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吨钢赚的钱还不够买一根冰棍,钢铁行业正在走向‘寒冬’。”省内一些钢企负责人直呼: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再加上铁矿石高价位、钢材低价格的双重挤压,吞噬了本就微薄的利润。与此同时,在防治大气污染的环保压力下,我省到2017年底压减6000万吨产能的硬指标,更让整个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依靠创新,寻求‘质’的突破,是钢企突围的根本之策。”日前,在唐山举行的由中国科协主办、省科协等单位承办的,以“打造绿色钢铁,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上,13位院士专家认为,圈内的同质化竞争是钢铁行业寻求突破的难点,如何依托自身优势,以差异化思路寻求核心竞争力突出、利润空间更大的产业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矿石涨价—利润缩水”,成本困局如何破
——改变“吃”精料传统,创新工艺设备利用性价比高的低品位矿石
“矿石资源受制于人,带给钢铁企业成本上的巨大压力。”论坛上,多位专家忧心忡忡。
“铁矿石是钢铁的主要原料,占钢材成本的60%左右。”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介绍,目前我国60%以上的铁矿石需要依赖进口,近年来在钢材价格连年下跌的情况下,进口铁矿石价格却大幅上涨。
相关材料显示,以1994年4月的铁矿石和钢材价格为标准,以100为基数,那么今年的钢材价格已经降到102左右,几乎跌到20年前的水平。而与此同时,铁矿石价格却一路高歌猛进,最近已经涨到400-500,20年间上升了四五倍,最高时甚至高达6倍。
钢材市场低迷的背后是铁矿石价格处于高位的现状。“矿石涨价由供求关系决定,一定时期内这种状况难以改变。”一些专家还关注到全球铁矿石资源供给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进口矿石品质趋降,有害元素含量有所提高,对配矿建堆及烧结、炼铁等后续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产的难度和压力。
“需要转换思路,改变只能‘吃’精料的传统观念。”针对新的资源供应形势,河北钢铁集团战略研究院院长李毅仁认为,钢铁企业应立足自身,通过技术创新,改善工艺设备,拓展其对原料矿石的适应范围。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的观点与此殊途同归,“还是要通过合理利用国内矿产资源,来降低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他介绍,目前,我国铁矿已查明资源储量744亿吨,总量不小但品位较低。从价格上来说,2012年国内磁铁精矿制造成本约为450元/吨,要比进口铁矿石动辄近千元的价格节省近一半成本。“如果这些资源能实现技术上的合理利用,就可以大大提升钢铁企业的生存能力。”
“利用技术创新化解矿石成本压力,韩国浦项公司的低成本制造理念值得我省钢企借鉴。”李毅仁介绍,目前浦项公司已在全球锁定了二十多家性价比较高的低品位矿,下大力量从改进设备和工艺做起,用低品位矿的经济料代替高品质、高品位的精料,同样生产出高水平的产品。“算算综合账,虽然改进设备和技术需要支付一定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大量的原材料成本可以降低,这样的买卖稳赚不赔。”
“粗放式发展的钢铁业,必须要通过技术革新扩展利润空间。”王义芳表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废钢的积蓄量会与日俱增。二十年后,废钢会成为铁矿石的最理想替代品,成为炼钢的主要原料。“无论怎样,减少对铁矿石的高依赖度,技术创新是绕不开的命题。”
“追高模仿—产品趋同”,群蜂效应如何解
——用“技术差异”营造核心竞争力,依托自身特色做强自身特色
“卖得好—被模仿—竞相压价—全行业利润降低,一味模仿带来的弊端已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刘玠认为,众多企业在一个层面上进行同质化竞争,成为钢铁行业一大顽疾。
以汽车板为例,相关资料显示,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汽车板生产厂家仅有宝钢一家。但时至今日,国内产能在1000万吨以上的钢企,很多都有上汽车板的打算。
“目前的产品开发,很多是看别人生产什么产品畅销,就回来拷贝国外钢号、拷贝别人的生产线,这样做的结果是永远比别人晚半拍。”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唐荻表示,钢企转变发展方式,一定要摒弃“跟风”的习惯,用“技术差异”营造核心竞争力。
对于唐荻的观点,李毅仁表示认同:“我们所说的技术差异,是要根据各个用钢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用钢需求升级,来推进钢企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打比方说,看到别人生产汽车板利润高,就一窝蜂上马汽车板生产线,模仿别人的技术和产品,这样虽然你和自身相比有技术创新,但却和其他钢企又形成了新的同质化竞争。”李毅仁解释说:“但是如果你瞄准汽车企业对于汽车板更高强度、更轻重量、更具经济性的要求,在其他企业只能生产出满足油耗百公里8个油的汽车板时,超前研发出适应百公里耗3个油甚至更高标准的产品,这样你就会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位。”
“技术差异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走高端路线。”李毅仁说,目前国内钢铁行业85%的产品都是普通产品,但是河北钢铁集团就在螺纹钢上做出了大文章,在国内率先生产高强度抗震钢筋,具备了高强钢筋品种、规格最全的产品技术优势。“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用户需求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的路子。只要你跑得快,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用户,无论是普钢还是特钢,都能在差异化竞争中占得先机。”他介绍,今年以来,该公司已有超过百万吨的高强钢筋打入台山防城港核电站、港珠澳大桥等51项国家重点工程。
此外,还要寻求地区规划中钢铁的特色需求,打造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对于不同钢材产品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并不是一味追求高精尖就能赢得更多用户,钢企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特色需求研发不同产品。”他解释说,比如说东部地区高端制造业发达,就会对高精尖的产品要求更高;而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则会更加关注成本。
“闷头生产—市场冷淡”,创新错位如何变
——实现从制造向服务转变,满足企业个性化用钢需求
“希望有企业能帮我们研发适用于输电线路特点的耐大气腐蚀钢。”“我们亟须钢企提供汽车板拉伸试验数据,希望能共同研发此类产品。”论坛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用钢大户纷纷向钢企发出合作邀请。
“如果钢铁企业能抓住这样的需求,产品怎么会没有市场?”王义芳认为,从产品不愁卖到几乎每一个品种都趋于饱和,钢铁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面对这样的变化,大部分钢企依然闷头搞生产,根本不问用户需要什么。生产和市场错位,成为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短板。
“微利时代的到来,需要钢企更加关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做好从材料生产商向材料综合服务商的转变,通过服务赢取更多市场。”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总裁谢蔚认为,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寻找策略,通过改善产业链中产品研发、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用户服务等每一个环节,获取更高附加值。
邯钢把自己的配送中心建到了美的的生产基地旁边,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等环节都与用户同步进行。原来只给用户整卷钢板,现在则是直接剪裁并冲压成可以应用的零部件,方便用户使用。李毅仁认为“这体现了主动服务客户的思路转变”。
宝钢则通过跨界面、跨行业、跨企业的通力合作,满足用户的高要求,以此占据行业竞争制高点。“真的没有想到,宝钢能在短短7个月内,生产出中国第一根镍基合金油套管,并实现市场占有率100%。”宝钢规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海平说,中石化物装部向宝钢提出镍基合金油套管国产化的需求后,宝钢研究院负责产品开发等基础研究,中国石油大学负责镍基合金油套管高酸性腐蚀机理研究,浙江久立集团负责热挤压设备试验。
“事实证明,这些面向特定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并不会白费工夫,可以大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专家们认为,服务所带来的价值,甚至要超过钢企普遍较为重视的传统钢铁制造和产品生产,“钢铁企业应转变思路,结合创新传统服务模式,更有针对性地实施产品研发,以满足下游行业不断增长的超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