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减少4号高炉风口小套损坏的措施.doc
减少4号高炉风口小套损坏的措施
钟健华,钟波,许勇新,关江锋,欧奕秋
1 前言
柳钢4号高炉有效容积2000m3,共设有26个风口,从2008-05开始投入生产。由于炉况波动,煤粉磨损,风口小套水温差偏高等原因,风口小套损坏较多。其中,风口熔损所占的比例最高。根据2011年所更换的风口小套的统计,共烧损108个。为此,2012年开展攻关,大大减少风口小套的损失。
2 风口破损的原因分析
(1)高炉操作炉型不合理。由于炉料贫化,低炉温,高硅高碱度作业,冷却器漏水,休慢风等影响,造成炉缸钝化;加上铅锌的影响,造成风口中套上翘,边缘气流发展,渣皮脱落易造成风口小套直接与高温铁水接触时被烧损。
(2)喷枪结构不合理。由于风口上翘,煤枪烧损未能及时更换等原因,煤粉离开喷枪后改变运行轨迹始点靠向风口对面内壁,极易与风口碰撞,从而造成风口损坏。
(3)风口冷却强度不足。4号高炉风口小套的水温差长期维持在9℃~11℃,明显高于全厂其他高炉(5℃~7℃)的水平,局部过大的热流强度易造成风口的瞬间熔损。
3 减少风口小套损坏措施
3.1 冶炼措施
3.1.1 提高焦炭质量
加强焦炭的质量监控,要求4号高炉焦炭的CSR%>59,CRI<35;M40 >80.0 ;M10 <7.0 ,以改善焦炭在回旋区的透气透液性能。
3.1.2 合理的操作炉型
(1)装料制度的合理
从2011-12开始在装料制度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在保证边缘与中心气流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取消中心加焦,并逐步扩大批重量,稳定气流,料面形成平台加漏斗的模式;到2012年11月底,采用往复布料,并增加了布料的环数,使边缘与中心的气流更加稳定,煤气利用进一步提高,不仅稳定了渣皮,同时保证了炉缸的热量。其演变过程为:P392 37 2352 322 292↓K402 38 2362 33 230 127 1122↓ →P392 36 2332 302 273↓K393 36 2332 302 272 221↓→P392 36 2331 301 282301 33 1361↓K403 38 2361 33 130 1252331361↓。
(2)稳定合理的送风制度
正常冶炼根据与原燃料相对应的风量为238000~248000m3/h,以保持有足够的风量吹透炉缸,改善风口回旋区空间的活跃程度。同时利用检修的机会,全部更换为Φ115mm,斜5°的风口小套,并及时更换上翘的风口中套,保证了初始气流的合理分布,以使回旋区的下缘低于风口下缘。这既有利于活跃炉缸,又可避免铁水与铜体的接触。
(3)合理的热制度,造渣制度
在热制度的管理上,根据柳钢的原燃料的冶金性能,以确保物理热在1490℃~1520℃的前提下,控制生铁w(si)在0.40%~0.70%,炉渣二元碱度R=1.05~1.20,良好的渣铁热焓有利于渣铁顺利排出,大大活跃炉缸。
(4)加强出铁炉前管理
根据炉料日益贫化的状况,采用稳定的铁口深度(2800~3000mm),采用Φ55mm的钻头,采用东西两边铁口无间断出铁,铁流速度控制在4.5t/min,及时排尽渣铁,使出铁速度大于冶炼速度,始终保证渣铁的低液位冶炼。
(5)降低设备休慢风率
在设备管理上,抓好设备基础管理,开展设备区域专人负责制;加强重要设备的点检,监控和维护,实行定修制度,开展设备零故障攻关。开展应急演练,使设备故障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2012年休、慢风率分别下降到0.79%和1.81%。
3.2 风口操作管理
(1)降低风口小套的水温差
从开炉生产,4号高炉风口小套水温一直在高位运行(水温差8℃~10℃),远高于其他高炉(4℃~6℃)的水平,风口小套水温差过高易使其前端头外表面温度过高而熔损。从2012-05开始,对风口小套使用的高压水路进行改造,由原来高压水供炉顶气密箱和风口小套该为专供风口小套使用,同时对风口小套进出水管的管径由Φ45mm扩大至Φ50mm,风口小套的水流量由原来的25m3/h提高到30m3/h,水温差降低至5℃~6.5℃,其中对15#风口小套的空腔也进行扩大,其水流量和水温差分别为35m3/h和4.7℃。
(2)提高净环水质
给高炉的水槽、水箱加装盖板,减少杂质进入净环水系统;对净环系统定期定量加药;利用检修机会清理水池沉淀物,进一步提高了水质。
(3)调整喷枪位置。在使用喷枪前,根据喷枪在风口的位置制作一些稍弯曲的喷枪头,可灵活调整枪头使其在风口中心。缩小喷枪与直吹管的夹角到7°。
4 结语
提高焦炭质量,保持合理的操作炉型,扩大风口小套进出水管,降低风口的水温差,及时调整喷枪位置避免喷吹物磨损小套等措施,能降低风口小套的损坏,使高炉冶炼获的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注:冶金之家原创文章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