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成都与朋友喝竹叶青茶聊近期“钱荒”突显的话题时,最新登载的中国港口锰矿库存居然还略有下降,颇感意外。众所周知,前几年因为锰矿期货伤痕累累的贸易商已经渐次远去。自香港3月末MB铁合金会议以后,所有采购锰矿的买家明显放慢了节奏,锰系合金企业大都已经调整为即时采购而不再准备超量库存。反正价格会持续下降,提早买一天或许意味着亏损多一分,又何必加速抢购呢?
由于前些年锰矿供应的高度垄断性,加上中国商人更看重面子和无谓声誉,致使部分买家出于长期合作等各方面的考虑而不得不硬着头皮接了不少期货,导致5月进口报关的锰矿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147.18万吨。2013年前5个月累计进口锰矿合计619.6万吨,比2012年同期489.2万吨增加130.4万吨,增长率达到匪夷所思的27%。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转型的痛苦,增长速度正在明显下降。中国粗钢产量在2012年已经出现了下降,从硅锰产量(2011年1067万吨,2012年1023.7万吨)和废钢消耗(2011年9100万吨,2012年8400万吨)的数据也得到了佐证。各方面预测以及市场感受都显示,2013年的粗钢产量大致与2012年持平,很难达到2011年的真实产量巅峰。即便还有象牙塔里的人会固执相信中国粗钢产量将在2013年依然保持增长的谎言,却无法无视锰系合金产能不断巨量转出的悲情现实,导致现货锰矿销售长期惨淡潦倒。
由于追逐GDP数字的现象还在蔓延,数据失真已成经济运行之灾,个别公然造假的数据产生了无尽的后遗症。看看锰矿现货市场,尽管销售报盘蜂拥而出,却一直鲜见卡车在码头拉货,甚至公路上运送各类货物的卡车数量也明显感觉已经大幅度减少。在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全面亏损,这两年的锰系合金鲜有盈利。如此揪心裂肺的冷清市况,偏又遭遇进口的荒唐剧增。明明只会增加港口现货库存数量,怎会看到库存数字戏剧性下降?如果不是人为的统计错误,也必将误导趋势判断失真。
中国锰系合金产业在2013年的境况可谓屋漏偏遇连阴雨。年初锰矿外盘不顾矿石增产强劲、钢铁产量停滞甚至略微减少的客观现实而一味地逆市强拉,迫使南北高炉纷纷停产或转产。在三、月份因为抹不开面子勉强采购的南非半碳酸锰矿,货未到中国港口或者根本在南非倘未装船的揪心时刻,就不得不眼睁睁地直面一出出新的悲剧不断上演,五月以来的外盘报价接连高台跳水USD1.00/DMTU左右,至今仍未见止歇迹象。
情何以堪?笔者曾经多次讲过“瞎忽悠”的后果真的很严重,因为直接受伤的首先总是中国买家。有电影台词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恐怕最终的苦果也必会反馈给那些矿山自身。君不见,由于锰矿价格的人为拉抬和市场作用的跌落深渊,不仅导致锰矿贸易商大都伤心离去,而且逼迫锰系合金厂纷纷抹泪转停。
进入6月以后,好消息未等来,坏消息反增多。汇丰公布的6月PMI初值仅为48.3%,连续两月低于荣枯线。5月外汇占款环比下降77%仅668.62亿元,出口收入或热钱流入产生的人民币货币增量大幅度减少。6月19日爆出“国务院重拳关停环惊污染钢企,河北300家仅53家环保”的重磅新闻,河北省将在未来几年把2012年2.86亿吨粗钢产量压缩到2亿吨,既震撼了钢铁产业,更惊醒了相关矿山,从而为某矿山曾放言“2013年的铁矿石价格将腰斩”做了明确的注释。
6月20日银行间货币市场隔夜拆借利率突破20%的新闻更加震惊全球,“钱荒”俨然成为最近几天新闻媒体的重点词汇,资金流动性收紧的巨大恐惧瞬间淹没了粗钢产量缩减的无底惊慌。近几个月来,无论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还是央行发出的信息,无不促使分析人员纷纷预测:5月末已高踞104.21万亿的人民币M2显然无法继续多少年来一直采取的高增长模式,长期过度超发货币的后遗症已经非常惨重。
把“错配”的资金回归促进实业发展的正途,设想很好,实现艰难。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倘然不足,其它资金需求在高债务的重压下可想而知。锰系合金产业因为个体规模小,长期以来,既受产业政策挤压,更遭银行资金抛弃,一直处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行业生态困境可以说倘不及“小草”。
在正常市况下,锰系合金厂家的融资都非常困难,何况在钢铁产业政策转向的新情况下又遭遇银行业大闹“钱荒”的无端冲击?笔者最近走访了重庆等地的一些铁合金企业,徒有扼腕叹息。不仅遭受着环保阵风的煎熬,而且遭遇到信贷趋紧的困顿。锰系合金行业洗牌已经持续多年,今年能够坚持的还剩几家?
笔者一直呼吁和谐的锰合金产业链应是上下游的共同追求,坚持认为“锰矿价格稳定是上下游应有的妥协”,惟有产业强势环节顾及行业共生,方可减少或者避免“锰矿买家且看香江阴雨”的悲情重现。
铬矿山在2012年秋天被迫减、停产的无奈故事,不幸地重现在今年第二季度的镍矿山。高度控盘的国外锰矿山能否有智慧规避铬、镍矿的相同悲剧?从而促进中国锰系合金产业平稳过渡?善良的期待或许依旧无法得到真诚的回应,考验中国锰系合金企业的严峻时刻已经到来。(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