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许多行业受制于产能过剩,各项重要指标均显示行业景气度下滑严重。煤炭、钢铁、以及房地产、机械、家电、造船等上下游行业都陷入整体低迷之中,但唯独汽车行业保持稳步上扬的增长态势,成为经济下滑中的一支独秀。
据统计,2014年1-7月,汽车产销1350.45万辆和1330.17万辆,同比增长9.48%和8.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有所减缓,但仍保持较高增速。其中乘用车产销1118.12万辆和1099.18万辆,同比增长12.22%和11.00%;商用车产销232.33万辆和230.99万辆,同比下降2.05%和3.60%。
数据显示,1-7月,乘用车产销增速明显好于商用车,表明个人消费者购买力强劲。而商用车由于受宏观调控影响,产销低迷,增速明显放缓。不过全年的汽车行业增长率依然可期,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4年中国市场全年需求量约为2385万辆至2429万辆左右,全年销量为2374万辆至2418万辆,增长率8-1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新能源车领域产销量增长迅猛,同比增长了近10倍。
新能源汽车开启爆发模式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严重,汽车排放的尾气又是大气主要的污染源。迫于环保压力,国家从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将其列为我国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一个重要战略领域。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断加码,从中央到地方,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频频传出。得益于政策的落实,国内新能源汽车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2009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汇总
日期 |
部门 |
政策内容 |
2009年1月 |
财政部、科技部 |
对购置新能源车按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价差等因素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其中长度10米以上城市公交车是此次补贴的重点, 混合动力客车最高每辆补贴42万元,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客车每辆补贴分别高达50万元和60万元 |
2009年1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提出在2009—2011年期间形成50万辆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
2009年1月 |
财政部、科技部 |
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这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车、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
2009年12月 |
国务院 |
决定在2010 年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 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
2010年5月 |
财政部、发改委 |
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 |
2010年5月 |
财政部、发改委 |
将原先13个试点城市增加到20个,新增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等7个试点城市。 |
2010年10月 |
国务院 |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决定指出》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
2011年7月 |
科技部 |
电动汽车保有量达100万辆,产值预期超过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的城市数量定为到30个。 |
2011年10月 |
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 |
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并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在个人住宅小区停车位或工作场所停车位配套建设充电桩,配比不得低於1∶1。适当设置专用停车位并配套充电桩。 |
2012年2月 |
财政部、工信部 |
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首批不属于车船税征收范围的车型目录”, 包括纯电动乘用车42款、燃料电池乘用车7款。 |
2012年6月 |
国务院 |
发展规划(2012~2020年)PHEV 累计产销达50 万辆, 产能达到200 万辆,2020 年超过500 万辆。2015年当年产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降至每百公里6.9升, 2020年降至5.0升。 |
2013年9月 |
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 |
从2013年10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实施1.6升及以下节能环保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继续补贴3000元/辆 |
2013年9月 |
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 |
制定了2013-2015年新一批新能源补贴政策及推广计划,纯电动乘用车最高6万元,混合动力最高3.5万元,打破地方政策保护 |
2013年11月 |
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 |
确认28个城市或区域为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 |
2014年2月 |
财政部 |
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2014 和2015 年度的补助标准将在2013 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 和20%。现将上述车型的补贴标准调整为:2014年在2013 年标准基础上下降5%,2015 年在2013 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 从2014 年1 月1 日起开始执行。并承诺上述补贴推广政策到期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补贴政策。 |
2014年2月 |
财政部 |
确定了第二批新增加的12个省份城市为新能源试点城市 |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7万辆,销售2.0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上年全年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数据将不断被刷新。预计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4万辆,与2011年相比翻了四番。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
图1: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单位:辆

2013年初,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要力争完成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50万辆,到2020年,目标超过500万辆。由此可以预见,随着新能源车推广的铺开,其上游产业链亦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新能源汽车支撑钢材市场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增长,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将直接带动汽车用钢的旺盛需求。它的配套基础设施充电站的建设也将带动一部分建筑钢材需求,而充电相关设备又会带动仪器仪表的用钢需求。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其用钢量已占我国总体钢材消费的7%左右。2013年汽车产业用钢总量约为5000万吨,年增长率在7%左右。目前国内自主品牌轿车所用高强钢的比例在50%左右,而超高强度钢或先进高强度钢的比例仅为2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轿车主流车型高强钢的使用比例基本在60%以上,可见我国高端汽车钢市场前景巨大。
以平均每辆车消耗1吨钢材来计算,2015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用钢需求就在50万吨,且这个数字预期还将在“双补”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被不断刷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是500万辆,对汽车用钢的需求就是500万吨。
充电站的建设是新能源车推广的基础,按照之前国家电网建设充电站和充电桩的目标计划:2011-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达到4000座,同步大力推广建设充电桩,初步形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2016-2020年,国网建设充电站目标为达到10000座,全面开展充电桩配套建设,同步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充电站600座,交流充电桩2.6万台,只完成了2015年目标的15%。
与此同时,《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针对公众关心的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配备,也作了明确规定,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由此可见,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我国充电设施的建设将大规模爆发,将对建筑用钢和仪器仪表用钢市场带来支撑。
新能源汽车加速高端用钢转型升级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兴起,无论在钢材需求或是质量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于对汽车的安全和节能等性能的高要求,新能源汽车更加看重车身的轻量化,故对钢材的需求主要是高强、超高强汽车用钢。
由于国内钢企生产的高强度钢在质量稳定性和性能方面,与发达国家钢企的产品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致使我国一些高端车型的关键部件还是要依靠进口。目前,我国仍有30%左右的汽车钢依赖进口。不过,随着汽车轻量化时代的到来,将引领高强度汽车用钢的发展,这也将倒逼钢企升级转型并生产出更高端的汽车钢板。
近年来,国内不少大钢厂开始进军这一领域。领头羊宝钢集团早在2005年开始研究超高强钢,并于2009年4月建成投产一条年产20万吨的生产线,主要生产冷轧及热镀纯锌的高强钢及超高强钢,并生产出最高抗拉强度为1500MPa级别的马氏体钢。其于2010年全球首发第三代980QP钢,2013年全球首发第三代热镀锌980QP钢。
首钢、武钢、本钢紧随其后纷纷研发成功高端汽车板。近年来,各大钢厂接连投建高端汽车板生产线,据钢联资讯统计,新建的产能将在今明两年释放,届时,各大钢企在新能源汽车用钢领域的竞争逐渐白日化。
表1:新建高端汽车钢产线
钢企
|
生产线
|
产能(万吨)
|
投产日期
|
用途
|
太钢
|
高强度热镀锌
|
150
|
2014年底
|
汽车、家电
|
唐钢
|
高强度热镀锌
|
41.6
|
2014年12月
|
汽车
|
鞍钢(重庆)
|
高强度热镀锌
|
45
|
2016年
|
汽车
|
鞍钢(广州)
|
高强度热镀锌
|
45
|
2016
|
汽车
|
鞍钢本部
|
高强度热镀锌
|
60
|
2016年初
|
汽车
|
宝日汽车板
|
第四条高强度热镀锌
|
42
|
2015年下半年
|
汽车
|
安赛乐米塔尔华菱钢铁
|
特殊高强钢
|
150
|
2014年6月
|
汽车、家电
|
汽车产业的革命变局对钢铁行业来说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推广将引领高强度汽车钢的发展趋势。当下,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依靠行业自身淘汰落后产能步履艰难,下游终端的技术革命将倒逼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做精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