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汉钢公司轧钢厂棒线车间一名普通的维修钳工,主要负责棒线加热炉区域的维护工作。自2013年进厂以来,他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迅速的掌握所属区域的维修技能。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在笔者眼中,他是班组的技术骨干,是同事的好兄弟,更是领导的好帮手。
呵护设备健康 全力保障生产
每次在现场点巡检时,陶佳都会利用视、听、触、嗅、味的“五感点检法”精确对设备运转状态作出准确判断。一次夜班期间,在点检过程中,他发现一棒9架高速轴异响,经过迅速的研判确定是减速机内部问题,为避免事态扩大化,他第一时间向车间上报隐患点,并在当班时间里高频次跟踪设备运行情况。
这只是陶佳日常工作的点滴,但正是这些“点滴”使他得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他常说“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设备达到良好的状态,服务生产,保障生产,我为设备负责”。
坚持修旧利废 节约成本
鼓捣几下,能让废品“起死回生”;修修改改,也能让坏阀门“再就业”。从一钉一铆存起,坚持修旧利废,争当“破烂王”是陶佳的对维修工作的态度。
一直以来,由于棒线车间炉区辊道减速电机较多且回货周期较长的缘故,在停机时间,往往会出现无备件更换的情况,这非常不利于生产。为最大化将降本增效理念落实在工作中,陶佳主动钻研,反复拆装旧的、损坏的减速机,经过大量改装实践,他逐步摸索出一套快速维修减速机的本领。
车间上料台架推出装置小车轮属易损件,一旦损坏后便会造成推出装置卡阻,经他仔细观察,发现是拨爪里面的铜套在受热和运行后发生了形变,使拨爪在推出装置内无活动的余量才造成的卡阻。对发现的问题,陶佳也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凭着多年维修经验,他主动与车间技术员商讨,建议把铜套改成合金套,以提高材质硬度,而此举既防止了铜套的变形,也巧妙避免了拨爪卡阻、不起来的情况。
注重小技改 实现大增效
自棒线车间投产以来,加热炉炉顶的换向阀,是以电磁阀和气缸本体上的阀块组合形式,来控制气缸的换向,但由于安装位置狭小,结构复杂,维修起来费工费时,并且经常会因为换向阀不动作产生误机影响生产。为减少设备故障时间,陶佳查阅大量资料,通过参照其他位置的气动控制系统,他创新将气缸和电磁阀分开,并将原有电磁阀改为更简单、易于更换的电磁阀。而改造后,使得炉顶设备误机率大大降低。
棒线车间加热炉炉内摄像机,是看火工观察钢坯进出加热炉的好帮手,但因为厂内使用的压缩空气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油品,时常会导致摄像机模糊,如果看火工不能及时看清炉内进出钢情况,极易会造成卡钢等事故。作为设备的“守护神”,陶佳平时也在思索此项“顽疾”的解决方法,想到学生时代学到的氮气呈惰性、常用作保护气体的特性,他便向车间建议就地取材用氮气来代替压缩空气,在进气口增加一个储气罐,出气口加两个空滤,高效解决了加热炉摄像机不清晰的难题。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他或是现场改善小能手,或是修旧利废小达人,再或者点检小标兵,他在本职岗位上认真点检、高度负责,积极消除设备隐患,他为提升设备管理出谋划策、集思广益,他是设备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