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行业聚焦 >> 钢企动态
首钢水钢公司“十一五”回顾
发表时间:[2011-03-01]  作者:  编辑录入:冶金之家  点击数:930
冰雪寒冬,何壮军威。2010年的年末,首钢水钢党委书记王黎明在接受贵州省多家新闻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十一五”期间,水钢坚持在调整中提升,在改革中前进,全体干部职工放飞思想、创新思维、拓展思路,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保持了水钢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一五”共实现销售收入533.16亿元、盈亏冲抵实现利润1亿元。
“十一五”对水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五年来的改革发展,水钢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年硕果挂满枝
五年来,水钢在首钢总公司的领导、帮助下,在各股东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围绕水钢《结构调整总体发展规划》《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发展规划》既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原料是基础、设备是保障、炼铁是龙头、炼钢是中心、轧钢是效益”的生产经营方针,统筹兼顾,科学决策,求真务实,克服和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在着力抓好300万吨钢生产组织的同时,高效推进500万吨钢规模配套项目建设,保证“十二五”初期实现500万吨钢规模,做强做大企业,使水钢站在了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新起点上。
——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10年与2005年相比,预计生铁从172万吨增加到292万吨,增长69.66%;钢从201万吨增加到328万吨,增长63.21%;钢材从180万吨增加到322万吨,增长79.11%;预计“十一五”生产生铁1398万吨、钢1546万吨、钢材1419万吨。
——规模效应初步显现。2010年与2005年相比,年营业收入从58亿元增加到126亿元,增长117%。预计“十一五”销售钢材141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34亿元。“十一五”期间,水钢率先成为全省首家单个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
——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改善。2010年与2005年相比,预计入炉焦比从497千克/吨降到366千克/吨,降低131千克/吨;喷煤比从74千克/吨上升到160千克/吨,提高86千克/吨;钢铁料消耗从1105千克/吨降到1080千克/吨,降低25千克/吨。
——科技进步卓有成效。“十一五”期间,共申请国家和省科技项目12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贵州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10项。具备全量生产抗震钢,批量生产软线钢、硬线钢、焊接用钢等13个“双高”产品系列30多个钢材品种的能力。
——技改项目整体推进。预计“十一五”共投入技改资金59亿元,是“十五”的1.8倍。完成了高棒线、8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7万立方米焦炉煤气柜、15MW发电机组和6号、7号烧结机等技改项目,推进4号高炉、3号转炉、新高棒线、5号制氧机、干熄焦等项目建设,有序向500万吨钢规模迈进。
发展作纲领创新有活力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统领企业发展全局。近年来,水钢坚持走科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继制定并有效实施了水钢“十一五”整体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节能降耗实施方案、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等。在首钢总公司的领导下,提出了以实施精品战略为主线,把水钢建成“西部长材精品基地”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水钢500万吨钢规模配套项目建设,在提高自身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下功夫、下力气。同时,还借助总公司的资源优势和地方资源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拓宽上游资源采购渠道、优化终端产品销售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谋求单位效益最大化,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推进管理优化,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水钢不断拓展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首先在全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把精、准、细、实的管理工作作为夯实各项工作基础的主攻方向,从细节入手,在管理上求细求严、求精求效。水钢还实施精品管理战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打造水钢品牌。 
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环境、测量管理体系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工作模式,把质量体系管理与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一体化管理的适宜性、功能性。近年来,水钢螺纹钢获国家质检总局免检产品资格、中国质量协会冶金工业分会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水钢钢材商标被授予贵州省十佳著名商标称号。
实施科技兴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水钢把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作为加快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新技术研发。通过与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对赫章片区鲕状赤铁矿、观音山低品位菱铁矿等地方铁矿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研究;并与贵州大学、贵州钢绳厂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性能SWRS82B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2009年,取得了抗震带肋钢筋和光圆钢筋生产许可证,Ⅱ、Ⅲ级热轧带肋钢筋100%按抗震钢筋标准组织生产;“ER70S-6合金焊丝钢开发”等4项科技成果于2010年5月在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的“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会”上获得通过。“十一五”期间,水钢共申请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项目13项,技术创新项目共立项98项,其中新工艺、新技术引进与研究20项,获得国家与省政府资助经费1309.8万元;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11项。在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上,水钢在持续抓好SWRH82B、60号~70号硬线等新品种开发生产的的同时,重点开发生产了冷镦钢、合金结构钢、锚杆钢等高技术含量钢种,初步形成了批量生产抗震钢、焊接用钢、锚杆钢、硬线等13个“双高”产品,共30余个品种的能力。随着工艺流程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的日趋稳定,“双高”产品性能不断提升且实现批量化生产。
展望“十二五”迈步新征程
“十二五期间”水钢将:高举“发展、团结、奋斗”旗帜,遵循贵州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在“十二五”初实现500万吨钢产能规模,较大幅度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活做好非钢产业,更好更快把水钢建成技术先进、品种合理、节能高效、生态环保、效益良好、竞争力强、稳定和谐的“西部长材精品基地”。
年末岁首看今朝,鼓浪扬帆启航程。回顾过去,水钢人欣慰,展望未来,水钢人期待,“十二五”期间水钢将成为工序能力配套,技术装备相对先进,工艺流程顺畅、基础管理扎实、产品结构合理、品种规格齐全,综合竞争实力强的钢铁联合企业。水钢人誓言:“十二五”期间将率先成为贵州省单个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的企业,“十二五”末职工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