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每日新闻》报道,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表示,中国的金融服务企业,尤其是私企性质的公司,将在非洲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非洲的金融和服务业仍然由西方企业控制着,但中国公司仍有施展空间。政府一方面需要继续对来非企业施以优惠政策,同时也用对这些公司的工作能力和投资热情进行评估。
为进一步加强双方政治经贸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非合作论坛应运而生,并为双方提供广泛的对话平台,在南南合作的框架内构建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机制。
2009年,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会议成功召开,所提出的八项新举措以及后续措施都成果显著。这其中包括免除债务,减免关税,给中小企业提供优惠或特殊贷款等。其他的措施还包括向非洲派遣农业专家组,建立农业示范基地和中非友谊小学,捐赠医疗器械和抗疟药品等。
以往中国主要的援非形式是向非洲政府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但随着中非合作论坛中一系列贷款被减免,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所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偿援助。
目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中非关系也经历了新的发展历程。在2012年的第五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中,胡锦涛主席发表声明,强调中国将采取新的措施,选取重点领域,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具体措施包括:扩大投资和融资领域合作,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继续扩大对非援助,支持非洲一体化建设,增进中非民间友好,促进非洲和平稳定等。
中国银行业也积极投身非洲的发展建设。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在非洲都有不俗的表现。同时,中国也通过注资、削减债务以及建立联合基金等措施来帮助非洲银行业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中国与一些非洲国家签署的货币结算协议也将促进双方的货币流通。双方还将就有助于改善双方经贸关系及促进国际金融机构作用的就货币合作展开对话。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1年至2015年间,全球发展最快的10个国家里有7个来自非洲大陆。随着非洲大陆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也日趋多样化。比如服务业,已经吸引到越来越多的资金。中国企业将在旅游,航空制造、金融等多个服务领域觅得投资机会,而这些投资也有助于非洲国家缓解中非贸易逆差的压力。
除了经贸合作,非洲也将成为为中国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去年有超过10万名中国游客前往南非,而塞舌尔岛的中国游客也超过了4000人次。
然而,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局仍不稳定,这是影响中国企业家的投资热情主要问题之一。根据卢大使分析,非洲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滞后的经济发展、部落冲突以及殖民时期遗留问题。而中国将在未来的非洲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业等领域发展迅速,在非洲建立了良好形象,这让一些西方国家倍感失落。某些西方学者指责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是新殖民主义,而非洲同胞却指出,西方国家在非洲的所作所为是重走殖民主义老路。事实是,中国一直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建设道路、桥梁、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同时投资购买非洲国家资源。中国从未干涉过其他国家的内政,也从不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他国。相反,中国一直致力于向非洲国家提供金融和人文援助,并希望非洲国家独立自主的解决自身问题。
随着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中国将在非洲的和平与发展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