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负责细化包钢稀土“十二五”规划项目工作的包钢稀土规划部部长王静很忙。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完成支撑包钢稀土“十二五”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的基本项目体系。“尽量把规划做细点,把项目做实点,为实现产出比最优创造条件。”忙碌之中,王静显得很兴奋,“能为包钢稀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尽心尽力,我感到很荣耀。”
在包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稀土产业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2010年包钢稀土销售收入为52亿元,在5年时间里让其翻一番,靠什么?“我们希望开头的工作紧一点、量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把包钢稀土产业打造成世界级的稀土“航空母舰”,关键是布好局、起好步。2011年,包钢(集团)公司向包钢稀土下达的任务是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包钢稀土要按照60亿元来完成,力争70亿元。
实现稀土产业快速发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生存和发展。稀土行业环保问题是一个关键。今后环保如果不过关,行业生存都是问题,其次才是产业链的延伸。唯有高起点、高速度,才能超水平。如何实现超水平发展?张忠认为,关键是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稀土新材料、新技术和进一步推进联合重组的机遇,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和企业,着重在产业链的填平补齐和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要按照“投入少、质量高、产出快、合作好”的项目建设总要求,加快规划项目体系落实。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让稀土产业“航空母舰”高速起航,为“十二五”经济总量的提升积累后劲。
大发展需要大项目。在产能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关键是做好产业链的延伸。目前,包钢稀土致力于抓住对下游市场控制力强的有利时机,力争把5条产业链都做好。在磁性材料方面,把生产能力从当前的6000吨提高到10000吨,通过核磁共振这一标志性生产线的建成,实现向高科技项目转变。在抛光材料方面,通过对外合作实现5000吨增量,达到10000吨水平。在贮氢材料方面,通过对上游原料的控制和联合整合下游企业,形成4000吨至6000吨产能。在确保这三条产业链做到全国最大的同时,要依托南北合作整合的镝、铽、钇等中重稀土资源和自身荧光级氧化铕的优势,高起点把发光材料做好,并向下游延伸。在催化、裂化材料方面,要瞄准国际技术前三家,通过联合的形式,合作发展,增加效益增长点。另外,要依托“三峰”品牌声誉、本地钢厂电厂市场优势和原料优势,合资合作,把铁合金做大做好。与打造完善产业链同步,还要结合包钢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环保和原料平衡问题,为包钢产业链延伸提供基础保障。
大项目需要大资金和良好的运行环境作支撑。2011年,包钢稀土将依托自治区稀土由包钢专营、稀土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和稀土战略储备上升到国家战略储备等工作的有序推进,使“十二五”发展框架得以高起点搭建;同时要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牢牢把握住今年入选上证50指数提供的良好契机,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