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行业聚焦 >> 新品研发
最新金融数据表明中国房地产调控没有放松迹象
发表时间:[2012-04-27]  作者:  编辑录入:冶金之家  点击数:238

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数据表明,政府的房地产调控力度仍在继续加强,相关政策没有放松的迹象。

央行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比上年末低3.8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贷款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0.2%,比去年全年水平低7.3个百分点,这也是数年来的最低值。

这表明,作为房地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金融机构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正在明显削减力度。

中国建设银行最近要求各分支机构不得对小企业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时,开发贷款占对公贷款比例超过15%的一级分行、各限购地级市所在地分行,应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投放,降低集中度。至去年底,建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余额较上年增加6.50亿元,增幅仅0.16%,为最近5年来最低。

另外,中国其他几大银行也表示,将根据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优化房地产贷款区域结构和客户结构,主动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

“这是楼市调控政策继续发力的表现。鉴于房地产投资的高风险,金融信贷将不再轻易进入房地产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

始于2010年年初的本轮中国房地产调控,其目标之一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成本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

今年3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而今年一季度,中国七成上市房企净利润“亮起红灯”,更有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直接申请破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廖英敏说,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房地产企业“贷款难”甚至出现破产的情况,正是调控效果的体现。

本轮房地产调控使用了十分凌厉的“组合重拳”,“国十条”、“限购令”、房产税、保障房等一系列经济和行政手段的并用,对房地产业乃至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必须坚持楼市调控,挤出房地产业的过多泡沫,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央行发布的数据还显示,一季度,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加391亿元,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增量的47.1%。在中国地产开发贷款、房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增速均持续回落的同时,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继续大幅增长。

廖英敏认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自住型需求入市是国家楼市调控的着力点之一,也将是今年调控继续坚持的方向。

历经两年多从紧的楼市调控,中国房价上涨过快势头得到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已大幅降低。但今年以来,为了刺激“刚需”入市,部分银行下调了首套房贷利率,4月份以来,多个二、三线城市还上调了公积金贷款额度。

但这些也仅仅是楼市调控从紧背景下的一次微调。易宪容说,不管是降低首套贷利率还是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都只是针对自住需求稍微宽松的政策。

“楼市调控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前景,我国楼市调控政策不可能松动。”他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将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久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重申,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

“中国政府只有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主动破解房地产泡沫,才能避免重蹈部分发达国家的覆辙。”庄健说。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