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风华正茂时,他穿上军装,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部队这所“炼钢炉”,2年的历练,他从学生转变成军人,从一个充满稚气的小伙子到一名铁骨铮铮的武警战士。
24岁,正值拼搏的年纪,他换上一件蓝色工服,戴上安全帽,转变成一名炼铁人。从国家部队到国家企业,他始终挺直腰杆,不忘初心,牢记军人的优良传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行动快、重执行——同事眼里的“闪电侠”
青海武警部队2年的部队生涯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做事雷厉风行,他说“凡事不仅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还要讲求工作效率!”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面对严峻的形势,郭松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向领导申请成为1#炉的防疫志愿者,自此每班都提前半小时到岗,对员工体温进行检测、区域进行消毒还协助班长对员工班中的个人防护进行督促检查,面对职工对他竖起的大拇指,他说“这是军人的责任,咱当兵的人退伍不褪色,这是应该的。”。近期疫情反弹,郭松依然向曾经那样,跑前跑后为1#炉职工做起了小小宣传员,并在朋友圈每天发布疫情动态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天状况,同时还紧抓消杀工作落实情况,对前来拉运拉灰、红渣的司机测量体温并登记,全力保障大家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不要慌,看咱老郭,不要怕,有闪电侠”,这是玩笑话,却毫不夸张,是他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打了强心剂;是他挺身而出,展现了退伍军人的责任和使命。
重情义、善助人——徒弟眼里的“师父哥”
“有问题找郭哥”已经成了1#炉职工的口头禅。不管大事小事,到了他这里,都变成了“碎碎个事”。同事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扰,他会主动帮忙出谋划策,排解疑惑。记得我刚到煤气班时,有次工作中遇到难题让我郁闷好几天,一天郭哥拉把椅子往我旁边一坐说‘聊聊呗!’就这样他耐心的帮我分析原因,还讲了他以前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我顿时豁然开朗。对我这个笨徒弟,他是尽心尽力,对1#高炉众多的设备及密布的煤气管网,是他带我一条条管道讲,带我一个个阀门认,并告诉我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随时保持清醒,提高警惕,遇到问题时冷静处理,不逞强、不蛮干。
不怕苦、能担责——班长眼里的“好帮手”
他重视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清晨学、晚上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坚持将书本理论联系到生产实际中,不断充实自己。七月份以来,受到雨水影响,1号高炉布袋除尘卸灰口及大灰仓堵塞严重,造成岗位工放灰受阻。面对生产难题,郭松不等不靠、迎难而上,面对温度高、作业空间狭小、现场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等困难,身为班组领头羊他深知自己不能退缩,连夜带头用钢钎撬、大锤敲、甚至用手掏对布袋除尘箱体及卸灰系统进行清理,远处的山逐渐清晰,近处的人喜笑开颜,对于一夜掏出10余吨布袋灰的惊人事迹,我想可能会成为茶余饭后的一桩美谈。当班长在会上表扬他有想法有担当时,他竟露出少有的羞涩笑容,“因为我是个兵,虽然战场转移了。干好工作永远是我的职责。”
守纪律、讲原则——工友眼里的“铁面包公”
依稀记得第一次跟随他去点检,刚上拱顶,累的我气喘吁吁,他突然问我,带没带煤气报警器,我说忘了,他脸一黑,骂到“刚从主控室出来,我就知道你没带,给你三分钟下去取”我边下炉边嘀咕到刚怎么不说,有些生气,心想这人怎么这样,当时不说光放马后炮,等我回来时,他就说,“不带报警器跟战士上了战场不带枪有什么区别?煤气区域干活,首先先看煤气浓度,看着那快煤气区域工作时间表没,30分钟,我陪你就在这背,什么时候背过什么时候下炉”零下10度的夜晚,我们两个人在30多米高的热风炉顶,冻的瑟瑟发抖。
经过好几个这样的夜晚,在他的“鞭打”下,我感觉进步的很快,当看到我我沾沾自喜时,他没好脸色给我说:“以煤气岗位的危险系数,一些错误可能只能犯一次,因为你没机会再犯第二次,你明白吗?一定要守住岗位纪律,别等犯错后才后悔。”。有时候趁他心情好,我才和他多讲几句话,他也给我讲他的故事,刚到煤气班的他和我一样,一直被师傅骂,骂着骂着就顿悟了,随后他用满怀希望的眼神看着我说煤气班新工15天内独立操作这个记录现在还没人能破,希望我可以,此时铁血军人的柔情一展无遗。
“一朝入伍,军魂入骨”,郭松说:“尽管我现在在炼铁一线,一旦国家需要,有召必回!”这就是他,不论是戎装加身保家卫国,还是穿上工服服务高炉,他都是在踏踏实实地干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