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烧结厂深挖内潜,精控成本,不断强化经营管理,把降本增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转变观念一切成本皆可控
把废旧螺丝收集起来变废为宝、把使用过的棉纱清洗后二次利用,手套、防尘帽等劳保用品缝缝补补继续使用……在车间生产现场,这种勤俭节约的行为司空见惯,并已成为员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点滴之处皆成本,举手之劳皆效益。控制成本,关键在于转变全员思想观念。烧结厂大力开展降本增效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员工认清当前生产经营形势,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转变以往行为观念,树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省下的就是赚下的”理念,从细节入手,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颗螺丝等点滴之处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生产材料消耗、修旧利废、回收利用等指标纳入车间、班组月度考核范围,根据员工表现和工作成效奖惩兑现,充分调动员工厉行勤俭节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降本节约光荣、超支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
创新管理扩大降本增效点
坚持“唯效益”的原则,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抓手,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必须进行科学预算,做好预算管控,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跟踪、及时纠偏、确保预算执行到位;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对各环节超出预算部分进行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控制”,实现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上下联动,协同作战,有效平衡各单位、各职能科室内部资源,补齐各项目人员、技术、设备短板,最大程度实现了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共享、集约利用,取得了显著的协同效应。另外,积极落实“能自修不外委”的要求,成立修旧利废小组,对安全、电动、起重等类别的工器具进行自主维修,修理费节省20余万元。
创新驱动开源节流创效益
科技创新是最大的效益。抓住了科技创新就牵住了降本增效的“牛鼻子”。
烧结厂围绕“保安全、促生产、降成本、增效益”这条主线,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制度,大力开展创新增效活动,鼓励员工岗位创新、智慧创效,争当降本增效的发明家、践行者、受益人,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小改小革等活动中来,贡献自身的创造潜力和价值。
坚持创新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对创新成果每季度一汇总、一评审、一表彰,并将员工创新成果与岗位晋升、评先选优、绩效收入有机结合,激发员工创新创效的工作热情,将科技效应转变为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