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 >> 行业聚焦 >> 热点聚焦
铁矿石行业秩序整治正当时
发表时间:[2011-05-26]  作者: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758

关于提升中国作为铁矿石需求大国话语权、重新整治铁矿石行业秩序的课题在逐渐被市场淡忘后,近日又再次被提及。5月25日,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冶金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表示,“中钢协正在筹划建立一个权威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先推出国内矿价格指数,今后还将推出进口矿价格指数。”

建立中国自己的铁矿石价格指数,必须放在作为重新梳理国民经济基础工业之一的钢铁行业的秩序大背景下,其中铁矿石行业的秩序整顿成为整个行业的重中之重。建立中国自己的铁矿石价格指数,是迈出整治整个行业秩序的第一步,而当前的市场环境恰逢其时。

首先,市场只有在弱势时才有整治的机会,这样才能事倍功半。铁矿石行业的秩序整顿的话题,钢铁业内已经谈了好几年。此前工信部、中钢协等主管部门及行业部门曾数次坚定的表示要整治行业秩序。提出了包括加强铁矿石进口资质权的重新审核,总体提高贸易进口集中度;推行铁矿石代理机制,由几家大型的铁矿石进口商代表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代为采购,仅赚取1-3%点的代理费用。

看起来,这些设想很好且总体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但是几年过去了,这些办法没有一项能够落实。究其原因,除了原有的利益关系很难打破外,对于采取解决措施的时间点的选择和把握也是未能落实的另外一大主因。

过去10年来,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在急剧增加,2010年进口超过6亿吨,十年增长8.6倍。钢铁行业的产能产量在每年2位数以上的增长。在这种持续增长背景下,交易铁矿石是一个风险很小,利润很高的暴利行业。但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行业随着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变以及本身基数大的因素,总体增速放缓已经确定。另外,中国企业海外扩产资源的掌控以及三大矿未来几年扩产产能的释放,这些都对未来几年铁矿石市场供给总体偏松提供了环境。也只有在这种总体供大于求的趋势下,整个行业才有可能有空间去做总体规范的事情而不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目前正是这样宏观背景发生逆转的时机。

其次,尽管中钢协来牵头主导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虽然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仍有坚持推出的必要。

目前,国际上有三大铁矿石指数,分别是环球钢讯(SBB)的TSI指数、金属导报(Metal Bulletin)的MBIO指数、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实际上众多钢企选择或者被迫选择普氏指数作为季度定价的标准。

2010年4月,沿用了20年的铁矿石长期定价方式被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矿业公司强行更改为每季度的指数定价方式。但这些都是由铁矿石供应方联合外资机构编制的指数,中国作为占据全球铁矿石贸易半壁江山的的第一需求大国,必然应当建立自己的指数。

中国的钢铁企业包括河北钢铁、沙钢等一线企业一直有考虑要建立自己的指数,也曾专门组织团队进行深度的研究,但最终都未能推出。如果是以一家企业或者几家企业主导建立,这实际上并不完全能够代表数百家企业,这种公信力实际并不强,这反而被矿商抓住了把柄,对于指数本身权威性也并不够。

当前有一种观点是,“中钢协作为半政府机构的组织,编制这种指数是否能被矿商及海外机构认可?”客观而论,这确实面临一些负面因素,但在中国,除了中钢协外,实际找不出更为合适的机构来做此事。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是由不够认可到最终接受的过程。此次,中钢协方面采取了过渡手段,充分考虑到了这种市场的质疑,先是准备推出国内矿价格指数,然后再推出进口矿价格指数。这无疑是一种务实和聪明的做法。

需要反复强调的是,编制国内外铁矿石价格指数仅仅是改变中国钢铁行业不利境地这项系统性工程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整体还需要努力的是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国内外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这这些工作齐头并进时,中国方面所期望的扭转行业局面的美好期许才能实现。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