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清晨是微凉的、迷人的,当凉风吹散云层,阳光冲破雾霭,一缕缕暖光也逐渐氤氲着片片霞光,徐徐升起。此时,一位年轻的小伙正坐在运行车间学习室认真地记录工作日志,浑然不知秋日的朝阳早已顺着他的脸颊划至那不断晃动的笔尖。
初见彭龙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黝黑的皮肤、洞察力十足的双眼以及充满朝气的面庞,但此时的他由于奋战整晚而面露倦色。“行百步者半九十。”深知此道理的彭龙还是强打起精神准备组织召开班后会。“昨晚岗位操作正常,水泵房补水2次,风机房加风5次减风3次,环保除尘排放均达标。”醇厚而有力道的声音传了出来。作为一名值班工长他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当班工艺、设备、人员情况做到了然于胸。“特别是凌晨3:50分高炉要求减风时,王进动作迅速,做到快速减风,提出表扬。”自19年柞水班组长培训后,3年来,他将培训精髓始终融汇到工作之中,长期的坚持也让他收获了班组职工的支持和拥护。
被同事称作“拼命三郎”的他,不管干什么都有一股豁得出、冲得上的气魄。面对当前的环保压力,彭龙展现出异于常人的韧劲,为破解排放浓度与喷吹系统之间的关系,他可谓是吃尽了苦头。每日脑海中来回盘旋着烟气流速、大气压强、干基流量、烟气温度等十余种数据,如何从这些数据分析出在线箱体实际情况?这让彭龙陷入了迷茫,但不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让岗位上的兄弟们白白流汗,他茶不思饭不想地一次次分析、计算眼前错综复杂的数据,逐渐地,他充满朝气的面庞也开始变得憔悴了起来。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连日不断的潜心研究终于让他寻求到这难以捉摸的变量关系。如今,在他的成功指导下,环保岗位劳动量大幅度降低,且取得了每月更换滤袋成本费用较之前降低30%的好成绩。
奋斗不仅需要激情支撑,还需要汗水和爱心灌溉。在今年汉钢公司“8.21”抗洪事件中,彭龙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在洪灾中逆流而上,凭借着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生命至上”的担当和意义,用爱、责任和担当,为炼铁厂竖起了一道坚如磐石的防洪屏障。事后,他还获得了汉钢公司表彰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之荣誉,提及此事,他也仅是憨厚一笑说道:“这不仅是荣誉,更是鼓励、是鞭策、是我未来前进的动力,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能够保证公司职工安全、生产安全就行了。”
在汉钢公司的九年间,他始终保持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因事为制、对症下药的巧劲;滴水石穿、持之以恒的韧劲,为工作不断“装台”,同样地,工作也将会不断为他“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