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下载——4032合金中使用434复合板废料熔铸工艺研究
4032合金中使用434复合板废料熔铸工艺研究
张浩然,李海仙,腾志贵,田野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0)
摘 要:由于4004重熔料中夹渣及氧化膜较多,而高硅合金生产时没有在线过滤,为了考察使用4004合金重熔料后是否会对4032合金棒材的质量造成负面影响,组织进行了“4032合金中使用434板”的研究。
关 键 词:4032合金;复合板废料;熔铸工艺
0 前言
随着复合材料市场的发展,434复合板的生产量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434复合板为4004(皮材)和3003(芯材)两种合金复合而成,且随着434复合板厚度的不同,包覆率也不同,所产生的废料成分比较复杂,其中Si、Mn、Mg元素的含量高低不一,造成了废料使用困难,引起了434复合板废料的积压。
为了缓解434复合板废料的积压,利用4004、3003合金熔点差对复合板废料进行分离试验,具体为将434复合板废料装入特制的金属框内,炉温在660℃保温2h后出炉(此时4004皮材基本熔化,但未达到3003芯材的熔点),熔化后的4004合金液体放入到箱中,冷却后作为重熔料使用到含Si、Mg的合金中,4004合金重熔料的外形见图1。为了考察使用4004合金重熔料后是否会对4032合金棒材的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分厂组织进行了“4032合金中使用434复合板废料”的熔铸工艺研究。
1 试验方案
1.1 试验合金及规格
本次试验合金为4032合金,试验规格为φ482mm。
1.2 化学成分
4032合金成分符合表1规定。
1.3 试验内容
1.3.1 配料时的投料结果见表2
1.3.2 熔炼
4032合金均采用煤气炉供电炉液体料方式组织生产,熔炼温度为740~770℃,在熔炼温度范围内取样,炉前化学成分按表1要求控制。
1.3.3 铸造
4032合金铸造时采用箱式除气装置进行在线除气。铸造工艺参数见表3。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铸锭表面质量
采用上述两种工艺生产的4032合金铸锭没有拉裂、夹渣、裂纹等表面缺陷,且铸锭表面偏析瘤极小。投料结构的变化对4032合金铸锭的表面质量没有影响。
2.2 低倍检查
断口组织见图2,低倍检查未发现气孔、夹渣等冶金缺陷。说明即使投料结构不同,通过后续熔体净化等手段不会对铸锭质量产生影响,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2.2.1 熔剂净化
4032合金的生产过程中,在煤气炉熔化软化下榻时、浇包中、搅拌前、取样后均采用1号熔剂进行熔体覆盖,熔炼及铸造过程中使用1号熔剂进行熔体保护,铸造前采用钠盐变质处理,这些工序通过熔剂的浸润、隔离、转移—分离作用,一方面可以将熔体与炉气(空气)隔开,防止炉气(空气)和金属液体接接触,从而减弱了熔体与炉气(空气)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强度。另一方面将非金属夹杂物捕集在熔盐中,并将其中混杂的金属液滴分离开来,起到了除渣的作用。
2.2.2 惰性气体净化
在熔体转注至静置炉前后,通过向熔体中吹入惰性气体氩气进行除气操作,铸造过程采用在线除气,并保证除气箱内气泡均匀、细小、弥散,这些操作不仅有效的起到了除气的作用[1],而且熔体中的夹渣由气泡捕捉,较大的夹渣与气泡碰撞被捕捉;较小的夹渣通过气泡径向截面捕捉,然后夹渣随气泡上升至表面形成浮渣,起到了除渣的作用。
2.3 化学成分分析
两种工艺生产的4032合金铸锭半径方向(从中心至边部)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各元素分析值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两种工艺生产的4032合金铸锭断面上合金元素的偏析不大,相对而言6—8218熔次的4032合金在铸锭断面沿半径方向各元素的偏差要小一些。
2.4 高倍组织检查
两种工艺生产的4032合金铸锭断面沿半径方向(中心至边部)取20mm×20mm的试样进行高倍组织检查,见图3。
由图3可见,两种工艺生产的4032合金铸锭断面高倍组织没有明显的差别,高倍组织检查中都没有夹渣等冶金缺陷。
2.5 力学性能
2.5.1 铸锭力学性能
两种工艺生产的4032合金铸锭沿半径方向(中心至边部)取20mm×120mm的试样进行铸态力学性能检测,检测结果见表5。
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6—8218熔次4032合金铸锭铸态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明显高于6—8189熔次,而伸长率则明显低于6—8189熔次。
2.5.2 挤压制品力学性能
两种工艺生产的4032合金铸锭经过挤压后取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检测结果见表6。
表6的数据说明4032合金铸锭经过挤压变形后的力学性能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强度和伸长率的变化趋势与2.5.1条中结论一致。
3 结论
使用4004合金重熔料生产的4032合金铸锭低倍断口检查没有发现有冶金缺陷;两种工艺生产的4032合金铸锭断面合金化学成分偏析、高倍组织没有明显的差别,但使用4004合金重熔料生产的4032合金铸锭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高、塑性低,而挤压后棒材的强度和塑性都偏低,但都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王祝堂,田荣璋.铝合金及其加工手册[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24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