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下载——大方坯连铸中间包抑制卷渣水模实验研究
大方坯连铸中间包抑制卷渣水模实验研究
赵亮,张晓光,丁丽华
(鞍钢股份技术中心,辽宁鞍山114001)
摘要:依据相似原理,通过水模拟实验,对大方坯连铸中间包钢水旋涡产生及抑制钢水卷渣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设置抑流装置,破坏出水口处旋转流动状态,达到抑制卷渣,降低卷渣高度的目的。结果表明,出水口设置抑流装置,卷渣高度与生产实际相比有明显下降。其中单砖布置,对旋涡形成有一定的干扰效果,但随机性很大;采用双砖布置方式,出现旋涡高度稳定,表明双砖布置对旋涡形成有很强的干扰作用,从而达到抑制卷渣提高钢水纯净度的目的。
关键词:大方坯中间包;卷渣;旋涡;水模
1 前言
在连铸中间包浇注末期,由于钢水产生旋涡而引起的钢流卷渣不但降低了钢水的纯净度,同时也会对包衬和水口的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1-3]。因此,研究钢包内钢水旋涡产生过程及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黄晔等[4]指出,形成旋涡的能量来源有3个,一是地球自转引起的科氏力,二是流场不均匀性诱发的环流,三是流体流出过程中自身的位能。浇钢过程中,当钢包内的钢液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首先在自由表面产生旋转流动,然后转速逐渐加快、下凹,直至贯通水口。一般将刚产生旋转流动时的液面高度称为临界高度。
本次文以大方坯连铸中间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实验室水力模型进行大方坯连铸中间包抑制卷渣水模实验,通过优化设置并考虑生产实际,最大限度降低大方坯连铸中间包内液面卷渣高度。
2水模实验
2.1水模实验原理
水模型实验采用模型与原型之比1:2的模型进行。
根据相似理论,几何相似就是要保证模型与原型中各对应的长度比为一常数,对应几何角度相等。考虑到在中间包内产生的回流为复杂的湍流流动,紊流条件下中间包内钢水流动雷诺数的自模化特性,控制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是惯性力和重力,保证中间包原型和模型之间的弗鲁德数(Fr)相等即可[5]。
(Fr)m=(Fr)s。即:u2m/gLm=u2s/gLs
其中:u为特征速度,m·s-1;L为特征长度,m;下标m和s分别表示中间包模型和原型,实验参数根据相似准则进行相应的换算。
2.2实验装置及研究方法
2.2.1水模实验装置
以四流大方坯中间包为原型,实验模型采用有机玻璃制作,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研究方法
在中间包包底水口附近加矩形砖抑流装置,通过设置抑流装置破坏出水口处旋转流动状态达到抑制卷渣、降低卷渣高度的目的,试验时测量产生不同类型漩涡的初始高度。矩形砖最近断面距离距水口边缘距离为L(单位:mm),设置抑流件的实验方案具体见图2。

3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旋涡产生类型及其影响
对于一定液位的大方坯连铸中间包,出水口处可能出现的旋涡,一般分为自由表面旋涡和水中旋涡两种,其中表面旋涡对浇铸影响很大,通常是关注的重点。美国Alden实验研究室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6],将表面涡依其强弱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旋涡对生产产生的影响因其类型而异,近于无旋涡不会引起危害,允许存在;弱旋涡情况对浇注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一般不太严重,宜考虑防止出现;属于强旋涡情况会引起较严重的后果,在浇注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见表1)。

3.2水模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正常生产时中包水口无任何抑流装置的方案试验结果见表2。加装抑流砖后,对液面旋涡产生高度影响显著。各个加抑流砖的中间包试验图片剪辑见图3。


每个实验方案进行3次重复性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实验结果见表3。

对各方案1#~4#水口的涡流高度进行平均,分析及比较其平均高度的优劣。与生产实际(d-空白)比较结果见表4。

由表3、表4可看出,与生产实际(d-空白方案)相比,对于表面凹陷涡出现时的平均液位,b(ii)-20方案降低幅度最大,为46.5%,最小为d和b(i) -10方案。对于间断吸气涡出现时的平均液位,a(i) -20方案降低幅度最大为55.5%,最小为a(i) -0方案。
以代表卷渣开始的间断吸气涡为例,由统计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单砖情况:随L的增加,与生产实际情况(d方案)相比,平均高度降幅增大。对于a-(i)布置方式,L=0、10、20mm,平均高度降幅分别为31%、49.3%、55.5%,降幅梯度很大;a-(ii)布置方式,平均高度降幅分别为49%、50.7%、51.3%,降幅梯度平缓。
双砖情况:随L的增加,与生产实际情况(d方案)相比,平均高度降幅增大。对于b-(i)布置方式,L=0、20mm,平均高度降幅分别为46.8%、46.2%,从多次实验观察,出现涡流时平均高度重现性较好;b-(ii)布置方式,平均高度降幅基本在41%~43.7%之间,降幅梯度平缓。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在没有安装抑流装置的情况下,在145mm(实物290mm)高度水口附近的液面粒子开始聚集转动并逐渐旋转加快,70mm(实物140mm)高度,旋涡处有粒子卷入并持续到65mm(实物130mm)高度形成贯通空气流,且挟带液面粒子进入水口;对于距水口一定距离的单砖抑流装置,各水口处液面形成的挟物旋涡高度(平均28~80mm)不尽相同,有的旋涡在距水口较远处形成,表明单砖布置对旋涡形成有明显的干扰效果,且随机性很大;对于距水口一定距离双砖抑流装置,各水口处液面形成的挟物旋涡高度不尽相同。由于受双砖的扰动,卷渣高度(在35~70mm)平均低于单砖布置,且出现漩涡高度稳定。
4 结论
(1)在中间包浇注过程中,随着钢水液面降低至一定高度,钢水表面会产生旋涡,造成卷渣,影响钢水质量,增加适当的抑流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旋涡产生高度,抑制卷渣。
(2)水口侧单砖布置,卷渣高度与生产实际相比有显著下降,a-(ii)布置方式平均高度为44~32.2mm,平均降幅49%~51%,对旋涡形成有明显的干扰效果,但随机性很大。
(3)水口侧双砖布置,卷渣高度与生产实际相比有明显下降,b-(i)布置方式平均高度为35~80mm,平均降幅38.6%~46.8%,低于a-(ii)布置方式,但出现旋涡的高度稳定,重现性较好。
综上所述,对于有效降低旋涡高度且稳定,水口侧双砖布置可很好的适用于生产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谦,何生平,何宇明等.减少钢包下渣提高铸坯洁净度[J].钢铁,2007,42(10):32~35.
[2]Davila O,Morales R D,Garcia—Demedices L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f Fluid Dynamics during steel Draining Operations from a Ladle[J].Metall.Mater Trans.B:Process Metall.MateL Process.Sci.,2006,37(1):71~87.
[3]Johan R,Lawrence J H,James D D.Ladle Bottom [P].US Pat:711230082,2006-09-26.
[4]黄哗,叶树峰,李美明.浇注过程的防下渣技术[J].炼钢,1996,12(2):26~31.
[5]王建军,包燕平,曲英.中间包冶金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6]伊炳希,黄维通,徐保美,等.钢液浇注过程中汇流旋涡形成机理[A].中国金属学会连铸学会,第一届欧洲连铸会议论文集[C].佛罗伦萨:意大利金属学会.1991.30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