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铝酸钙夹杂物的生成机制研究王敏,包燕平,崔恒,吴华杰,李太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运用异质形核理论解释了钢中钙对夹杂物变性的机制过程,计算得出1873K下ω[Al]s为0.03%时,均质形核生成A12O3钢中溶解氧的质量分数需达到39.2×10-6,而当反应达到平衡后钢中溶解氧的质量分数为3.3×10-6。脱氧后加入钙靠均质形核很难生成CaO,钙、氧原子主要以A12O3质点为核心在其表面上生成,生成反应为:[Ca]+(x+1/3)Al2O3-CaO·xAl2O3+2/3[A1],生成过程为Al2O3→CA6→CA2→CA→CxAy液相,并通过SEM/EDS验证了夹杂物变性的机制过程。关键词:铝酸钙夹杂;生成机制;形核;非均质许多文献研究了钙对夹杂物的变性效果,但是对钙铝酸盐复合夹杂的生成机制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异质形核角度考虑解释钙对铝脱氧后钢液中A12O3夹杂变性的机制。1理论基础夹杂物在钢液中以均质、异质形核两种方式生成。均质形核、异质形核夹杂物临界半径分别为式(1)、(3)。式中σαβ为核心与液体的界面自由能;△GV为原子体积自由能变化;r*为夹杂物临界形核半径。由式(1)、(3)可知,均质和异质形核的临界晶核尺寸相同,但异质核心只是球体的一部分,包含的原子少,形核..
友情提示 文章权限:高级会员 消耗金币:5 此文章需要 高级会员 及以上权限才可阅读!普通会员阅读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金币(普通会员注册即赠送20金币)。如何获取金币?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您可以 点此 注册! 如果您已注册还没有登录,您可以在下面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