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下载——澳矿配比系列变化对入炉矿性能影响的研究
澳矿配比系列变化对入炉矿性能影响的研究
吕金华1,贾军民1,薛树峰1,罗安乐1,贾颜中2
(1首钢迁钢公司,河北,064400 2北京科技大学冶金院)
摘 要:在矿业烧结矿、矿业球团矿、澳矿种类不变时,单从入炉矿结构入手,研究从100%熟料比开始(不配生矿,只配烧结矿、球团矿),按生矿比每5%为一个台阶,直至生矿完全取代球团矿(酸料100%为生矿)为止,对高炉渣比、入炉矿综合品位进行了测算,对综合入炉矿冶金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变化规律,以便指导今后高炉配矿操作,并为高炉优化配矿提供技术支持。
关 键 词:澳矿配比;入炉矿性能;影响
为比较不同生矿比的综合炉料在高炉内冶炼性能的变化,2008年利用迁钢公司新投入的冶金性能检测设备,在矿业烧结矿、矿业球团矿、PB澳矿种类不变时,从100%熟料比开始(不配生矿,只配烧结矿、球团矿),按生矿比每5%为一个台阶,直至生矿完全取代球团矿(酸料100%为生矿)为止,对综合入炉矿冶金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以便指导今后高炉配矿操作,并为高炉优化配矿提供技术支持。
1数据来源
下达实验计划后,在进厂烧结矿、球团矿、澳矿的正常取样中,留出一部分做实验用,四组数据如下表
2计算方法及结果分析
配料计算采用俄国冶金学家A.H.拉姆教授创立的高炉配料联合计算方法[1],列出铁、碱度、热三个平衡,以求出作为未知数烧结矿、球团矿、澳矿的配比。计算结果整理如下:
(1)理论渣比变化。由于生矿SiO2比球团矿SiO2低约2至3个百分点,随着生矿配比提高,逐步代替球团矿,理论渣比将逐步降低,生矿配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理论渣比降低0.90kg/t~0.110kg/t。在澳矿全部替代球团矿后,当烧结矿碱度分别是2.07、1.99、1.94、1.81时,理论渣比分别比100%熟料比时分别降低49.8kg/t、37.21kg/t、38.74kg/t、35.88kg/t。提高生矿比是降低渣比的有效措施。
(2)入炉矿综合品位变化。不同生矿品位的四组数值,随着生矿比变化,生矿比对入炉矿综合品位的影响系数也发生变化,在生矿品位分别为64.43%、64.63%、63.94%、62.80%时,生矿比对入炉矿综合品位的影响系数分别为1.69、1.30、1.01、﹣0.14。
对四组不同澳矿品位与澳矿配比,对入炉矿综合品位的影响系数进行回归,在澳矿品位62.94%时,澳矿配比对入炉矿综合品位的决定系数为0。当澳矿品位大于62.94%时,提高澳矿配比,有利于提高入炉矿综合品位;在澳矿品位小于62.94%时,提高澳矿配比,入炉矿综合品位反而降低。可见要保证提高澳矿配比后有利于入炉矿综合品位,澳矿品位应大于92.94%。
3试验设备
主要包括:荷重还原软化一熔滴落试验设备,熔滴炉、CO发生炉、气体流量控制设备,传感器、计算机及采集软件。参数见表2。
熔滴试验装置结构如图2。
4软熔温度分析
(1)软化开始温度T10。第1、2、4组混合矿随着澳矿配比升高,软化开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在澳矿配比在35%时又同时升高,澳矿配比5%~10%时,对提高软化温度有利。第三组烧结矿R=1.94混合矿,除了当澳矿配比为5%时软化开始温度最高,其他各点基本不受澳矿配比变化影响。
(2)熔融开始温度Ts。高碱度烧结矿(R=2.07、1.99)的两组混合矿,熔融开始温度最高点在澳矿配比20%;较低碱度烧结矿(R=1.94、1.81)混合矿熔融开始温度,最高点在澳矿配比5%处。各组混合矿随着澳矿配比升高,熔融开始温度有总体有略微下降的趋势。
5熔融区间分析
澳矿配比改变,对第2、3、4组混合矿软化温度区间影响不大。第1、2、4组混合矿有一个共同特点,当澳矿配比为20%时,混合矿在高炉内熔融带最薄,这时最有利于降低高炉下部煤气阻力,均匀煤气流分布,改善炉内关系,提高入炉风量。第3组烧结矿R=1.94混合矿在澳矿100%代替球团矿以前,澳矿配比变化对熔融温度区间影响不大,在澳矿10%~15%出现低熔融温度区间区域,但降低幅度只有40℃左右,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6熔融状态时最大压差分析
澳矿配比对各组软熔过程中压差值总体影响不大,且没有重复性、规律性。澳矿配比在10%、15%时,熔融状态最大压差出现较大值点,比5%、10%时高1060Pa。第3组烧结矿R=1.99时澳矿配比0%为最大压差,第1、2、4组全熟料时熔融状态最大压差比澳矿配比5%平均降低520Pa。2008年9月~11月份烧结厂为配合迁钢二号高炉180kg/t煤比试验,提高了轧钢皮配比,第3组压差综合熔融状态最大压差最高。
7特征值分析
澳矿配比20%时烧结矿R=2.07、1.99、1.81特征值最小或极小。烧结矿R=2.07时,澳矿配比15%特征值S最大;烧结矿R=1.99,澳矿配比10%特征值S最大;烧结矿R=1.81时,澳矿配比30%特征值S最大。
8熔滴带厚度分析
第1组澳矿配比提高,混合矿熔滴带厚度逐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澳矿配比20%时,熔滴带厚度由16.13mm下降到3.53mm,降低12.60mm。
第2组随着澳矿配比提高,混合矿熔滴带厚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澳矿配比5%时小幅变薄。澳矿配比20%时,软熔带厚度由15.07mm降低到12.20mm,澳矿25%、30%又熔滴带厚度逐步略变厚,澳矿配比35%时,熔滴带厚度降低到最薄11.74mm,与澳矿配比20%时相近。
第3组澳矿配比变化对熔滴带厚度基本无影响,最大与最小值相差仅3.76mm。
第4组澳矿配比5%时熔滴带厚度13.08mm最薄。澳矿配比10%、15%熔滴带厚度逐步变厚,澳矿配比20%时,熔滴带厚度又由17.39mm减薄到澳矿配比20%、25%时的13.49mm和13.40mm。澳矿配比30%开始熔滴带厚度又逐步变厚,到完全由澳矿代替球团矿,软熔带厚度达到最厚18.6mm。
9结论
(1)澳矿品位>62.94%时,提高生矿配比有利于提高入炉矿综合品位;澳矿品位≤62.94%时,提高生矿配比,入炉矿综合品位反而降低。目前澳矿品位一般62.5%且品位十分不稳定,配加澳矿并不是最佳首选,
(2)提高澳矿配比,可使软化开始和软化终了温度略有降低,且澳矿配比变化对熔融开始和滴落开始温度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3)澳矿配比5%时,可使软化开始温度和软化终了温度取得最高值,同时在烧结矿碱度较高时,澳矿配比20%时可使熔融开始温度和滴落温度达到最高或较高。澳矿配比20%时,可使大多数的熔滴压差值最低、特征值最小、软熔带最薄。但是目前提高生矿比最大问题时生矿质量逐步变差,品位下降且不稳定,粉末增多,这些问题可能掩盖了提高生矿比后德优点。
(4)无论100%全熟料,还是100%澳矿代替球团矿,都不能取得最佳的炉料结构,三种矿混合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结构优化。澳矿配比的变化对混合料软化和熔滴性能有少量影响,但总体分布不明显,很难找出高度一致的规律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