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济钢120 t转炉炉壳曲形挖补技术.doc
济钢120 t转炉炉壳曲形挖补技术
魏 福 强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中厚板厂,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济钢1#转炉炉底球形过渡段漏炉,为了恢复炉壳原有的结构性能和降低更换成本,制定了炉壳在线曲形挖补方案,采用由内而外的半自动轨道式焊接方法焊接漏炉位置。修复后,炉壳使用效果良好,恢复了炉壳原有的结构性能,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 键 词:转炉炉壳;曲形挖补;半自动轨道式焊接
1 前 言
2008 年 7 月 25 日,济钢中厚板厂 1#120 t 转炉发生漏炉,漏炉位置在炉底球形过渡段,炉壳烧坏面积400 mm×400 mm。按常规办法,需要更换整个炉底,约需高达近900 万元的备件和施工费用,需要 6 个月的备件制造周期及1 个月的施工周期。为了恢复炉壳原有的结构性能,消除设备隐患,同时克服成本和工期的难题,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制定了炉壳在线曲形挖补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炉壳挖补位置及形状尺寸
济钢中厚板厂120 t转炉炉壳为全钢板焊接式固定炉底结构,承受较大的自重、机械冲击和热应力,要求炉壳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炉底属于特厚型曲面结构,漏炉位置跨越了炉壳的锥球间过渡的圆环段和球形炉底(见图1)。在这个位置,炉壳制造外形最为复杂,从上到下由圆柱段、圆柱与半径800 mm的组合弧段、圆锥直段、球形炉底组成(见图2)。

从炉口方向观察,炉底由10块扇面组焊而成,每块为36°。炉壳烧漏位置刚好跨越 1 条焊缝,且靠近另外 2 条焊缝(图1中焊缝1和焊缝2)。为防止出现“十”字焊缝,同时保证相邻2条焊缝间距>400 mm,选择基准A点,由A点连接炉底中心做2个30°扇面,确定需要的备件尺寸及外形。
3 炉壳挖补过程
1)在线准备阶段。在炉壳上找好基准点,按预制好的曲形炉壳尺寸划线。切割时采用半自动轨道式焊接方法,沿划线切割炉壳。切割留出加工余量,以便加工焊接坡口。
2)炉底调整和修形。炉底因使用变形,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差异,需要根据炉底切口尺寸和形状,对曲形炉底板进行调整和修形,保证错边量符合炉壳焊接要求。第1块炉底调整完成后焊接牢固,然后根据炉底切口尺寸和形状,调整第2块炉底板。
3)焊接炉壳。切割后的炉底与备件开双“V”型坡口,焊前进行清理研磨。采用低氢焊条,焊前进行干燥保温。焊接前对炉底进行预热,炉底属于特厚型曲面结构,焊接时采用由内而外的半自动轨道式焊接方法,以便于焊缝清根[1],保证焊接质量。
4)焊缝清理及探伤。焊接完成后对焊缝清理、打磨,在焊缝上下100 mm的区域内进行100%超声波探伤检查,检查执行GB 11345-1989标准,质量等级评定Ⅰ级为合格。焊缝上下40 mm的区域内进行100%磁粉探伤检查,探伤检查执行GB 4370-1994标准,质量等级评定Ⅰ级为合格。探伤不合格部位用碳弧气爆清根后重新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进行探伤复检。
5)热处理。焊缝检测合格后对炉底进行热处理,要求炉底快速升温至580 ℃,保温4 h,炉底温度降至200 ℃,然后自然冷却。热处理完成后再次进行探伤检测。
4 结 语
按常规方法,炉底烧穿需要更换整个炉底,备件制造成本约800万元,工期约30 d。而炉壳曲形挖补技术用时9 d,备件和施工费用仅62万元,达到了预期效果,恢复了炉壳原有的结构性能。自2009年3月12日开炉投产使用,炉壳使用效果良好,炉壳曲形挖补技术取得圆满成功。
参 考 文 献:
[1] 毛谦德,李振清.机械设计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