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宝武“2526”工程正式启动,吹响了新时代宝武转型发展的奋斗号角。这是宝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擘画了新一轮发展规划、明确了“三创”发展路径后,宝武在践行“创新做强”战略的一次重大部署;更是宝武抢抓AI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人工智能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和重要举措。
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强调,只有顺应时代、勇立潮头的企业才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才算得上优秀的企业。希望“2526”工程能像当年宝钢成功推进“9672”工程一样,成为集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标志性工程,推动宝武在今天的智能化浪潮中同样能抢占先机、实现引领式发展。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钢铁作为“工业的粮食”,既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也是技术水平的缩影。彼时的宝钢,作为中国现代化钢企的代表,虽已具备国际一流硬件设施,但在管理效率、市场响应等“软实力”上仍与海外巨头存在差距。1996年,宝钢以“9672”工程开启了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先河。通过构建一体化产销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宝钢的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9672”系统的成功上线,全体宝钢人的市场观念得到加强,高效率、高效益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9672”系统所蕴含的管理思想成为了宝钢经营哲学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宝钢坚持不断升级换代,“9672”系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宝钢迄今一直保持着行业引领地位提供了强大支撑。
30年后的今天,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突破,推动制造业进入“智能化革命”新阶段。中国钢铁行业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实现“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又要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竞争压力。宝武此时推出“2526”工程,以DeepSeek等先进技术为支点,正是要在智能化赛道上重构钢铁制造范式——通过AI驱动的智能生产、数字孪生工厂、全产业链协同平台,让数据成为驱动价值创造的核心生产要素,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质变,从“现代管理”到“智能管理”的跨越。
从“9672”到“2526”,两个跨越30年的工程,不仅记录了宝武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跃迁之路,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时代跨越。从“9672”到“2526”,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宝武“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战略定力。这种持续创新的基因,将使得中国钢铁业在数字化春潮中开辟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路。
面对汹涌而至的时代变革浪潮,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己任的宝武人不仅不能缺位,而应更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2526”工程就是宝武高瞻远瞩、主动应对之举。蓝图绘就,使命催征。我们要主动拥抱变革。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推进创新,更要在管理层面推动深刻的链式变革,从而实现全面的升级与转型。要打破思想禁锢。思想的阻力是最大的阻力,观念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思想僵化、故步自封,盲目乐观自信,会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集团上下要解放思想,全面行动起来。要聚焦数实融合。以DeepSeek为平台,推动AI与产业技术、管理流程的深度融合,实现“智改数转”。要坚持统筹推进。“2526”工程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长远性工程,要强化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系统谋划与专项行动相结合,高位推动与全员参与相结合。
我们期待DeepSeek的算法流淌进高炉的血液,数字孪生镜像映射出工厂的未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让我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承担起我们这一代宝武人的使命,全力推进“2526”工程,迎接宝武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