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对我国高炉强化的一些想法一、我国高炉强化的一般状况我国的高炉工作者对强化高炉冶炼的经验是很丰富的。早在1958年,太钢首先在中型高炉上突破了一直沿用的中等冶炼强度的方针,使冶炼强度从1.0t/(m3·d)左右逐步提高,到1959年第二季度达到了1.5t/(m3·d)左右。同一时期,鞍钢、本钢的大中型高炉急起直追,把冶炼强度提高到1.3~1.4t/(m3·d)。其他各厂也有较大进展。从而使重点企业的利用系数从1957年的1.321t/(m3·d)提高到1958年的1.489t/(m3·d)。1959年我国有一批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本钢一铁年平均利用系数2.4t/(m3·d),个别高炉月平均利用系数达到3.0t/(m3·d);鞍钢3号、9号高炉月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21t/(m3·d)和2.45t/(m3·d)。在高炉强化的同时,1958年重点企业的平均焦比比1957年降低了55kg/t。此后,高炉强化冶炼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目前,首钢、梅山、马钢、本钢、攀钢、上钢一厂、唐钢的高炉和鞍钢、太钢的一部分高炉以及不少地方企业的高炉,还都保持较高的冶炼强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少高炉多年来一直维持着中等或较低的冶炼强度。表1列出1983年重点企业高炉强化情况。如果我们按下述标准划分高..
友情提示 文章权限:高级会员 消耗金币:5 此文章需要 高级会员 及以上权限才可阅读!普通会员阅读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金币(普通会员注册即赠送20金币)。如何获取金币?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您可以 点此 注册! 如果您已注册还没有登录,您可以在下面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