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柳钢3号高炉炉缸堆积的形成和处理.doc
柳钢3号高炉炉缸堆积的形成和处理
蔡毅龙,黄日清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柳钢3号高炉在炉料贫化的条件下,炉缸堆积的形成过程、原因分析,以及处理方法。
关 键 词:高炉;炉缸堆积;焦比;炉芯温度
1 前言
柳钢3号高炉于2009年8月停炉扩容大修,有效容积从750m3扩大到1500m3,并于2010年3月1日建成投产,高炉采用了串罐式的无钟炉顶,22个风口的配置(11个Φ125mm+11个Φ120mm,长度均为450mm的斜5℃风口),炉前设2个铁口、储铁式大沟,受场地限制,只设了2个罐位、2个摆动流咀,槽下设4个焦炭仓、5个烧结仓、2个球团仓、2个生矿仓,皮带上料,全封闭的软水密闭循环系统,炉腹炉腰采用3层铜冷却壁,并创造性增加一根回水围管,以便于后期炉役的查漏工作。
2 概述
2.1 炉缸堆积的形成过程
由于严峻的市场形势和成本压力,柳钢的原燃料条件在进入2011年以后下降明显,与2010年的第四季度相比,高炉的经济技术指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加上年修时间的拖后,设备故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导致高炉的休慢风率上扬,作业率下降,这一点对3号高炉影响明显。据统计,从2011年元月份到3月份,由于设备故障导致高炉慢风1小时以上的次数有6次,导致高炉休风的有5次,严重干扰了高炉的冶炼进程、钝化了高炉炉缸的活性,尤其是2011年3月19日白班因上料上密阀故障休风,出现了超过6米的深亏料线,在送风后炉况恢复不顺,出现了持续将近2个班的低炉温,最低铁水温度在1420℃左右,在3月20日白班由于均压管堵塞无法正常上料,又休风将近7个小时处理,导致炉芯温度(5.175m处,第二和第三层炭砖之间)从最高的333℃一直跌到最低的297℃,至此炉缸堆积形成。
2.2 炉缸堆积形成的表现征兆
3号高炉炉缸堆积形成以后主要表现出了以下的征兆:(1)炉芯温度下降幅度大,从最高的333℃跌到最低的297℃;(2)东铁口深度自动增加,烧氧的次数多;(3)铁口出铁的时间缩短,开口次数增加,炮泥消耗大;(4)出铁过程铁水温度变化大,前面低后面高;(5)东西铁口铁水温度差超过20℃以上;(6)铁水的化学热和物理热不匹配;(7)炉内风压不稳,上部气流乱,一堵铁口即受憋;(8)加风、加氧都也跑不足料批。
2.3 炉缸形成堆积的原因分析
3号高炉炉缸堆积是逐渐形成,主要原因如下:(1)焦炭强度的下降和矿石品位的下降使高炉的透气透液性下降,抗干扰能力差(见表1和图1);(2)设备故障多、高炉休慢风率高(尤其是3月份,正是炉缸堆积形成的时候),作业率下降,导致高炉冶炼强度下降(2011年前4个月的休慢风率见图2);(3)出现了持续长时间的低炉温,导致冷渣铁堆在炉缸里出不来;(4)产能明显下降后没有及时调整煤比,仍然保持了180kg/t以上的高煤比,过多的未燃煤粉导致炉缸进一步钝化;(5)出现了明显的炉缸堆积后,没有及时加足够的洗炉剂,导致洗炉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无法达到以时间换空间。
3 炉缸堆积的处理措施(5.175m处炉芯温度的前后变化见图3)
3号高炉形成炉缸堆积后,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定风压操作,P热压≤0.340MPa确保高炉的稳定顺行;(2)缩小批重,保证上部透气;(3)加足够的综合洗炉剂,确保生铁含[Mn]在0.8~1.2%之间;(4)生铁含[Si]在0.5~0.8%,物理热1490~1510℃;(5)减少未燃煤粉,吨铁煤比控制在160kgt以下;(6)适当降低顶压,保证足够的进风量;(7)由于风口面积偏大明显,将6个直径125mm的风口更换成了直径120mm的,使鼓风动能从120kJ/s增加到了133kJ/s。(见表2)
4 建议及对策
3号高炉炉缸堆积的处理经历了1个多月的时间,损失是比较大的(与2010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对比见表3),其中可借鉴的东西不少,主要有:
(1)炉缸堆积的形成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如这次堆积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深料线后补焦不够,造成连续两个班的低炉温,因此日常操作一定要杜绝低炉温,出现亏料一定要加够焦炭,没有把握时宁多勿少,用一句炼铁行话话概括:炉子只有冷死,没有热死。
(2)与此相反,炉缸堆积的消除相对形成来说过程则较长,一定要有耐心,措施要到位,这次炉芯温度下跌后,错误地以为是仪表问题,而没有全面地分析(如跑料情况、铁口异常情况、铁水东西面温差及出铁前后温差等),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3)出现炉缸堆积后,要及时加洗炉剂洗炉,当堆积原因不是完全清楚时则进行综合洗炉,也就是萤石和锰矿一起加,且量要够,否则会延长洗炉的时间,一般来说,生铁中含锰量要达到0.8~1.2%,萤石则是按吨铁渣量的4%来配,约为25kg/t矿批。
(4)出现炉缸堆积后要定压操作,标准是料要走均匀、顺畅,否则要及时缩小批重,正常生产时批重的大小以与日产的比值在0.8~0.9%之间为宜。
(5)出现炉缸堆积后,煤比要控制在160kg/t以下,太高则会越洗越堆或者效果不明显。
(6)日常操作炉型的监控才是我们以后的工作重点,当出现炉芯温度下降较多时,要及时主动地进行适应性洗炉,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7)由于炉底冷却水与背部冷却管串联,导致无法控制炉底冷却水量,延误洗炉进程,有机会要把这两部分水分开,便于以后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