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什么样子?阳光、自信、率真,唐薇来自于长安大学、钟春贵来自于陕西理工大学、徐凡来自于西安科技大学......这些“98后”“99后”从青葱校园中走来,用自己的方式登上陕钢舞台。
红日初升、三国故里,后浪们开启人生一段新旅程。
2021年,公司接收应往届高校毕业生80人,迎新当天,公司专门设置服务咨询台,组织志愿者为新员工提供住宿、餐饮、快递、电动车充电等基本生活服务信息咨询,当他们第一次踏上这片汉钢的土地,心里就是暖暖的。
来到汉钢,他们的茁壮成长是公司上下最操心的事儿。入职以来,公司精心设计课程,安排学识丰富的老师进行培训,内容涵盖企业文化、安全管理、工艺技术、廉洁教育等方面。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汉钢,认同汉钢,融入汉钢,完成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身份过渡,经过体检和培训分配到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
80名新工如汉钢星空中的点点繁星,虽不耀眼,但努力闪烁。
大学生是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更是后备人才荟聚的“智囊库”,为此公司推行“育、用、留、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立足岗位、突出个性、释放才能为目的,结合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各类专属人才通道,扩充员工“大有可为”的晋升发展空间,明晰新入职员工的未来职业路径。
奋发的“后浪”值得被我们看见
时值初秋,丰收的季节,新入职的大学生已进入岗位实习期,
“敬拜师茶,行拜师礼、师徒宣誓”,公司为新进员工挑选爱岗敬业、技术高超的师傅与新员工结成对子,发挥专业骨干“传、帮、带”的优势,充分了解新员工的专业特长,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对青年员工给予正确引导,营造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钳工作业里割枪就是柳叶刀,电焊就是缝合,用行车‘拔牙’,用新的配件做‘移植’,胜任这份工作,我很有自信。”钳工陈迪蒙说。
“那天当一只只火红钢坯经过我的手推送到辊道,我兴奋的一晚睡不着。”推钢工唐薇说。
“刚接触公文收发、工会工作我无从下手,但同事们手把手教学,内心充盈着踏实感。”设备管理中心杨伊菲说。
新工们在“学中干”“干中学”,提高工作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和角色转变,公司为他们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善于学习、勇于钻研、爱岗敬业的新工逐步在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此外,公司将大学生跟踪、访谈贯穿于整个助力成长过程,公司采取发放安家费、提高技能津贴、年度表彰优秀大学生、内部岗位竞聘、成立大学生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多元化晋升途径等系列鼓舞激励机制,凝聚五湖四海优秀大学生在企业内生根发芽、沐浴阳光、经历风雨、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