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以修身,俭以养德”、“黄金无种子,惟生勤俭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耳熟能详的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是那么地深入人心。然而,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看到餐桌上的大肆浪费,人们对于粮食的态度可以说是极其藐视的。就像如今兴起的网络直播中的吃播,每天浪费的粮食可以达到几千吨。我们依然记得袁隆平院士那一句语重心长的长叹:“我们现在吃饱饭了,不能忘记粮食依然珍贵这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啊。”而对于企业而言,员工对于成本的控制与节约,体现的是不仅仅是其工作技能的智慧,更能彰显该员工对公司的一种职责态度。当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当材料节约至最小化,这就是在无形地增加了公司财务的张力,更是有力地杜绝了浪费。成本制约是一门技术,更具一种艺术性。这需要整个团队的成员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并以最少的耗材做出最精致产品出来。这就是考验团队能力和智慧的时候。当然,在成本制约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地前行。这个探索的过程也是我们个人生命成长的过程。当我们的成本制约技艺达到精湛的地步,也就是我们的职业素养走向成熟的时刻。就像一本书中告诉我们的:“珍惜工作的每一分钟,不浪费单位的资源,哪怕是每一张纸”。成本的节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惜福”精神,值得我们反思与审慎。
对于浪费行为,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各阶层员工对其接纳、包容、甚至将他当做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如果有人对其提出警戒,会有很多人表示小题不做,说何必那么认真呢。就是这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无疑是浪费行为的温床,更助长了其嚣张和蔓延的势头。这种领域里还有一种所谓的“面子观”,讲究大排场,认为节约是一种寒酸。这种好大喜功的工作作风就是从一点点的腐蚀开始的。腐朽麻痹思想有时如蝼蚁,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念头,但如果我们任由这个小念想发展下去,那么它就会像蝼蚁噬堤一样毁了我们心底的规则防线。我们的队伍要坚决对违纪行为说“不”,突破“人情关”、超越“面子关”。我们要以十二分的警觉之心将朋友关系中的幽暗交易扼杀在摇篮里;我们要以百分百的责任之感,以一身的敏锐与睿智,以一双火眼金睛,将浪费领域里的腐朽来识破、甄别。让我们对“从众心理”和“面子主义”喊停,开始一步一步营造“原则与规矩”的文化风尚。
在家庭之中践行勤俭节约的美德,就是在传承一种家风的凝炼深邃,同时更是在实际行动中实践一个家庭的信仰力量。从一个家庭延伸至工作单位再衍生至社区、社会,这就是将勤俭的品格传递至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阶层。我号召大家以自己为起点,不忘勤俭初心、坚守节约风骨,将中华传统美德的颜色描绘得更加浓墨重彩,让“勤与俭”这一道永恒的光芒照亮每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