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首钢长钢9#1080m3高炉护炉操作实践.doc
首钢长钢9#1080m³高炉护炉操作实践
侯毅磊, 李迎辉
(首钢长治钢铁公司, 山西 长治 046031)
摘要:对首钢长钢9#高炉护炉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优化装料制度、合理控制冶炼强度、增加含钛球团用量等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炉措施,稳定了冷却壁水温差,并很好地处理了高炉生产与炉缸安全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护炉; 冶炼强度; 冷却壁水温差
1 前言
高炉长寿是现代高炉追求的目标,高炉长寿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大量事实表明,影响现代高炉一代炉役寿命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的效果:一是高炉大修设计或新建时采用的长寿技术,如合理的炉型、优良的设备制造质量、高效的冷却系统、优质的耐火材料。二是良好的施工水平。三是稳定的高炉操作工艺管理和优质的原燃料条件。四是有效的炉体维护技术。
实践及理论证实,高炉炉缸炉底的侵蚀,主要是由于陶瓷杯被侵蚀严重,铁水渗透到碳砖中,使碳砖脆化变质再加之炉缸内铁水环流的冲刷作用而形成的,另外死料柱直接沉降在炉底上,减小了死料柱与炉底之间的铁流通道,降低了炉缸透液性加重了铁水环流缩短了炉缸炉底的寿命。
2 首钢长钢9#高炉炉缸侵蚀状况
首钢长钢炼铁厂9#高炉有效容积1080m3,设计利用系数2.7t/m3 ·d,日产生铁2900吨,年产量105.84万吨,一代炉龄为12年,设有2个铁口,20个风口,九高炉于2009年6月28日投产,截至2013年8月运行四年零两个月,共产生铁522万吨,单位炉容产铁量达4834吨。投产至今,高炉利用系数平均3.14t/m3 ·d。2009年燃料比511kg/t,2010年煤比192kg/t, 2011年利用系数3.47 t/m3 ·d,分别为历年来最好指标。9#高炉采用陶瓷杯碳砖综合炉缸,水冷炉底。炉缸冷却为中压水,水压0.50MPa,炉缸一到三段冷却总水量约1000m3/h。炉缸基本构造如图所示:

图1 炉缸砌筑简图
炉底为五层碳砖和两层棕刚玉砖,碳砖厚度400mm,棕刚玉砖厚度345mm。炉缸侧壁为超微孔碳砖和刚玉砖。
九高炉投产后在较长时间内,炉缸热流强度整体上维持三段冷却壁略高于二段的趋势,三段平均维持5000 kcal/m2·h,二段平均维持4000 kcal/m2·h。随着炉役增加,炉缸热流强度也随之逐步升高。2011年10月二段冷却壁热流强度平均突破5000 kcal/m2·h。2012年5月,炉缸二段冷却壁热流强度整体较之前明显上升,6月份二段热流强度水平开始超过三段热流强度,10月份二段9组冷却壁热流强度突破8000 kcal/m2·h,改高压水后,冷却水流量由中压水时的17t/h提高至28t/h,之后热流强度得到控制,维持在7500 kcal/m2·h左右。
炉缸二段17组冷却壁(18#风口下方)热流强度于 2013年1月30日升高7900 kcal/m2·h,改高压水后,降至6500 kcal/m2·h,4月1日升高至7400 kcal/m2·h。4月22日升高至8300 kcal/m2·h,5月6日升高至8800 kcal/m2·h。6月14日热流强度升高至10020 kcal/m2·h,并且8.2米L点热电偶(内环)温度升高至342℃,超高2012年12月该点历史最高温度329℃。2013年6月16日14:00热流强度升高至10750 kcal/m2·h,8月19日重点监测部位热电偶温度继续上升,7.4米17组竖缝处为125℃,6.9米4/5#风口处温度为118℃,同步二段热流强度也升高至4#9478 kcal/m2·h、13#8959 kcal/m2·h、17A10299 kcal/m2·h、17B10430 kcal/m2·h。
1)侵蚀模型截图(黄色的线指示剖面方向)

图2 17组冷却壁方向

图3 约为9组冷却壁方向
3 采取的护炉措施
1) 稳定的热制度和合理的造渣制度。
①稳定充足的炉温。操作方针规定炉温的控制范围是0.45-0.65%,并严格四班操作,确保炉温稳定。
②合适的炉渣碱度。炉渣碱度控制在1.13-1.19.生铁中S控制在0.020-0.040%
2)优化下部送风制度。
调整风口尺寸,缩小风口进风面积,风口孔径从450*125 mm缩小至460*115mm,并采取堵18#风口措施;将4#风口由斜125mm*450mm(斜5°)调整为直120mm*480mm 。
3) 炉体灌浆。
6月27日在炉缸二段、三段开孔及安装灌浆头共计14个,灌浆量2.86t;炉腰及炉身下部七段、八段、九段也分别灌浆。
4) 加强监测,增设临时热电偶。
在2011年安装9支热电偶的基础上,另安装4支临时热电偶插入深度250—280mm,位置:7.4米17组冷却壁、7.4米16组冷却壁、6.9米16组冷却壁、7.3米4组冷却壁。
5)增加冷却水流量,加大冷却。
对热流强度较高的冷却壁由之前的中压水改为高压水冷却。目前对热流强度最高的4组、17组冷却壁采取了单拆措施。炉缸二段水量由1000t/h增加至1150t/h。
6)合理控制冶炼强度。
采取控制冶炼强度是炉役后期护炉最安全有效的手段,炉体温度及水温差与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炉体温度及水温差也随之上升,因此9高炉风量由之前3250m3/min控制至3050m3/min左右。
7)增加高钛承德球比例,将铁水中钛控制在0.10-0.12%,提高入炉钛负荷,减缓渣铁对炉缸的侵蚀。
4 护炉工作取得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护炉措施调整,目前炉缸二段4组、17组热流强度稳定,各重点监控热点偶温度呈下降并逐步稳定状态,4组处临时热电偶83℃,17组处临时热电偶81℃,8.2米L点207℃,K点148℃。
炉缸一段最高1#1978 kcal/m2·h,最低15#1461 kcal/m2·h。炉缸二段最高17#B7855 kcal/m2·h,最低6#4364 kcal/m2·h。炉缸三段最高19#8474 kcal/m2·h,最低11#4010 kcal/m2·h。
铁口两侧冷却壁热流强度现为:
表1 铁口两侧冷却壁热流强度
|
1#
|
19#
|
14#
|
15#
|
二段
|
6671
|
6812
|
6748
|
5101
|
三段
|
8341
|
8474
|
6077
|
6160
|
表2 2013年6-12月生产指标情况
月份
|
产量
(t)
|
利用系数(t/m³d)
|
焦比
(kg/t)
|
煤比
(kg/t)
|
燃料比(kg/t)
|
6
|
96606
|
2.995
|
347
|
175
|
541
|
7
|
93343
|
2.788
|
359
|
170
|
551
|
8
|
103406
|
3.111
|
350
|
168
|
531
|
9
|
98237
|
3.032
|
335
|
176
|
536
|
10
|
95760
|
2.871
|
341
|
177
|
544
|
11
|
95067
|
2.934
|
347
|
168
|
540
|
12
|
94848
|
2.833
|
353
|
180
|
560
|
5 结语
一代高炉寿命取决于炉缸状况,随着高炉冶炼的强化、炉顶压力的提高、低硅冶炼、碱金属危害和硫负荷增加铁水含硫偏高,维护炉缸的重要日益突出。所以必须加强高炉操作管理和采用精料方针,减少碱金属等有害物质入炉,确保高炉长寿,实现高炉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