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车,台车,混合料水分合适,请继观察生产过程。”凌晨时分,一阵响亮的声音从台车工对讲机里传来,另一边是烧结车间丁班混料工崔永红。信息刚反馈完,他又快步走到混合机润滑系统前,拿出手电筒认真检查系统油位,记录着监控数据......
今年已经53岁的崔永红,有着二十年的混合料看水经验,是烧结生产线上的名副其实的老师傅,可是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工作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年轻人。
进入公司之前,崔永红就已经有了十年的混料岗位工作经历,但一向低调沉稳的他,并没有因此“张扬”,而是保持空杯心态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学习工艺流程、学习设备操作方法。通过学习和反复操作,崔永红很快成为了岗位主操,加之工作认真踏实,他成了领导眼里的放心人,同事心里的操作能手。众所周知,崔永红深知混合料的水分是烧结生产工艺中严格控制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到烧结生产的效率,因此,除了在工作中坚持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在行动上也养成了少说多干的好习惯。
每天班前会,他总是提前来到学习室,拿出自己的小本子,翻阅手机微信群里的生产信息,认真记录当班的流量、配比、加水量,物料水分等,与前一天生产数据作以对比,提前将班中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数。操作中,崔永红始终坚守岗位,严守混合料水分标准,时刻关注皮带上混合料水分变化,详细记录每一次水阀调整后效果,定时定点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准确、及时传递生产信息,保证班中生产万无一失,踏踏实实将每项工作都做到细致入微。
提起崔永红,同事们的好评不断:“崔师傅,工作认真踏实,混料看水那可是火眼金睛。”“别看老崔50几的人了,话虽不多,干起活来可比我们年轻人干净利落呢。”确实,崔永红工作中不仅认真负责,还是个积极上进的人。随着班组标准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各个岗位工序操作要求更加精细化,为了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紧跟烧结生产的需要,崔永红利用休息时间,在网上练兵里答题巩固烧结知识,在网上收集关于烧结生产的课件研究不同原料成分,混匀料水分控比例等等。
起初,对于上了年纪的他来说,在手机下载课件或使用程序app是件头痛的事,为了学习方便,他找来年轻工友手把手教他怎么“耍手机”,还在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下操作步骤。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崔永红不仅在日常操作中游刃有余,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用实际行动执行和落实好“准确判断,迅速调整”的岗位操作要求。
作为一名老员工,他与人相处融洽,乐于助人,热爱班集体,只要是班组安排的工作任务,在他眼里只有执行和落实,从不搞年龄特殊化。为了积极完成sop标准化作业程序的背诵任务,他将标准程序里的每一项、每一个步骤都工整的抄在笔记本上,工作的时候,反复对着设备手指口述练习,回到家中,他又让家人当“考官”,检查他的背诵熟练程度。他以自己方法为例,热心的教他们如何加深记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积极为班组管理出谋划策。
这些年来,崔永红带的徒弟不胜枚举,作为师傅,他始终坚持少说多干,把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分享给每一个徒弟。为了提高徒弟的工艺知识水平,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他通过现场教学,教会徒弟们观察皮带上混合料的颜色,手感来考验徒弟对加、减水分的判断,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提高徒弟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每天的点检巡查过程中,对设备加水阀门、稀油润滑泵的供油、回油管路的走向及压力、水分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细致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徒弟对岗位设备和应急处理措施的掌握,时常嘱咐徒弟在岗位操作中,要时刻绷紧安全弦,点检及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崔永红倾囊相授,他带的几拨徒弟,现在都成了岗位上的操作主力,正一步一步攀登成长的阶梯,为烧结更好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少说话,多做事,工作之中练“真功”是青年徒弟们在师傅崔永红身上取到的“真经”。而崔永红只是一个普通的钢铁工人,坚守着一个平凡的岗位,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