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行业聚焦 >> 国际钢铁 >> 国际动态
2011-2012年欧盟经济及钢铁市场展望(一)
发表时间:[2011-06-09]  作者:  编辑录入:小钼  点击数:816
一、欧盟宏观经济回顾
制造业持续恢复,信号明显
欧盟投资前景看好
通胀压力上升
当前局势仍不乐观
 
表1 欧盟宏观经济回顾(略)
 
2010年4季度的欧盟经济仅比3季度微涨0.2%,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12月份恶劣的天气状况干扰了当地的经济活动,而出口和制造业则继续成为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历经3季度略微偏弱的增长后,全球的经济活动在4季度重新得以提振。
在欧盟内部,各国的经济、工业和出口表现继续呈现严重的分化趋势。以德国为首的经济实力较强的欧盟国成功弥补了其他国家不良的经济表现。那些实力较弱的欧盟国遭受了财政和金融不稳定的困扰。
总的来说,2010年欧盟全年增速为1.8%,保持了一个低速增长的态势。
当前,前景指标和最新数据证实了欧盟的缓慢增长仍将继续,在经济趋于好转的当前阶段,工业恢复将继续扮演主要的支持角色。得益于人们对工业和服务业信心的增强,欧盟经济信心指数在3月份继续上升。对工业恢复的信心水平已经反弹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他主要指标,如体现制造业状况的德国IFO商业景气指数和欧元区及英国采购经理人指数也立于高位。这些指数反映出企业越发相信制造业的恢复势头已经确立。
 
图1   欧盟工业信心调查(略)
 
图2   欧盟新工业订单(略)
 
制造业生产和订单的最新数据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经历了2010年4季度的减速,制造业的表现在今年初再次增强。特别是对生产资料订单继续呈现高水平增长,近几个月同比增速高达20%以上。尽管工业产品的需求在全球萧条期曾急剧下降,但这一下降趋势已于2009年3季度发生转变。
以德国为推动力的欧盟工业从投资设备需求的恢复中得利。开始仅仅是出口订单明显增长,逐渐欧盟区内对机械和设备需求也得以恢复。工业生产在今年达到了2005年的年度平均水平,离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仍有10%的差距。
 
图3 欧盟工业产出(略)
 
全球及欧盟区需求看好,制造业供应链库存水平较低,大多数行业产能利用率上升以及企业家不断增强的信心指数表明,投资在今明两年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变得越发重要。2011年欧盟整体投资预计将增长2.5%,2012年达到4%。机械和设备投资预测更为乐观,分别增长5.5%和5%。建筑行业则预计结束3年以来投资回落的态势,今年将有小幅上升,而明年的情况会比今年略好。结合依然乐观的出口前景,当前产业增长的动力较为坚挺。
 
图4 欧盟投资前景(略)
 
投资上升的预期或能弥补一下政府支出动力减弱的事实。2010年为了解决欧元区外围预算不平衡状况,政府公布了严厉的缩减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要到今年才能完全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低增长国家的经济前景在中短期仍不客观。财政紧缩计划虽然看似宏伟,但能否产生预期效果仍不确定。欧元区边缘国家的公共财政是否健康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主权债券市场带给相关国家的违约危险系数仍在上升。
在其他大部分欧盟国家,财政联合措施对公共支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预计2011-2012年间政府消费将仍停留在2010年的水平。
由于人们的真实收入受到税务增加和公共开支减少的影响,私人消费前景亦不乐观。尤其是在南欧国家,公共部门的失业将导致消费紧缩。相反,在北欧国家消费者信心指数因私营部门工作机会增加及工资小幅上涨而得到支撑。
综合来看,2011-2012年欧盟区的失业人口仍会维持高位。今年1月,欧盟27国的失业率为9.5%。因企业雇佣增加的预期部分被公共部门的职位裁减所抵消,劳动力市场的增长较为缓慢。
近几个月欧盟区的总通货膨胀在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带动下迅速增长,通胀率从去年12月的1.9%上升到今年3月的2.6%,已超过欧洲央行公布的不超过2%通胀目标。同时,虽然某些南欧国家的增值税和货物税上涨,核心通货膨胀却保持低位。
随着动荡局面从北非向中东地区蔓延,出于对石油长期供给减少的担忧,通胀压力在过去几周继续上升。欧洲央行担心会发生工资价格混合的螺旋式通胀,于4月7日公布上调基准利率0.25%,由此打开了利率调整的通道。但大部分欧盟国家的失业率仍处高位却说明了二次效应的风险是有限的。
假设在阿拉伯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存的情况下全球原油产量仍能满足消费,那么,油价虽将居高不下但起码不会继续攀升。沙特产量上涨预计将能够弥补其他国家暂时的供应短缺。
 
图5   原油现货价格(略)
 
由于通胀压力和欧洲央行的强硬姿态,尽管美国经济数据和预测向好,欧元兑美元汇价仍从1月初的1.29美元上涨到了4月份的1.45美元。去年欧元处于震荡之中,这种趋势目前或仍将持续。
关于对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已略有缓和,但欧元区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仍需要一套结构性调整方案。3月底,欧盟领导人达成了新的有关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的基金结构,作为当前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延伸。这项救助措施已经开始援助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
 
图6 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略)
 
走强的欧元对外贸的影响仍不明确,但从目前来看,其有助于减轻商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对欧元区工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欧洲钢铁联盟经济委员会的最新预测指出,总体来说欧盟的缓慢恢复态势将延续至2011-2012年。增长将更加倾向于由投资带动的国内需求以及出口的持续。制造业将成为该经济结构的最大受益者。所以说,此次增长形势与委员会1月份的展望没有什么不同。预计2011年和2012年的GDP将分别增长1.7%和1.9%。
然而,虽然基本情况在过去一段时间没有太大变化,从近期来看不确定风险有扩大的迹象,当前的局势显得不太乐观。
首先,欧盟现存的挑战尚未解决。欧元区外围各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问题犹存,高利率政府债券、信用降级、资金费用上升和信用紧缩等,可能对相关国家的经济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并且不能排除其中一个或多个国家出现重组债务的可能。这些状况可能严重打击欧洲银行,造成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并进一步推升借款成本,从而影响到整个欧盟区的经济增长。
由食品、能源和商品价格上升造成的通胀对欧盟经济是另一种威胁。成本上涨对钢铁等资源类高耗能产业影响更大。矿石,炼焦煤和废钢价格自去年来已显著上升。
其次,欧洲央行想实现对通胀的控制却不伤害到经济最弱的那些国家是十分困难的。利率的上调会影响投资和私人消费,紧缩货币政策也不利于政府实现财政目标,反而会加重欧盟内部的南北分歧。
于年初开始于北非的地缘政治动荡已经蔓延至中东并引起了对原油供给和价格水平飞涨的担忧。如果动乱扩大到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那么原油供给问题就会将油价推向更高水平。全球经济都将因此遭受影响。
3月11日的日本大灾难牺牲了许多生命,损失了大量物资的,其预计损失额高达1700亿欧元,而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影响则难以量化。短期来说,1到2个季度以内日本GDP将出现负增长,进出口也将回落。
以上提到的增长机会主要与制造业的表现超过预期有关。而要实现增长则需要在预测期内的全球经济表现更为积极。这是有可能的,但近期这个可能性并没有上升。
 
相关链接——
美国宏观经济回顾
去年4季度消费反弹
劳动力市场和制造业信息偏好
油价加剧对通胀的担忧
2011-2012年GDP适度增长
已修正数据显示美国去年4季度GDP增长3.1%,全年增长为2.9%。其中由于汽车销售的显著回升,私人消费对增长提供了主要支持。出口和政府支出也起了一定作用。产业和住宅投资则贡献很小。
今年年初美国经济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2月份用工数据一年以来首次上升,失业率降至8.9%,与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相符。同时,制造业ISM指数保持高位,显示产量将继续上涨。订单表现则有变化,1月份显示强劲增长,2月份却出现了年比回落。鉴于美元较弱,净出口前景看好。国内产业投资相当健康。而油价的上升对美国的经济前景来说却蒙上了一层阴影,对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和公司原料成本均产生不利影响。政府措施和支持计划的贡献受到抑制,且不排除政府会额外减少支出。另外,房地产行业目前仍然趋弱,预计在2季度会略有增长。2011-2012年GDP增长率预计维持在接近3%的水平。
 
发展中经济体发展状况
中国投资和GDP增速放缓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提高利率以调控通胀
中国去年全年GDP涨幅为10.3%。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飞涨,国内的通胀压力继续上升。政府试图通过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等货币紧缩政策控制通胀,但至今这些措施未见明显效果。预计将有新的措施出台以调控通胀和防止社会不安定因素。
因此,预计2011-2012年的投资增速下降。鉴于通胀处于调控之中而工资正在上涨,家庭收入有望上升。因此私人消费将缓慢增长。预计到2012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将逐渐回落到9%。
受到国际贸易和国内需求推动,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近几个月的增长动力仍然强劲。制造业表现健康,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其强劲态势或将持续。但油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助推通胀,货币收紧政策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其他的下行风险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动乱以及与日本地震灾难相关的贸易损失。在这些国家,为了控制通胀而上调基准利率的举措也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总之,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仍较为乐观,这将对全球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