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钢铁行业召开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中职协冶金分会调整充实大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大企业分管人力资源工作的领导、培训部门和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负责同志,大家共同研究和交流在全行业面临当前困难、又要转型升级情况下,怎样进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能与转型升级同步,转型升级也是不可持续的。
这次会议的重点是:提高对转型升级中人才战略的认识,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重点研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略,交流宝钢等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明确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中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把技术与技能紧密结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人才开发的重大任务之一。
借此机会,我讲三个问题:
一、中国钢铁工业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已经凸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性
伴随着工业的出现,便出现了能工巧匠,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靠手推肩扛的时代,出大力、流大汗能出生产力,现代化的装备,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钢铁工业经过60多年不懈努力,很多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在中国的工业领域中也是走在前面的,经过不断淘汰落后,我们的硬件在不断精良。好的设备能否充分发挥其性能,能否生产出好的产品,能否有好的效率,各企业实际的差异性还是比较大的,生产组织功底是不一样的。宝钢的产品质量得到公认,他们在这两年同样困难的大环境下,效益还比较好,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有增无减,关键的一条,是他们在线职工岗位操作的整体技能功底保证了产品质量,这个功底非一日之功,是长期培养磨练形成的。
我们现在有的用先进的设备生产不出优质的产品,一流设备生产二、三流产品;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些企业还没有解决好,用户因此宁愿进口。说明有了好的设备,生产操作层的技术、技能水平必须随之匹配,已经成为决定钢材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对职业技能的重视和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已经迫在眉睫。现代化企业,必须有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
现在,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不好,急躁与浮躁共存,需要的是冷静思考。一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现状,国际经济环境不具备条件,国内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没有形成,内需没有明显扩大,靠投资拉动的财政可持续性和金融风险需要防范,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受到挑战,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性转变,体制机制还没有理顺,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化解。因此,高速度发展思维必须调整,短期内挣大钱的年头已经过去。我们不要指望靠国家经济刺激政策一朝又春色满园,刺激政策的短期行为也有教训。二是要以回归原点的心态,扎扎实实地再图发展。不管怎么样,中国以后若干年每年消费6亿多吨钢,钢铁行业终究是绿色产业,我们没有走到尽头,但产能规模扩张已近尾声。调结构、转方式是必须的,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走一个阶段。在转型升级中如何走好,需要新的智慧,关键要走扎实,脚踏实地,步步放心。还是把劲用在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上,牢牢抓住质量、效益四个字,把劲用在提高自身上,做强内功,如果管理层、操作层都是一流的,那企业也是一流的。我们进行转型升级,必须同时考虑员工素质的升级,不仅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不能短腿。我们有些企业结构布局、淘汰落后已经进行的很好,一些新建的厂也是优化的,要善于用好已有优势,在炼内功、提素质上捷足先登,设备越好、越先进,越要重视实作培训,提升技能水平。本来这些年的高等教育有重视学历、忽视技能的现象,我们企业在提升职工技能方面要下更大功夫。
二、要学习借鉴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新经验
这些年,企业和行业普遍重视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一些企业从理念到运作比较突出,他们的经验应在行业推广。
宝钢长期实践探索了工业化与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步发展建设问题。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着力培养操作精准、能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高技能人才。宝钢现拥有技能人员7.9万人,其中钢铁主业7.2万人,高级工以上3.3万人,占技能人员的40%;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6.8%。宝钢劳动生产率高,技能人才创新创效显著,平均每天有4件专利产生,其中48%是由一线职工创造,50%的企业技术秘密由一线职工完成,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宝钢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武钢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员工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一是建立职业发展通道,把操作岗位划分为三个层级七个序列,形成等级晋升和薪酬晋升的发展通道;二是建立特别表彰奖励制度,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公司突出贡献奖的评选范围;三是特别培养支持,选派脱产学习,参加高端研修,支持参加项目攻关等;四是特殊薪酬、福利激励。
太钢探索出了“五双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法,即:“双边管理、双纲导教、双师执教、双堂施教、双向考评”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培养模式。太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也涌现一批人才。
很多企业注重发挥技能和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宝钢有107名高技能人才纳入上海市首席技师培养选拔千人计划;唐钢郑久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首批50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之一。太钢刘国栋攻克了国内不锈钢薄板轧制的多项操作技术,光荣的当选了党的“十八大”代表。首钢王文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国家工程系统优秀焊工、首都劳动技能勋章、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他们在建立工作室,带徒传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钢铁协会通过举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推动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已成功举办了6届,每一届都不断地创新,在“马钢杯”第六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明确提出了技术与技能的紧密结合。行业技能大赛一是激发了职工学习技术钻研技能的积极性,各个企业普遍加强了赛前培训,每届大赛都能带动全行业数十万员工参加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二是搭建了企业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选手之间架起了学习沟通的桥梁,大家场上比武,场下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三是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钢铁行业6届技能大赛共有89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其中4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540人获得“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四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更加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了行业职工整体技能水平。
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为高技能人才的岗位培训、职业教学、职业鉴定和技能大赛开辟了新的途径。针对冶金行业大生产大装备的特点,进行仿真模拟技术开发,先后在烧结、炼钢、轧钢、行车等工序进行仿真模拟实作。“马钢杯”第六届行业大赛首次在高炉炼铁、干法熄焦竞赛工种采用了仿真模拟技术,在不影响生产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竞赛选手能身临其境的完成现实生产工况操作,进行故障排除,全面考核选手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操作水平。现代仿真模拟技术为高技能人才岗位培训和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实施技术和技能紧密结合的人才方略,做到转型升级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同步发展
从现在到2020年,是中国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同步提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比以往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和作用,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技术与技能紧密结合,实施好这一人才方略。
1.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造就高技能领军人才。
把技术与技能的紧密结合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培养大批掌握精湛技艺的拔尖人才,在高技能人才队伍中造就领军人才。全行业要有这种紧迫感和自觉意识,从战略的高度,从创新驱动发展出发,加强这支队伍建设。促进高技能人才与科技人才紧密合作,参与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鼓励员工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创造;鼓励员工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建立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使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领军人才能够覆盖在线的关键技术领域和关键岗位。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
2.建立现代培训体系,有效利用企业和社会培训资源。
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企业、行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紧密联系合作,企业间相互借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企业要加强在岗职工的技能培训,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行业要抓高技能人才培养信息交流和推广,组织在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传授他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组织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要积极利用行业内外的教育培训资源,以国际化视野,以开放的胸怀,借助和利用国际、国内高水平的教育培训资源,培训企业急需的高端人才。
3.以技术和技能相结合的理念,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
现代化钢铁企业需要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创新理念与创新能力的知识型技能人才。技术和技能相结合的理念要打破传统的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分割开来的模式,又要有各自的侧重点,岗位技能人才要重点培养职工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岗位技能革新创新能力,培养成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改变传统的培训方法,注重传授创新理念、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传承创新技艺。要积极争取建立国家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带动企业内部技能人才基地的建设;要建立技能人才培训网络,围绕钢铁主业做强和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满足培训定制化、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需求;要积极推广仿真模拟技术在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技能鉴定、职业大赛的运用;进一步开展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做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冶金部分)的修订工作,夯实基础,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冶金分会要创造性开展工作,进一步凝聚行业力量,依靠企业,宣扬典型,推动工作。
由于职业技能和培训比以往更重要,所以对中国职协冶金分会的领导力量进行了加强和调整充实,目的就是要把行业培训、职业鉴定、行业大赛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进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合力。希望冶金分会要深入企业,加强对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研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增强分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冶金分会要进一步依靠和发挥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体作用,善于总结、推广企业先进经验,为企业搭建平台,发挥行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企业也要关心、支持冶金分会的工作,加强工作的沟通与联系。总之,要把全行业力量调动起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共同努力开创钢铁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同志们,让我们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投入更大的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质量、效益型转型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