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莱钢50t转炉氧枪喷头的优化和应用.doc
莱钢50t转炉氧枪喷头的优化和应用
李俊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菜芜 271126)
摘 要:为解决莱钢50t顶底复吹转炉使用氧枪过程中存在的喷溅严重、化渣差及冶炼时间短等问题,对氧枪喷头进行优化设计并改造,冶炼操作效果良好。
关 键 词:转炉;氧枪喷头;优化设计
0 前言
氧枪喷头是一个能量转换器,它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把氧气的压力转化为动能,获得超音速流股,借此向熔池供氧并搅拌熔池,以达到冶炼目的。莱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50t顶底复吹转炉自投产以来,一直使用供氧强度为4.8m3/(t·min)的三孔枪,该枪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喷溅严重、化渣差及冶炼时间长等缺点。所以对三孔氧枪喷头进行改造,选用四孔拉瓦尔喷头后,很好地解决了莱钢喷溅率高、钢铁料消耗高和冶炼周期长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冶炼操作效果。
1 氧枪喷头的优化设计
1.1 喷孔倾角的确定
氧射流从多孔喷出时是多股的,每一股氧流在与其他各流股相接触以前,保持着自由流股的特性。当各流股接触后,开始了动量的交换、互相混合,最后当多流股汇合成一股氧流时,就形成了单流股。若喷头结构设计不合理,多股氧射流过早汇合,就与单个自由流股一样,减少了对熔池的冲击面积,对吹炼不利。因此,在设计多孔喷头时,就要合理确定氧枪喷头的每一个拉瓦尔喷孔与氧枪中心轴线的夹角,保证各股氧流在达到熔池液面以前基本上不汇合,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多孔喷头的优越性。
多孔喷头的射流流股是否发生汇交是以效应角θ为界:大于θ,各个流股就很少汇交;小于θ,就必定汇交。而效应角θ与喷孔数目有关,并随喷孔L数目的增加而增大[1],如图1所示。

效应角θ与喷孔倾角α的相关方程为:
Sinθ=sinα×sin180°/n (1)
式中:θ为临界效应角(7.5°~9°);α为喷孔倾角;n为喷孔数目。
则四孔喷头的倾角α在10.2°~12.8°。
可见对于四孔喷头来说,能保证倾角大于10.2°,就能满足射流不交汇的要求。结合50t转炉炉型为瘦高型,保证射流不冲刷炉壁,兼顾冲击面积,增加初期渣的反应,孔倾角可以取大一些。综合考虑,取四孔喷头倾角α=11°。
1.2 赫数的选择
马赫数(M)是设计喷头的一个重要参数。M的大小决定了氧气流股的出口速度(V出)的大小,即决定了氧气流股对熔池的冲击能力的大小。M过大,流股对熔池的冲击能力越大,会导致喷溅严重;M过小,又会使熔池得不到良好的搅拌。P设为设计操作压力。为使吹炼过程保持平稳,研究了M与(P设)和(M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M—P设和M—M出两条曲线都是随着M的增大而单调增大的,但是两条曲线的斜率不相同,因此在两条曲线的斜率均相对较小范围内选择[2]。

图3是喷头马赫数与操作压力的关系。由图3可知,当M>2.2以后,随着马赫数的增大,实际工况压力却增加很快;当M<1.8时,曲线斜率较大,表明操作压力稍有变化就会使实际的马赫数急剧变化,对射流特性影响较大。过高的马赫数需要高压管线设施,相对投资较大且反应激烈、操作难度大;而马赫数过小,则输氧管线的氧压没有被充分利用,也不经济。综合考虑,马赫数M=1.92为最佳。

1.3 喷头喉口直径及出口直径的优化
1.3.1 计算工况氧压P。
查等熵流表,当M=1.92时,P出/Po=0.14469。由于炉膛压力近似于大气压力,所以P出=0.102MPa。则Po=0.704MPa,约为7.2kg/cm2。
1.3.2 计算氧流量Q
由Q=吨钢氧耗×出钢量×60/纯供氧时间,得出:Q=12692Nm3/h,供氧强度为4.5Nm3/(t·min)。
1.3.3 计算喉口直径D喉
由氧流量公式Q=64.3236×Po×A喉,其中A喉为喉口截面积,得出D喉=26.3mm。
1.3.4 计算出口直径D出
根据M=1.92查等熵流表,得出A出/A喉=1.5804,其中A出为出口截面积,得出D出=33.9mm。
1.4 喷头参数比较
经过多次试验,结合莱钢自身的工况条件,与三孔氧枪对比再次进行修改后最终确定氧枪参数,参数对比如表1所示。

2 氧枪优化效果
2.1 过程控制更加平稳
四孔喷头冶炼的500炉中有413炉一次拉碳(占82.6%),有72炉一次补吹,15炉两次补吹。由此说明四孔冶炼操作终点C—T协调一致,操作平稳,一次补吹率由76.43%提高至82.36%。
2.2 脱磷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孔氧枪设计注重化渣,在前期为去磷提供条件。统计2000炉数据表明,脱磷率比三孔氧枪提高了6.47%。
2.3 溅渣效果好,节约了氮气及耐材消耗
整体化渣效果好,过氧化炉次减少,四孔枪能够快速使炉渣冷却并均匀附着在炉衬上。6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溅渣时间由100s降至85s,平均缩短15s/炉,节约氮气1.1m3/t钢,综合耐火材料由三孔枪的0.43kg/t钢降至四孔枪的0.24kg/t钢。
2.4 金属收得率提高
在使用四孔氧枪时,起渣时间明显比原来三孔氧枪提前10~20s。从起渣的情况看,炉口溢出渣泡沫化较好,炉内反应平稳,熔池温度均匀上升,炉内化渣以及碳氧反应能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避免渣中(FeO)过度集聚,从而防止喷溅。统计数据表明,喷溅率仅有12.6%,比三孔枪降低45.62%;金属收得率明显提高;钢铁料消耗降低1.39kg/t钢。
2.5 石灰消耗降低
提高枪位,低速区氧射流覆盖熔池面积增加而高速区减小,有利于化渣;降低枪位时,低速区减小而高速区增加,射流冲击溶池能量增加,有利于脱碳。满足在喷头测试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可获得较为良好的化渣能力。从拉碳情况看,大部分炉次拉碳渣较好,有一半炉次炉渣具备放钢的条件,石灰利用率相对提高,在碱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石灰用量比三孔氧枪减少5.9kg/t钢。
3 结论
莱钢50t转炉四孔氧枪喷头的改造,在实际生产中证实符合莱钢现有的操作模式和原材料条件,并很好地解决了喷溅率高、供氧强度大等问题,获得了良好的冶炼操作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四孔氧枪工艺参数设计合理,应用效果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孙正茂,张评.转炉氧枪喷头的优化设计与应用[J].鞍钢技术,2000(9):4—9.
[2] 蔡志鹏,谢裕生,夏安武.氧气炼钢过程中射流对熔池的作用[J].钢铁,1980.15(1):14—19