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2010年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分析与对策实施.doc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事故的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与对策,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事故 安全 对策
1前言
山东金岭铁矿是一个年产矿石200万吨、铁精粉110余万吨、生铁60万吨、球团矿100万吨、烧结矿150万吨的国有中型采、选、冶联合企业,下辖召口、侯庄、铁山三个井下生产矿井及选矿厂、机械厂、运输处、铁鹰公司等生产单位。由于矿井开采深度大,矿体分布极不规则且矿石的采掘作业都在地下进行等众多不安全因素,致使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山东金岭铁矿在2010年依据矿山实际以风险控制为核心,通过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的动态安全管理体系,对矿山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了辨识、预控,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每一起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有效的降低了事故总量,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2 2010年度发生的工伤事故统计及分析
2.1事故统计情况
2010年度金岭铁矿各主要生产单位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9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增加7起且发生了工亡事故(铁鹰公司发生一起、温州与福鼎公司各发生一起)。以下是2009年事故统计情况:



2.2事故分析
2.2.1月度分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情况,做2010年事故月度趋势图如下:

2.2.2发生事故时间分析
根据事故统计情况,做2010年生产安全事故钟点趋势图如下:

2.2.3发生事故时事故责任者年龄段分析
根据上述事故统计情况,做2010年事故责任者年龄段事故趋势图如下:

2.2.4 2010年度事故主次分析
根据事故统计情况,做2010年主次图如下:

2.2.5事故类别分析
从事故类别看,事故分布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其它伤害(7起)、物体打击(5起),机械伤害(3起)、高处坠落(2起)、触电(1起)、淹溺(1起)等类别上。在各类事故中,事故起数居第一位的是其他伤害事故,36.8%,其次是物体打击占26%,再次是机械伤害与高处坠落事故分别为15.8%、10.5%,触电、淹溺事故全年各发生一起,占5.3%。

2.3事故特点
(1)全年事故总量上升,与去年相比上升7起,上升了34%。
(2)发生了重伤以上事故,铁鹰公司、福鼎公司、温州公司各发生一起实工亡事故。
从事故趋势图、主次图可以看出:①2010年事故的高峰期为8月份,8月份共发生各类工伤事故6起,占全年发生事故的31.6%。②从钟点事故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发生事故的时间主要集中在9—11点、12—14点、15—18点左右,事故大多发生在头班的上半班和下半班、二班的上半班,既事故多发生在每个班次的两头。
(3)事故责任者的平均年龄为42岁,平均文化程度为初中水平。事故责任者的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58岁。事故责任者的年龄大多在40—49岁之间,与2009年相比事故责任者的平均年龄有增大的趋势。以上表明:一是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安全意识淡薄,二是平时工作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一直没有得到纠正,仍存在违章现象且有些环节违章现象还很严重。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动作灵敏度降低,四是长时间的安全生产使作业人员产生麻痹松懈思想。
(4)从事故趋势图和主次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4、9、月份的事故起数为零,3月份、6月份、10月份、11月份、12月份分别发生了一起事故。上述月份事故的减少,说明我们根据事故统计分析的情况,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及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2.4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分析认为,上述19起事故的发生存在以下主要原因:
2.4.1“三违”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岗位十分严重,局部生产场所环境不良。事故分析结果显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和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导致的事故占总量的100%左右,其中“三违”导致的事故占74%左右,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导致的事故占26%左右。
2.4.2安全培训针对性差,职工安全知识匮乏
矿山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尤其是的外包队的职工,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作业人员自保互保意识淡薄、违章作业,缺乏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容易酿成事故。外包队虽然有安全人员但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发现在生产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2.4.3个别基层管理人员“老好人”思想严重,查处“三违”现象不得力
部分值班工长、工段长在工作中不能大胆管理,尽职尽责。发现“三违”现象不是及时处理,而是得过且过,从而助长了侥幸蛮干行为。
个别专职安全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极个别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不严,业务素质低和查找、治理隐患水平不高、执行制度不严、纠正“三违”现象不力,工作深入不下去。
2.4.4应急处置不当,导致事故扩大
导致事故扩大的原因一是未严格执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救援措施不当;二是缺乏应急救援常识,不熟悉应急救援预案的相关要求,不熟悉个人防护和救护的基本方法,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三是相关管理人员临时处置措施不当,信息披露违规。如8月31日召口福鼎公司叶祥坤事故。
2.4.5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在工段、班组一级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有些工段长、班组长在工作中对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处理不当,重生产轻安全。
2.4.6个别管理干部和职工自保互保意识还不够,安全素质不高
部分管理干部和职工自保互保意识差,安全素质低;管理松懈,导致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例如在选矿厂等单位发生的其它伤害。
2.4.7现场安全标准化工作忽冷忽热不能持之以恒
现场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及文明生产工作忽冷忽热,不能持之以恒,导致现场安全生产条件降低、作业环境不良,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2.4.8个别管理干部及部分职工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严重
由于一段时间的安全生产,使部分职工滋生了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从而导致了“三违”现象屡禁不止。
2.5事故发生的因果图
根据上述分析,绘制事故因果关系图如下:

3对策实施
根据矿内发生的工伤事故和金岭铁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在积极推行“安全标准化”及“双基”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实施了以下对策:
3.1努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改进,努力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通过继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安全管理,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引导外包队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作业技能的培训,保证必须的资金投入,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
3.2立足矿山实际,实行行之有效的动态安全管理
2010年矿山外部环境对我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周边采矿业与我矿争抢资源,多处采矿地点与我矿形成交叉作业,致使三个井下矿通风、排水、供电、顶板等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与隐患,同时外包队的工程量逐年增加,他们的人员变化频繁、素质低下,职工把安全培训教育的成果转化为规范化操作、自觉遵章作业的行动需要一定过程,习惯性违章作业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因素促使我们认真分析、积极应对,变静态为动态安全管理,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3.3加强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教育,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水平
针对事故中出现的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专业安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对所有的作业人员分层次、分年龄段、分工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专业安全技术教育。针对恶性事故多发生在32—50岁之间的人员身上的问题,重点对新入矿人员、调岗、换岗、新调入三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对于已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操检水平,年龄在30—45之间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遵章作业方面的教育,以纠正其在工作中的习惯性违章为主。
2010年按照全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全矿共举办各类安全教育培训84期,培训人员达一万多人次,由矿组织的安全培训主要有:
①6月份和11月份组织矿级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安全管理人员共11人,参加了省安监局举办的安全资格培训班,全部取得了安全资格证。
②举办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培训班18期,培训人员850人次。
③举办青安岗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268人次。
④举办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班一期203人次。
⑤举办特种作业培训班共计64期,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
⑥针对外包施工队人员构成复杂,文化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操作经验欠缺的实际,除严格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外一季度进行一次专项安全培训教育,全年共计举办培训班15期。
3.4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加强安全检查与抽查,严格事故的统计,加大事故处理的力度
安全检查工作是矿山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保障矿山安全,使人—机—环—管和谐发展的有效形式。2010年,全矿共组织安全检查(包括专业检查、抽查)42次,全年共查出各类隐患908条,整改率达到了100%,同时对查出的违章人员严肃处理,全年共查出违章人员659人次,罚款168000元。针对二、三班安全管理人员少、安全管理薄弱、违章现象多的特点,矿安委会组织了夜查,安环处也成立了4人夜查小组,主要以查处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2010年矿安委会共组织夜查12次,查处“三违”人员26名。8月份气候炎热少雨,作业人员睡眠不足、疲劳上岗状况增加,导致事故频发。我们在9、10、11月份加大了安全、设备检查及抽查的力度,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安全管理措施,使9月份的工伤事故发生率为零实现了安全生产。对安全检查查出的隐患,除督促、协助责任单位积极进行整改外,还加大了对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对于已发生的事故,加强跟踪督导,要求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负有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视情节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分),特别严重的行政撤销职务调离工作岗位,同时督促各二级单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对于重复性事故或拒不落实整改措施造成事故的,加大了处罚力度。通过严肃事故处理,警示教育相关人员,促进隐患整改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3.5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与监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与监控对矿山企业,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2010年金岭铁矿利用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把尾矿坝、浅孔采矿、大空区充填、顶板、通风、提升运输作为重大危险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事故预防和应急、监控措施。在消除一般隐患和危害的同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了重点监控。2010年我们把采空区充填作为隐患整治的重中之重,有效地防范了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发现顶板危险或底板有塌陷的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并由安环处牵头组织计划处、矿有关人员对空区存在的危害进行多方会审,制定消除大空区危险的措施。在召口矿的井口、井底车场、矿仓、主提升机房、泵房、防水闸门等重点部位已安装电视监控及井下人员定位的基础上又安装了无线通讯系统,使井上、下联系更加快捷方便。
3.6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为了防止发生对矿山危害较大的透水、顶板、地下尾矿库、提升运输、尾矿库溃坝等事故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事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新的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结合金岭铁矿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靠的《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广泛宣传教育全体职工的基础上,于2010年5—9月份在三矿及尾矿库进行了4次矿井救灾及应急撤人演练,既锻炼了队伍,又教育了职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效果
通过对2010年全矿的事故统计分析与处理,使我们深深懂得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全矿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以“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标准化、双基建设”为切人点,充分调动全员搞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从而建立企业的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开创企业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