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创中心2号楼大厅,台上一块数字大屏无比醒目——距离新钢产销一体化平台上线还有40天。
台下,近两百张充满活力的面庞或是紧盯眼前屏幕,或是热烈而兴奋地探讨着。伴随着此起彼伏键盘敲击声的,是一条条指令从指尖发出,与一块块电脑屏幕上飞速闪过的海量代码与数据。
这是一支来自上海宝信软件的170人信息化队伍。他们参与新钢产销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主要负责营销、物流、成本、质量、生产、检化验、大数据分析、铁区、资源等9大主要板块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海量期初数据的梳理与导入。
在产销一体化平台2024年7月启动之初,宝信软件便开始推进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和出厂前测试工作。今年1月初项目进入关键节点之时,这支团队全员从上海入驻新钢,开始进入现场联合测试阶段。他们与新钢各大职能部门、事业部进行协同,确保在今年4月30日完成平台的上线工作。
来到新钢之初,宝信软件团队还遇上了一个小插曲——由于对团队人数判断有误,团队的办公场所需要临时更换为提前开放的科创中心2号楼。在新钢项目部的帮助下,他们在2天时间内便搭建起300座位办公区域和6间会议室,并完成后续的供水供电保障,迅速投入到工作状态。
“这不仅是新钢历史上最大的信息化平台,”宝信软件总监刘祖铭告诉记者,“对于我们而言,这也是时间节点要求最严格的项目——在行业内,这种规模数字平台的建设周期往往在一年左右。”
为了抢抓进度,每名团队成员几乎都是“986”的工作状态。
对新钢,他们要对接各个职能部门与事业部,从营销接单工作入手,组织全流程的测试工作,并及时处理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对宝信,他们要协调九大信息板块之间的信息接口。
在新钢集中办公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项目团队累计完成核心代码开发逾10万行,实现30万条生产数据的新旧系统迁移,完成60余套第三方系统接口联调测试。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座座信息孤岛间的屏障被打破,海量数据开始互通。
“每天一睁眼,工作群便准时开始‘滴’我。”刘祖铭向记者展示他的手机微信界面,仅新钢产销一体化平台就有二十多个群不停地闪烁着新信息。
工作繁忙的不只是总监:
1997年出生的白尚博是宝信软件队伍中的一员。作为负责销售管理系统的工程师,白尚博从前期需求调研便入驻新钢,对接起新钢整个营销业务流程。此时的他才刚结束上一个项目的工作。
由于经常需要派驻外地,一个月只有一两天时间可以回上海,白尚博和妻子总是聚少离多,平时只能通过视频见面。他曾趁着一次难得的休息日回到上海,回家前特意去宠物店挑了一只活泼的小博美,送给很喜欢小动物的妻子,希望可爱的小狗能代替自己陪伴在妻子身边。
“接下来就是产销一体化平台的攻坚期了,可能一连几个月都没时间回上海。”白尚博告诉小编,“等在新钢的工作结束之后,我想要休一个年假,带着妻子和小狗一起去自驾游,好好放松一下。”
另一位“90后”工程师苏敏家中的“龙宝宝”去年11月呱呱坠地。本来考虑到相关政策,苏敏可以不参加此次外驻新钢的工作,但作为外部项目组的组长,他主动请缨,一直跟进产销一体化平台各项进度,平日里往往只能通过视频和家人见面。
“暂时的分离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团聚,”苏敏向小编展示自己的手机屏幕,上面正是他那位正牙牙学语的胖宝宝,“等在新钢的工作结束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教孩子喊爸爸。”
除了埋头于工作,在难得的休息时间里,宝信软件团队的成员们也会在新钢周边转一转。在他们眼中,新钢最大的特色便是这里独特的人文色彩——
工作之余,团队里的年轻人也会相约一起去新钢影剧院看场电影、去新钢体育馆打一场球赛、去新钢美食步行街聚个餐;元宵节当天,数智化部负责人为他们带来了热乎乎的汤圆……
“我们有信心确保平台按4月30日的节点准时上线运营。”刘祖铭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