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摘要:针对某钢厂生产的低碳低合金结构钢棒材内部存在长约0.1~0.3mm显微裂纹的问题,通过低倍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低碳低合金棒材内部微裂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低碳低合金钢棒材热轧后内部出现多个彼此不相连、无方向性、长度约0.1~0.3mm的微裂纹,周围没有异常夹杂物等冶金缺陷,微裂纹沿带状组织的珠光体条带扩展,且珠光体条带周围分布着贝氏体、马氏体混合组织;成分偏析导致低碳低合金钢棒材中出现级别较高的带状组织,且带状组织周围存在贝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在发生较大塑性变形时更容易产生微裂纹;连铸时将过热度控制在20~30℃,电磁搅拌参数设置为200A、2.0Hz,二冷区比水量降低至0.41L/kg,拉坯速度控制在1.2m/min时,可从连铸坯的源头减轻带状组织;适当延长连铸坯在(1180±10)℃高温段保温时间至250~305min,可改善成分偏析;热轧棒材入坑缓冷可以避免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的产生。工艺改进后对热轧低碳低合金钢棒材进行无损探伤未再发现内裂纹缺陷,改善效果明显。关键词:低碳低合金;热轧棒材;内裂纹;成分偏析;带状组织;连铸工艺优化;
友情提示 文章权限:高级会员 消耗金币:100 此文章需要 高级会员 及以上权限才可阅读!普通会员阅读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金币(普通会员注册即赠送20金币)。如何获取金币?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您可以 点此 注册! 如果您已注册还没有登录,您可以在下面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