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 >> 行业聚焦 >> 热点聚焦
继宝武后,又一亿吨级钢铁“巨无霸”或将诞生?
发表时间:[2021-07-28]  作者:  编辑录入:小铬  点击数:282

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之一的钢铁行业,正加快其兼并重组的步伐。在钢铁去产能的过程中,兼并重组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手段。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或将加速进行。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钢铁行业产能深度整合逐步提速。分析人士认为,兼并重组并不是单纯将几家钢企合并在一起追求规模,而是为了发挥协同效应,避免过度竞争、提高利润水平。

而在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推动产业升级方面,资本市场可以发挥重要助力。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正持续加大对并购重组市场化的改革力度。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日前表示,为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的功能,证监会以证券法修订和注册制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持续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

组建新中央企业集团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事项不断发生,其中,中国宝武便是典型的代表。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宝钢与武钢进行战略重组,重组后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大钢铁企业。2019年9月,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2020年8月,中国宝武与太钢实施联合重组;2020年10月,中国宝武托管中钢集团;2020年12月,中国宝武成为重庆钢铁实际控制人;2021年7月,中国宝武与山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

7月16日,国新办就2021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积极稳妥地指导中央企业做好重组工作。彭华岗称,在战略性重组方面,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稳步推进钢铁、输配电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并在相关领域积极培育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

鞍钢重组本钢 早有预谋

新的中央企业集团的组建,其实早就有迹可循。前段时间,辽宁省在发布《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推动鞍钢和本钢等央地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培育世界一流钢铁企业。”

本钢板材(000761)7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近日,间接控股股东本钢集团分别与辽宁省工程咨询集团、辽宁省城乡建设集团、辽宁容大签署《信托受益权无偿划转协议》,分别约定辽宁省工程咨询集团将其持有的慧智114号项下全部9.82亿份信托受益权、辽宁省城乡建设集团将其持有的慧智112号项下全部9.83亿份信托受益权、辽宁容大将其持有兴晟5号项下全部10.1亿份信托受益权无偿划转给本钢集团。

上述无偿划转已取得本溪市政府、本溪市国资委和辽宁省国资委的批准。本次无偿划转后,本钢集团控股子公司本溪钢铁直接持有本钢板材24.1亿股股份,占本钢板材总股本的62.02%。

本钢集团及本溪钢铁在本钢板材拥有权益的股份占本钢板材已发行股份的比例增加14.28%,合计为76.30%。本溪钢铁仍为本钢板材的控股股东,本钢板材实际控制人仍为辽宁省国资委。

据悉,本次无偿划转本钢板材的股份是辽宁省政府为了积极推动省内国有企业资产优化调整,支持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工作,提高本钢集团对本钢板材的控制力。

本钢板材曾于今年4月15日晚公告,本钢板材接间接控股股东本钢集团通知,获悉鞍钢集团正在筹划重组本钢集团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若鞍钢集团与本钢集团最终得以合并,按双方总产量将超过5000万吨,将仅次于中国宝武和安赛乐米塔尔。

据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李锦指出,鞍钢和本钢重组目前看来是有不少困难,但鞍钢、本钢、首钢与河钢等分量较重的钢铁企业都有望进行重组。“可能因为利益关系也许还没有理顺,但是大势所趋,合并重组是迟早的事情。”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2020年全球钢企粗钢产量前50强名单,首钢2020年粗钢产量3400万吨,河钢4376万吨。根据以上信息内容进行计算,假如鞍钢集团、本钢集团、首钢集团、河钢集团未来实现重组,组建成新的央企,届时产能将接近1.3亿吨,将足以与中国宝武分庭抗礼。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又一亿吨级钢铁“巨无霸”或将呼之欲出!

钢铁企业合并重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生产及经营能力的综合手段。预计未来全国钢铁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在碳达峰目标约束下,钢铁等传统能源行业正迎来一轮变革。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发展,钢铁行业须改善生产流程、更新生产设备、使用低碳能源、摒弃高碳排放产品和业务及研发深度脱碳零碳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通过低碳创新,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从而推动中国钢铁行业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