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略钢3号高炉420m3开炉达产实践.doc
略钢3号高炉420m3开炉达产实践
车敏
(陕西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铁厂)
摘 要:略钢420m3高炉采用串罐式无料钟炉顶、仿“卡鲁金式”热风炉、陶瓷杯炉底、全覆盖薄壁炉衬、皮带上料、冷却水高低压分段供应、雷达探尺、干法除尘、十字测温装置和料面成像仪。通过采用合理的开炉方式和参数、选择科学的配料方案,高炉实现顺利开炉,并迅速达产。
关 键 词:高炉;开炉;达产
1 概况
略钢3号高炉上一代炉容300m3,于1996年5月投产,一代炉役寿命12年,共产铁269万吨,于2008年停炉扩容大修。新一代3号高炉(420m3)于2009年6月28日建成投产。
扩容后高炉设计采用了部分新技术、新装备:仿俄罗斯“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空气预热、干法除尘、皮带上料、串罐式无料钟炉顶、十字测温装置和料面成像仪、雷达探尺、炉底和炉缸采用自焙炭砖一复合棕钢玉陶瓷杯砌体砌筑,全覆盖薄壁炉衬。
2 高炉采用的新技术

2.1 高炉本体
设计14个风口、2个渣口、1个铁口,炉底、炉缸部位采用光面冷却壁、材质为低铬铸铁;炉腹、炉腰、炉身下部采用全覆盖镶砖冷却壁,材质为球墨铸铁镶砌烧成铝炭砖,炉身上部设两层C型镶砖冷却壁,炉喉钢砖采用条形吊挂钢砖。炉体及风渣口冷却水采用高、低压工业水循环供应。
2.2 槽上
焦炭通过矿槽系统振动筛分粒,焦丁打入专用料仓,装料时与烧结矿混合进入高炉,实现了焦丁闭路循环、回收利用,焦粉送烧结使用。入炉原料全部由皮带输送。
2.3 炉顶设备
采用HYWZ450—C型串罐式无料钟炉顶,料罐有效容积12m3,炉顶设备的均压采用净煤气冲压,设2台TCA自稳速交流变频驱动链式探尺和TKFL—45雷达探尺。
2.4 热风炉
建有3座“卡鲁金式”热风炉,燃气为100%高炉煤气,单预热助燃空气,设计最高风温1200℃,平均1100℃,每m3高炉加热面积112.8m2。蓄热室采用F40mm七孔格子砖,炉篦子采用梅花型耐热铸铁,拱顶及大墙上部高温区内层砖衬采用低蠕变高铝砖,燃烧器部位采用瑾青石质莫来石砖,热风炉下段采用高铝砖或粘土砖,各阀门全部采用液压传动。
2.5 煤气除尘系统
高炉煤气除尘采用干式低压脉冲布袋除尘器。滤袋材质为nomex高温合成纤维针刺毡,总过滤面积4664m2,最大过滤负荷22.09m3/h.m2,经过处理后煤气含尘量≤7mg/m3。
2.6 炉前及铸铁设备
铁口左侧设有一台TD100液压泥炮,泥缸有效容积0.16m3,推力1000KN,一台KD—ⅡA型液压开铁口机,出铁场安装一台Q=10t、LK=13.5m桥式起重机。配套建设水平长度为60m的双链带滚轮移动式铸铁机一台,最大生产能力2200t/d。
3 开炉前的准备
3.1 通风、通水试漏
为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漏风、漏水现象,我们分别对热风炉、高炉本体及煤气系统进行了严格的、有计划的漏风、漏水检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了处理,杜绝了由此而造成的休风。
3.2 热风炉烘炉
烘炉周期为7天,先期采用木柴等易燃物,用自然通风的方法将拱顶温度缓慢提高到150℃,然后使用高炉煤气分阶段逐步将拱顶温度提高到1200℃。
3.3 高炉烘炉
在热风炉烘炉完毕,高炉、热风炉、煤气除尘系统试漏和试压合格,缺陷得到处理,高炉冷却设施通水正常后高炉由热风炉送热风开始烘炉,升温、保温、降温均以渣口埋设的热电偶检测数据为准,风温调节以混风阀和冷风阀做为调节手段,初始风量300m3/min,烘炉共用时6天。
3.4 员工培训
无料钟炉顶对略钢是首次使用,因此针对新设备和新的布料方式公司非常重视,组织了相关岗位和技术人员赴江苏中钢和华钢考察学习,以尽快熟悉新技术、新设备,还邀请设计和安装单位对岗位人员和生产骨干进行了专业培训,同时还聘请了有相关生产经验的人员担任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4 开炉操作
4.1 炉缸填充方式
开炉料采用全焦方式填充炉缸,共加入净焦14批(约56吨)将炉缸填满,炉腹、炉腰加入20批空焦(计5.6吨灰石)。

4.2 开炉料计算原则
4.2.1 全炉焦比3.0t/t,正常料焦比0.9t/t,装料料线1.8m。
4.2.2 开炉料由高、低碱度烧结矿、焦炭、生矿、灰石组成,结构为:烧结矿(高)25%+烧结矿(低)55%+生矿20%
4.3 实际操作情况
4.3.1 第一阶段:开炉初期(6月28日—7月2日)
3号高炉于2009年6月28日15:08点火投产,9个风口送风(堵3号、6号、8号、10号、12号风口),风量750m3/min,风压80kPa,风温850℃,送风10min后风口相继燃烧,1小时后加风量至850m3/min,风压90kPa,之后基本维持较长时间不变,由于悬料分别在20:25和22:10休风坐料,恢复炉况较好,高炉自动下料。29日1:02铁口来渣后堵口,12:30出第一炉铁,共出铁12.22吨,通过撇渣器,成分[Si]4.92%、[S]0.011%、CaO/SiO2=1.07。之后由于上料故障频发,备料及下料受到较大影响,加风和捅风口进程被迫放缓。经过临时处理直到23:55才捅开10号风口,加风量至900m3/min,风压1110kPa,增加负荷至2.8,[Si]也下降至2.77%。
4.3.2 第二阶段:上料及热风总管故障处理
随着炉况恢复进程的加快,上料速度明显不足,高炉长期处于低料线状态,被迫减风操作,加之热风总管顶端耐火材料砌筑质量差致钢结构发红跑风严重,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于7月2日休风250min处理。7月3日打开全部风口。

5 高炉达产
随着各系统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为高炉达产、顺产创造了条件,各项工作推进顺利,至7月5日实现达产。

5.1 解决炉缸堆积问题
开炉期间设备故障较多,慢风、低料线、低风温时间长,渣铁粘稠造成炉缸堆积严重,压量关系明显变差,为解决炉缸堆积问题,采用降低炉渣碱度,增加用风,每批料再配加300kg锰矿和萤石等方法,从而改善了炉渣流动性,活跃了炉缸工作状态,达到了预期目的。
5.2 逐步提高风温使用
热风故障排除后逐步提高了风温的使用,渣、铁物理热及风口工作状态明显好转,风温最高可达1150℃。
5.3 操作制度改进
提高炉顶压力,控制全压差,相互推进。炉顶压力由60kPa逐步增加到80kPa,再到后来的100kPa,为高炉顺行和提高煤气利用创造了条件。上料系统通过改进、完善,上料速度已不再是制约生产的要因,风量、压力也由最初的1010m3/min、135kPa增加至1450m3/min、215kPa,炉温控制也逐步过渡到正常。
5.4 强化炉前管理
3号高炉投产初期铁水罐由35吨和65吨搭配使用,但炼钢行车吊钩对铁水罐吊耳无法通用,两部行车需交叉使用,增加了倒铁水时间,倒罐不及时已严重影响到高炉正点出铁,为解决配罐问题,决定将35吨铁水罐全部下线淘汰,全部使用65吨铁水罐,保证了高炉能及时出尽渣铁,全天出铁炉次也由15炉增加到18炉,解决了由于不能及时出尽渣铁而造成的炉内憋风现象。
5.5 上部调剂
无料钟炉顶是略钢第一次使用,无操作经验可供参考,面对严峻考验,我们积极应对。首先派出操作人员赴同等规模企业学习、取经,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根据高炉和原燃料特点,共同讨论、研究出适合本高炉生产的布料矩阵,实现了多环布料,矿石矩阵为23°(3)22°(3)21(2)20(1)°19°(1),焦炭矩阵为22°(2)22°(3)21°(3)20°(2),为高炉稳定、顺行、高产打下了基础。
5.6 送风制度
根据本厂原燃料和设备条件采用不等径风口布局(F110mm×7+F115mm×7),全风口送风面积0.1392m2,风口长度340mm,控制风速在120—160m/s。通过一系列的下部调整,从炉顶成像仪和渣铁物理热来分析,高炉的煤气流分布是合理的,高炉顺行是有保障的,从而表明该制度是满足高炉生产需要的。
6 存在问题
(1)料仓下料嘴设计不合理撒料严重,影响正常备料,造成高炉慢风、低料线时间长,经多次改造有所好转。
(2)通往炉顶的上料主皮带倾角达21.5°,虽然选用带人字形和两边带档边的特殊胶带,但滚料、撒料仍较多,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
(3)建设、施工期间监理不到位,个别部位施工质量差,生产后隐患较多,经休风处理后才逐步正常。
(4)铁水罐倾倒设备不配套,延长了高炉配罐时间,通过改变生产组织模式得到了解决。
(5)贮铁式主沟使用经验不足,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影响到高炉强化。
7 结语
(1)无料钟炉顶对略钢来说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但我们前期准备充分,无论是装炉料计算、人员培训,还是开炉期间的人员组织都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为顺利达产创造了条件。
(2)设备是生产的保障,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做到全程跟踪,心中有数,防止生产期间的误操作,降低设备故障率。
(3)岗位人员要尽早进入现场,掌握和了解设备的性能和结构,及早发现设计和施工中的缺陷,少走弯路。
(4)各项操作制度的制定是可行的,满足了生产的需要,为保证顺利开炉和迅速达产创造了条件。
(5)5炉前和炉内操作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抓好炉前工作,开炉就算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