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近一段时期,钢铁行业的原材料价格已经出现下降,煤炭价格跌幅超过10%,铁矿石价格则下跌3%左右,原材料成本已经降低,为何钢铁企业依然陷入泥淖?
钢铁价格的低迷,使得钢铁企业陷入困境,今年前4个月,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96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76%,实现利润只有26.95亿元,销售利润率0.23%,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亏损面则达到39.53%,同比上升2.32个百分点。不少钢铁厂陷入了“不生产亏损、生产也亏损”的两难境地,不生产,设备和人员闲置依然会带来成本的损耗,生产,卖出去的钢获利甚微,甚至是赔本生产。目前钢铁企业仅有的微利往往来自于上游矿山和非钢产业投资,而非来自于主业。
从目前来看,业内把钢铁行业低迷归咎于产能过剩,即产钢太多了。今年1至4月份,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为23888万吨、25815万吨和334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0%、8.4%和10.4%。以粗钢为例,前4个月增产的2000万吨粗钢中,有一半直接进了仓库。相比于我国前4个月生产了2.5亿吨粗钢,截止到5月25日,美国今年累计的粗钢产量只有35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7.1%。中外一对比,国内产钢是否过多不言而喻。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问题,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产量过高造成的,与目前钢材的消费能力较低亦有很大关系。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方为产能过剩,换言之,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两个变量皆会引起产能过剩。我们不仅要意识到钢材生产能力的过大,也要意识到当下钢材消费能力的不振。
据统计,我国建筑用材占整个钢材消费量的50%左右,其中房地产建设用钢又占建筑用钢的60%以上,也就是说,有三成钢材最终的流向是房地产建设。在当下房屋交易受限,需求受到抑制,房屋成交量不佳的情况下,房地产建设企业的钢材需求量自然出现下降。而当房屋销售量下降后,消费者对于家电、门窗、家具、五金等下游用钢的需求量自然也随之减少。与房屋成交量不佳的情况类似,汽车销售受到限制,也会对汽车用钢量造成影响。
破解当下钢铁企业的困局,一方面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靠市场的供求关系倒逼钢铁企业减产,将钢铁生产能力调整至正常水平,对于环保领域不达标的钢铁企业,也可以通过调整环保标准来迫使其转型,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鼓励钢铁下游产品的消费,如果下游产品销售不佳,那么不论上游如何优化调整,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