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讯:自2010年起,中国直接还原铁行业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市场萎缩。以内蒙古赤峰地区代表企业首当其冲,随后随着国内钢铁市场的大熊市运行,国内还原铁实体企业经营情况每况愈下,并且在进2年的时间里,停产率不断升高。在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钢铁市场,在过去四年的时间里,实体产业似乎并没有完全脱离当年的阴影;反之随着中国钢铁行业本身的发展的局限性以及自身弊病的不断暴露,中国直接还原铁产业或将在2013年遭遇冰冻期、合适能破冰反转尚不得而知。
中国还原铁市场的需求,以两部分供应为主,其中一部分为进口HBI热压铁块,另一部分为国产海绵铁。由于中国相关行业统计并未对国产海绵铁进行官方数据统计,所以我们先从进口海关数据分析,来看进口资源在中国的逐步缩减。
年/月
|
1月
|
2月
|
3月
|
一季度
|
4月
|
5月
|
6月
|
二季度
|
2010
|
91,270
|
231045
|
142067
|
464383
|
134857
|
95,537
|
43,932
|
274326
|
2011
|
159902
|
2,454
|
48,495
|
210853
|
136247
|
94,637
|
143900
|
374784
|
2012
|
3,007
|
97,303
|
53,554
|
153865
|
113611
|
170851
|
111491
|
395954
|
(以上数据引用于中国海关进口海绵铁及其他球团数据统计)
粗略看来2010-2012一、二季度的进口量并不能反映太多实质性问题,例如一季度数据每年单月数据分布的规律性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一季度的进口总量是在逐年递减的;而近三年二季度的进口总量,确实在逐年递增。编者认为,由于上述六月的数据本身规律性较差,而且存在一些其他市场波动因素,我们可以理解为在需求原本呈现淡季的时节,进口热压铁块市场呈现的萎缩程度较大,而二季度的市场小幅反转,包括以下几点因素,第一、与一季度相比较而言,二季度市场原本处于一个相对的恢复期,不单单受天气原因影响,一季度中国市场正值中国传统农历新年,对市场的影响是较为客观的;第二、二季度随着春夏季的来临,气候逐渐转暖,钢铁行业市场也逐步提振,因而二季度的增量可以理解为,一方面对市场信心的恢复、第二存在对一季度需求不足的补足量。并且、二季度数据的增量并没有超过历年一季度的减量,因此与中国钢铁行业的整体盘整下行,并没有出现南辕北辙的市场格局。
年/月
|
7月
|
8月
|
9月
|
三季度
|
10月
|
11月
|
12月
|
四季度
|
2010
|
69112
|
29114
|
52390
|
150617
|
142305
|
190119
|
156977
|
489402
|
2011
|
147698
|
69,612
|
188515
|
405826
|
125662
|
194949
|
71,053
|
391666
|
2012
|
116760
|
35,574
|
59,461
|
211796
|
22,691
|
-
|
-
|
-
|
看完一、二季度进口数据,接下来我们继续对三、四季度进口数据进行观察比较。近三年三季度数据有着较强的规律性,纵向观察数近三年三季度据走势,较明显的规律为11年较10年大幅度增加,并且每年的递增量都是上涨的;而12年相比较11年而言,逐年减少,并且缩减量逐年增加。通过上述数据可以说明,2012年市场在11年原有进口量上呈现逐年递减,并且递减趋势不断上升。不过12年相比10年而言市场数据仍呈现增长势头,说明进口市场整整萎缩是从12年中期开始的。最后今年10月进口数据,不足去年同期的两成,并且10月数据10-11年度是呈现递增的,这一逆转型大幅缩减,给我们的市场敲响了紧钟。
本文单就进出口市场方面对中国国内直接还原铁市场进行了简要分析,编者将继续就国内市场以及钢厂、生产企业等多方面,对中国国内直接还原铁产业进行进一步的综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