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城钢铁宽厚板厂,“一切成本皆可降” 的理念深入人心,“修旧利废” 更是被视作降本增效的关键利刃。该厂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致力于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深度挖掘设备维护环节的潜在价值。
逆向思维破难题

宽厚板厂精整产线的 3号冷床,其固定梁与活动梁长期经受热钢板的周期性烘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曲变。这一状况不仅干扰了生产节奏,还埋下了安全隐患。若更换全新备件,需耗费数千元资金。面对此难题,精整车间点检班班长江景斌深入现场,仔细勘查后发现,梁体虽有变形,但仅顶部接触钢板的部分受损严重,整体框架依旧稳固。秉持着 “每一分钱都要节约” 的原则,江景斌与团队成员逆向思考,通过深入拆解分析,共同商讨制定出改进方案。最终,仅花费几百元,便成功修复了原本价值数千元的备件。初尝甜头的江景斌,迅速将这一创新思路与实践经验在团队内分享推广。在他的带动下,班组成员积极实践,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焊接技能,还累计节约备件成本近 2 万元。
溜槽板重生创效益

双边剪工序作为板材加工的重要环节,剪切碎边必不可少。车间点检员吴兴泉在日常点巡检过程中注意到,双边剪的碎边溜槽板因长期遭受废钢头撞击,上方出现坑洞,导致废料难以顺利落入废料坑,频繁出现卡滞问题。这块重达几百斤的备件,实则仅坑洞处磨损严重,若直接弃用换新,实在可惜。吴兴泉主动请缨,提出并实施焊补方案,同时对修复后的备件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每月定期下线修复,并利用检修时机进行更换。这一举措在提升双边剪工作效率的同时,每年节约备件费用近 1 万元。
岗位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修旧利废之举,恰似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成本节约的汹涌浪潮。鄂城钢铁宽厚板厂的职工们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主人翁意识,积极践行 “三个一” 理念,把节约经念得更响、更实,主动出击,全力打好降本增效这场硬仗,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