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摘要:通过对55SiCr弹簧钢铸坯进行热酸洗检验,发现浇次第8炉第8流铸坯试样内弧面存在纵裂纹。对裂纹内部存在的夹杂物质进行能谱分析,发现Na、F等元素含量较高,判断为结晶器保护渣卷入。为了解裂纹产生的原因,采用扫描电镜检查等手段,结合炼钢生产过程控制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水Als含量偏高是产生铸坯表面纵裂纹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生产节奏紧张,该浇次采用的钢包为含铝钢周转包,生产前未采用无铝钢进行涮包操作,导致该浇次钢水Als含量偏高,要求钢水Als质量分数不大于0.0050%,实际控制在0.0055%~0.0080%。浇注过程中二次氧化形成的Al2O3夹杂,在水口内壁积聚,逐渐形成大块附着物,受到高温钢水的不断冲刷,导致水口内壁的附着物突然脱落,造成各流结晶器液面的急剧变化。第8流结晶器液位要求控制在(70±5)mm范围内,但浇注末期,结晶器液位控制在34~85mm,铸坯拉速由1.80m/min恒拉速变为1.4~2.0m/min,波动幅度过大。结晶器液面长时间失控,持续时间约30min,造成铸坯表面夹渣问题,当铸坯表面受拉应力作用时,在夹渣位置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出现纵裂纹。 关键词:夹杂物;中间包水口;结晶器;二次氧化;保护渣;无铝脱氧
友情提示 文章权限:高级会员 消耗金币:100 此文章需要 高级会员 及以上权限才可阅读!普通会员阅读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金币(普通会员注册即赠送20金币)。如何获取金币?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您可以 点此 注册! 如果您已注册还没有登录,您可以在下面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