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钢材冬储是这样定义的:钢材“冬储”是钢材贸易商在冬季销售低迷的情况下,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大量囤积钢材资源,期待春节后价格上涨,获得一定利润;钢铁生产企业希望钢贸商为来年囤货,从而消化库存,降低风险。
一、山东冬储政策出台背景
2021年山东多数钢厂冬储政策于上周发布,大部分钢厂执行螺纹钢4250元/吨左右的锁价政策。
回顾冬储前一个月行情,山东市场螺纹钢价格一度下跌至3950元/吨,较江浙地区主流价格低400多元/吨,本地钢厂当时已经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接下来三周时间里,山东钢厂一反常态,冬储政策出台前持续上调了300元/吨,最终在全年最高位区间价格发布了冬储政策。
对比来看,今年冬储执行价格比去年高出600元/吨,与历年价格走势相比,今年冬储有两个明显特点:政策出台前价格持续拉涨、冬储价格接近全年最高价位。可以说,钢厂犯难同时,贸易商和市场终端叫苦连天,供需矛盾突出,今年市场上下游产业链的冬储热情都明显降温了。
二、钢厂另觅他途 政策不及预期
本地钢厂的逻辑很简单,现在基本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状态,同时本地检修限产比较多,没有必要降价促销。从本地钢厂采取的多重措施来看,钢厂并不是不愿意给政策,让利给代理商,而是亏损状态下的无奈选择。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措施:
1、从多种途径来减少本地市场资源投放量。
12月初开始山东钢厂持续减产,幅度在15-20%左右;另外,增加出口计划,目前山东钢厂累积接收出口单子接近35万吨,大部分订单在2月份前后生产,占冬储月度政策产量的17%左右;此外,冬储期间山东钢厂上调了自身常规库存量,按照往年经验,钢厂库存累积到80万吨水平也是可以承受的。
2、稳定市场价格预期。
在出台冬储政策之后,再度拉涨出厂价格,主动为市场争取冬储的时间和空间,也表明钢厂继续挺价的决心。
3、冬储无太多附加条件,自愿为主。
根据了解,今年山东钢厂没有明确要求各个代理商的提货量,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意见,更没有后期的追补政策,完全是自愿冬储、盈亏自负的姿态。在钢厂没有给出太多要求的情况下,春节后钢厂能否给予很大的补贴,市场充满疑问。
在价格高政策寡的背景下,2021年的冬储政策不仅仅打击了贸易商的冬储热情,也反应出钢厂并不热心于冬储。或许2021年冬储真会是愿赌服输的一年吧?!
三、价格高政策寡接单难 贸易商计划量减半
1、恐高情绪明显
2020年在最高价位水平出台了冬储政策,钢厂经销商和次终端经销商不仅仅是心有不甘,还伴随着心生恐惧!其中,次终端贸易商的积极性降至历史低点。根据笔者初步统计,今年本地次终端经销商基本没有做冬储的了。
2、融资渠道减少
每年冬储,贸易商都需要集中一大笔资金,这也是每年检验贸易商实力的“年终大考”。这笔资金来自哪里?笔者了解,大批冬储的情况下,自由资金操作的屈指可数。主要是自由流通资金、托盘融资、二级客户备货款、终端客户备货款、其他社会融资等方面的共同组合。在今年这个背景下,可用的也就是自由资金、托盘融资了,资金压力增大。
3、接单大幅减量
在次终端及下游客户不提前订货的情况下,接单可想而知。不仅仅是少了冬储的计划量,还有冬储资金渠道。根据笔者近日调研,今年大部分贸易商冬储计划量减半,甚至更多。
4、时间周期缩短
今年山东冬储时间从1月22日至2月22日,即正月十一冬储结束,只有30余天的时间。对比往年的40余天冬储周期,钢厂给予保值的时间有限,在下游开工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钢贸商风险加大。
三、终端市场旁观
山东市场今年停工较往年偏早,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多。根据了解,多数终端和下游企业认为价格偏高,同时年后开工时间不确定,无意提前备货,待年后开工根据需求再制定采购计划。
四、总结与后期展望
1、具体来看,钢厂提前锁定出口订单和利润,缓解了部分市场压力。贸易商冬储看似相对自由,也失去了更多谈判筹码,或许春节后也很难争取到很大的冬储补贴政策。
2、在多重渠道转移库存之后,今年春节后库存量可能并没有去年同期高。节后,市场资源压力不大,钢厂价格政策对行情的影响也会更大,钢厂的市场话语权更强。
3、成本高仍然是钢厂现在最大的痛点,节后原料价格变动仍然是钢厂制定价格的着重考虑因素。如果原料价格高,市场博弈还会很强,贸易商和终端市场成本会更高;如果原料价格能出现明显回调,钢厂或许会给市场更灵活的价格空间。
4、关注疫情和开工时间点,前面的讨论均基于市场需求变化不大;节后,局部停工或者工地开工延后仍然是市场的最大的利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