操作评分加上3分。”一作业区首席作业长张路指着屏幕上的轧钢数据向记者介绍,“现在大家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自己的实时排名,月牙切除比例降低35.3个百分点,轧机高牌号轧制速度提高15%,全靠这套‘数字考官’逼着大家练真功夫。”通过引入AI人脸识别系统,关联操作人员身份信息与操作行为;搭建大数据平台分析操作信息,形成个人评分和排名;设置可视化评比系统,进一步激发了操作人员竞争意识,推动了轧钢技术人员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数智赋能”和精益经营的“双轮驱动”下,首钢智新一作业区不仅涌现出“实名制轧钢”等数字化转型典范项目,也让精益经营的理念和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对经营生产的赋能作用逐步显现。一作业区通过推行自主排产、智能切头尾、工艺革新、数字化改造等举措,今年一季度轧制工序、退火工序、剪切工序产量分别同比提升15%、16.7%和10%以上,分别超机组设计产能的55.3%、32.5%和35%;酸轧机组轧辊辊耗降低11.1%,成材率提升0.52%,退火机组调整材消耗降低75%,检修时长缩短51%,综合成本同比降低11.9%,降本2000余万元。
在作业效率提升场景搭建方面,首钢智新大力建设无人化、少人化管理场景,打造产线区域级集控中心。目前,已成功应用60余台工业机器人,涵盖拆捆带、贴标签等多个环节,实现减员增效。建设5个5G+智能库区,新增智能仓储和调度系统,实现库区的智能化管理。部署16套表面质量检测装备,利用视觉识别技术和机器学习辅助判定,提升产品质量管控能力。通过对13条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新建产线采用“2合1”集控管理,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助力减员增效和产线效率效益双提升。
今年以来,首钢智新推动多个数智化转型关键功能和应用平台成功上线。质量缺陷全流程追溯,助力品控能力提升;交货期线上评审,打造极致服务;成品库余材自动挂单,有效降低库存;能源智慧管控,助力降本增效。首钢智新以点带面,持续完善生产组织、质量管理、市场服务、能源管控等多个功能模块,搭建“大数字化”体系,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项目,为企业发展聚力赋能。《面向电工钢产业链重点业务质量管理数字化创新》荣获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卷取机倒卷方法及装置”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当前,首钢智新正以“世界电工钢示范工厂”为目标,加速推进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随着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持续显现,这家流淌着首钢创新基因的企业,正在全球高端材料竞技场上谱写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行业领跑者,首钢智新经过十余年创新突破、蓬勃发展,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公司始终坚持“高端高效、绿色环保”的产品定位,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将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服务优势和发展优势,争当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的排头兵。无取向电工钢形成4大系列百余款产品,8款产品实现全球首发;取向电工钢形成6大系列60余款产品,6款产品实现全球首发,为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首钢贡献”。
当记者来到新能源作业区,作为首钢工匠、二十辊轧机主操徐厚军自豪地介绍,“这是全球首套六机架六辊冷连轧硅钢轧机,完全由首钢自主集成,基于首钢十几年来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方面深厚的技术积累。在顶层设计方面,将先进的设计工艺、工艺思想融入到这条产线的设计中,将产线的设计、设想变成现实。产品尺寸控制、板形控制、产品性能、运行效率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六机架机组投产后,不断突破产品设计大纲,不断探索全新工艺,轧制效率、横向厚差等指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为突破高端电工钢产品全流程高效生产的“瓶颈”环节,提供了重要支撑。
首钢智新以“一引领两融合”为路径,坚持“问在市场,落在现场”,持续提升“产品+服务”优势。“从首钢智新的诞生到新能源专线、取向二期及高端硅钢热处理项目等强链补链工程的建设,持续彰显着两级公司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为天下先的创业魄力,事实证明,每一步决策都走在了行业前列,为后续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首钢电工钢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首钢智新副总经理向记者介绍道。
2024年以来,首钢智新先后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国冶金行业质量领先企业、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全国百佳质量检验诚心标杆企业、河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河北省工业企业质量标杆等荣誉称号。
无取向电工钢在变频家电领域领先优势不断巩固,成为美的、格力、松下等知名企业的主力供应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电工钢产品能够满足商用车、乘用车等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产品应用实现全球及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全覆盖,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取向电工钢产品应用实现特高压直流、交流输电领域全覆盖,稳居变压器材料供应商世界第一阵营,超薄规格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成为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变压器材料主要供应商,为国家能源安全建设、低碳战略推进、国计民生等项目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公布的最新“双百企业”和“科改企业”名单。首钢集团再次进入“双百企业”名单,首钢智新再次进入“科改企业”名单。“科改行动”“双百行动”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两项行动实施以来,首钢在科技创新、市场化改革、经营效益等方面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其中,首钢智新成绩斐然。
自2023年5月份获评为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以来,首钢智新以“科改行动”为契机,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紧密结合“一引领两融合·做表率当先锋”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度整合科技创新要素、深挖科技创新潜能、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将创新融入“产销研用”的各环节,持续提升首钢电工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优势。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首钢智新坚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需求,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脉搏,深度聚焦改革发展“瓶颈”,以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攻关,全面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力,成立了硅钢技术创新中心,构建了精益研发体系,开展全局性、共性、基础性、前瞻性工艺、用户技术研究。承担了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工信部“超高效电机”重大专项和河北省“高性能新材料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多年来,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电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和用户合作,共同建立了17个联合实验室,开展全局性、基础性、前瞻性工艺技术研究,配备世界先进的研究分析设备及中试产线,合作研究项目达60余项。近年来,首钢智新共计攻克450余项技术难题,授权专利367项,其中发明专利181项(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发表论文320余篇,主导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34项,获评冶金行业科技奖4项、北京市和河北省科技奖8项、国家级管理创新一等奖1项。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首钢智新成功上榜,在全球1523家企业中排名第395位。2024年,首钢智新“电工钢企业打造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开发与运营管理”项目还获评为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在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2023年度专项评估中获评为“优秀”。
首钢智新坚持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职工激励分配、科技人才评价等机制,进一步调动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推动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科改行动的成效,直观地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数据上。2025年一季度,首钢智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产品产量等均实现新突破。两款取向产品实现全球首发,无取向电工钢等高端产品销量稳步提升,产品单利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在支撑国家战略发展新材料、全球化服务能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表现强劲。这份亮眼的“智新答卷”,不仅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展现,更代表着首钢智新深入推进“科改行动”的显著成效,以及建设“世界电工钢示范工厂”的坚定信心与强大决心。
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中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上,首钢智新始终保持改革定力,锚定发展目标,坚持向改革要红利,以创新促发展,持续深耕“大国重器”“首发产品”“原创技术”,不断提升首钢电工钢核心竞争力,争当产业链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答卷上,挺膺书写“首钢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